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

  • 标签: 四肢骨折 治疗四肢 血府逐瘀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折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32例,不完全愈合3例,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患者完全愈合28例,不完全愈合7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82.8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折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结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患者临床愈合率,促进术后良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骨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 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意义。方法:此次抽选 2017年 3月 -2018年 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 66例关节骨折患者做研究,患者先做 DR(数字化 X线摄影),之后做多层螺旋 CT,并展开 VR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 SSD(表面阴影显示), MPR(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总结诊断结果。结果:本次 66例患者共发现 102处骨折,多层螺旋 CT的 VRT, SSD, MPR的关节骨折检出率高于 DR,差异显著, P< 0.05。本次 66例患者共发现 22处关节脱位, 38处关节内碎骨片, 42处关节面塌陷, 102处关节面断裂,多层螺旋 CT的 VRT, SSD, MPR的关节脱位关节内碎骨片,关节面塌陷,关节面断裂等检出率均高于 DR,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 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正确率高,且无创。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评价。方法本文选取80例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术后肿胀、疼痛程度。结果护理组在术后一周的肿胀情况表现为0级32例,I级8例,II级、III级各0例,疼痛情况表现为轻度23例,中度16例,重度1例,和对照组在术后一周的肿胀情况、疼痛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操作后,患者术后一周内的肢体疼痛、肿胀情况明显缓解,更快恢复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康复效果
  • 简介:通讯作者张琦(1974.10-),本科,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摘要目的研究重度心衰所致高度浮肿患者长期静脉输注药物的有效途径,寻求使药物达到最佳疗效的方法。方法对40例重度心衰所致高度浮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取PICC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n=20)采取传统外周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观察药物达到疗效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19例均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8)天。对照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其余16例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天。结论PICC能够最大程度上使药物进行有效循环,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药物发挥作用,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 标签: PICC 重度心衰 高度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