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治疗的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术前构建脊椎3D模型按照11比例打印,后期进行模拟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以及置钉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寨组,术中透视次数小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D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者给予3D-TVS检测在临床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孕妇50例为观察目标,所有孕妇均开展2D-TVS及3D-TVS检测,对两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孕妇,经由超声检测示完全性切口妊娠者17例,部分性切口妊娠者33例,3D-TVS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2D-TVS检测为78%,3D-TVS检测的符合率显著高于2D-TVS检测(P<0.05),同时3D-TVS检测在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确诊率均显著高于2D-TVS检测(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孕妇开展3D-TVS在检测结果符合率方面较2D-TVS有较大优势,对不同类型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确诊率均较高。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3D-TVS 确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3D-ASL在脑缺血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缺血疾病患者为对象,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对MRA和3D-ASL检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A检查用于诊断脑缺血疾病诊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66.7%,3D-ASL检查结果依次为93.3%、93.1%,且3D-ASL检查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A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磁共振3D-ASL在脑缺血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另选取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25羟维生素与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静脉血糖、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25维生素D水平显著下降;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25维生素D水平显著下降;25羟维生素D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静脉血糖、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严重缺乏,且25羟维生素D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等均具有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妊娠女性各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孕妇和健康非妊娠女性,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妊高症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预后及归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浆 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以提升分娩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所收治产妇 106例,其中,正常晚期妊娠产妇 59例为对照组,晚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产妇 47例为研究组。均予以 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 PT为( 10.23±0.26) s、 APTT为( 25.41±2.66) 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34、 5.241, P< 0.01);研究组 FIB为( 5.27±0.51)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25±0.3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34, P< 0.01)。研究组 D-二聚体水平为( 727.05±38.19)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164, P< 0.01)。结论: 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中,有利于帮助晚期正常产妇,特别是妊高症产妇了解凝血状态、纤溶功能变化,防止分娩过程中发生血栓性疾病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减少分娩意外发生,可作为产前筛查主要指标推荐使用。

  • 标签: 孕妇妊娠 D-二聚体 凝血四项 产前检查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对132例长途诊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展开研究,其中使用救护车诊的患者有128例,通过航空转诊的患者有4例;在诊过程中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1例,就近转院的患者有2例,剩余129例病患都安全诊。患者在诊前,急救人员应当充分准备急救物品,交接好病情,告知家属病情,在长途诊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静脉通畅。

  • 标签: 长途转诊 院前急救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急性胰腺炎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案进行探究,并且观察临床症状的病情归变化情况。方法选自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方法给药组以及区域灌注组进行治疗效果的观察,针对各组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38例患者中,常规给药组患者19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9.43±5.28)天,区域灌注组19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38±2.15)天,两组患者相比,区域灌注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相比与常规给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常规给药组19例患者中死亡5例占比26.3%,区域灌注组19例患者死亡1例占比5.3%。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区域灌注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给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区域灌注的方法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同时对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时我们针对采用区域灌注的方案进行急性胰腺炎症状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常规方法给药,区域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