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内经》中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里说明妇女到了49岁左右:就出现绝经

  • 标签: 绝经前期 月经紊乱 《内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病理机制以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间入院诊治的1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及诊断方法。结果因生殖器炎症引起的出血占62%(9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占18%(29例),恶性肿瘤占15%(24例),其他占5%(8例)。结论生殖器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主要病因。

  • 标签: 绝经后阴道出血 病理机制 病因 诊断
  • 简介:为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情志异常中、西医发病机理,通过整理近五年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围绝经期女性情志异常主要包括抑郁和焦虑两方面,正气亏虚、脏腑失调是引起围绝经期情志异常的中医基本病机;长期慢性应激、HPA轴过度激活、内分泌三大轴系调节紊乱引起免疫系统炎症因子过度激活等共同作用于中枢神经海马是引起围绝经期情绪异常的主要病理改变,其中HPA轴过度激活是基础和关键。

  • 标签: 围绝经期 情志异常 正气亏虚 下丘脑-垂体-腺轴
  • 简介:目的:综述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方法: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以及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评价指标等方面综述围绝经抑郁症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与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下降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可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进行治疗,西医主要是通过激素替代和抗抑郁药着手提高体内激素的水平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中医则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证采用疏肝解郁、调补肝肾法进行治疗,此外也有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在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方面,可以通过HAMD量表(或ZungSDS量表)、KMI评分表、垂体-内分泌功能测定以及进年来发展起来的事件相关电位评定患者的情感障碍、绝经期症状、体内内分泌激素情况以及认知障碍的程度。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确切的机制和有效的防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围绝经期 抑郁症 雌激素 事件相关电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导师龙惠珍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现将笔者龙惠珍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证经验 龙惠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己烯雌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绝经期取环妇女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己烯雌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取环术,对照组予常规行取环术,观察取环效果及术中宫颈软化、疼痛、取环时间及出血情况,用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两组取环效果及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应用药物后宫颈软化满意,疼痛减轻,出血少,提高取环成功率。

  • 标签: 节育环 已烯雌酚 米索前列醇 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