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其文指出:“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人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 标签: 乌梅丸 厥阴病 五运六气 开阖枢 欲解时 经验总结
  • 简介:单兆伟教授临证50余载,精于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善于运用半夏治疗各种胃病。在运用半夏过程中,首重辨证,精于配伍。中焦湿热者,以法半夏与黄芩配伍,辛开苦降;痰湿内阻中焦者,法半夏与陈皮配伍,理气燥湿化痰;胃气亏虚者,半夏与参、术同用,通补并用,补而不滞;胃阴不足者,半夏与麦冬配伍,刚柔相济,滋而不腻。同时,结合辨病,旁参药理,在呕吐、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灵活配伍半夏。

  • 标签: 半夏 单兆伟 胃病
  • 简介:中医体质与临床辨证施治结合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将辨体质与运用经方相结合用于辨治胃癌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热点。辨体质与辨证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辨证以辨体质为内在基础并且包含辨体质,辨体质使辨证更加快速准确。从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运用新加良附方可以改善阳虚血瘀型胃癌的证候表现。

  • 标签: 胃癌 辨体质 辨证 新加良附方
  • 简介: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为了使学生所学的中药炮制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需求,毕业后能够立即投入科研、生产的一线,我校中药炮制学科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标准,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打造"校内外结合、多种形式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中药炮制学的持续发展。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教学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采用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随访。结果本组198例中FernandezⅡ型患者中有3例骨折复位不理想,2例骨折于骨折整复后1周移位,均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193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外固定时间27~44d,平均30.3d,180例获随访,时间2~11个月,平均3.9个月。优112例,占62.2%,良57例,占31.7%,不满意11例,占6.1%,有效率93.9%。结论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纸夹板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弹性固定方式,在维持骨折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允许腕关节存在微动,结合中药正骨散外用,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筋骨并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寒温并用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平调之效,用于治疗脾胃升降失序,寒热互结于心下之证,可见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微腻,为临床常用之有效方剂。本文从《伤寒论》原文论述半夏泻心汤证病因病机及其组方特点,重点介绍李秋贵主任医师临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呃逆、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经验与体会,指出心下痞、呕逆、大便不成形是本方证候特点,临证只要抓住脾胃升降失序、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投以本方化裁治之,均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枳术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呃逆 慢性胃炎
  • 简介:为提高艾炷的制备速度和质量,设计一种用于制备艾灸用艾炷的模具,由底座、艾炷成形筒和压缩棒三部分组成。底座为一平底中空圆筒,艾炷成形筒为一中空圆柱体,由两个形状大小对称的半圆柱体合围而成,插于底座内腔;艾炷成形筒的内腔底部呈圆锥形,内腔的体部呈圆柱形;压缩棒为一实心圆柱体,用于压缩置于艾炷成形筒内的艾绒。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制备艾炷速度,且使用安全。制得的艾柱形状规整,药量和大小一致,质地密实,便于包装、储存和携带。

  • 标签: 针灸器械 灸法 艾炷灸 艾叶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放射科已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时代。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放射科,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中立足。文章围绕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通过转变观念、加强质控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科内绩效考核、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临床沟通等方面展开论述。

  • 标签: 基层医院 放射科 管理 实践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整体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的护理人员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同时随机选取同一时段的患者160例,同样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护理。对比护理人员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的满意度(管理制度、工作关系、工资待遇、人际关系以及总体满意度)情况;并且比较患者对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8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2例以及对照组92例患者分组依据为糖尿病护理方法不同;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一般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干预;通过对比患者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以突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治疗依从性方面,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的顺利开展,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以显著提高,并且使得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得以显著缩短,从而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发挥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小儿肝常有余,临床易见肝风病证。安效先教授认为小儿为"少阳之体",故肝气未盛,易为邪扰,从而表现为夜啼、不寐、躁扰不安、抽动等症状,与肝气不调、心神不安有关。从而选用平肝为大法,配以宁心、化痰、祛风等法治疗小儿杂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名老中医 安效先 平肝法 小儿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