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79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从护患关系、药物不良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及医疗保险、发作类型、社会及家庭因素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方法通过找出影响患者用药依从的相关因素,结合护理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找出最切实可行的干预依据,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用药依从的影响因素,评价循证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用药依从得到提高,改善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减少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患者 用药依从性 循证护理
  • 简介:作者简介欧阳惠(1974-),女,湖南长沙人,大专,护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摘要目的研究痛风患者采用饮食控制依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整理我院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护理期间非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饮食控制依从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完成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体重指数(BMI)、关节疼痛程度及饮食控制依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有效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更为优异,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痛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饮食控制依从,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非常显著,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痛风患者 饮食控制 依从性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提高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方法选取本病房的医生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影响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的原因。结果经过有效干预措施,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得到提高。结论对病房医护人员实施的干预措施,使手卫生依从得到明显提高,证明干预措施有效可行。

  • 标签: 病房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治疗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80例,本组患者的调查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婚姻、年龄、性别等),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对于停药的危害是否了解、是否得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指导、是否坚持按时服药、是否规律地测量血压、服药依从、高血压的保健知识、治疗史、高血压病史等。结果本组68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352例服药依从不佳,有328例服药依从佳,依从率为4824%。I级高血压服药依从为3613%;Ⅱ级高血压服药依从为8222%;Ⅲ级高血压服药依从为3579%。结论我国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被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多数能够规律服药,而规律服药者中的血压控制较好,同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护理预防,则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病情的控制率和治愈率。

  • 标签: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护理Effect of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
  • 简介: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将lOO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疗法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内观疗法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内观疗法治疗。采用简明精神量表、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于入组时、完成治疗时、治疗6个月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内观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完成治疗及治疗6个月时,内观疗法组的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服药依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内观疗法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疗法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促进自知力的恢复,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内观疗法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湿疹患者依从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样将76名慢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在改进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遵医嘱用药、按时门诊复诊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依从在健康教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依从在健康教育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同伴教育有利于传播健康知识,提供有效社会支持,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 标签: 同伴教育 湿疹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韦玲,大专,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摘要目的针对缺血缺氧脑病患儿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预后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缺血缺氧脑病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脱水、止血、护脑等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智力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程度和体格发育程度较对照组提高(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儿的致残率和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缺氧性脑病 预后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康复模式在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00例处于恢复期实行开放式管理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日间康复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估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康复程度在入组时、参加日间康复模式的第1、第3个月末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PANSS、SDSS、M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加日间康复模式后的第1个月末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第3个月末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日间康复模式能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兴趣和治疗主动,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康复状态的提升,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日间康复模式 精神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位的摆放及被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ADL),语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AL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ALD评分(P<001)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ALD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训练 卒中单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大多伴有偏瘫,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使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经康复护理训练后,患者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作者简介鲁瑞涛,女,汉族,(19728~,)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0名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护理,康复组30名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四周后康复组的效率(933)%,对照组的有效(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全面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治疗 护理
  • 简介:作者简介蒋雪映(1970-),女,专科,汉族,广西柳城人,主管护师,专业特长主要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通过40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早期功能锻炼的经验分析。结果经过患肢护理与早期功能锻炼,38例患者早期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良好,2例患侧上肢水肿,都达到理想效果,康复出院。结论我们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增强自信心。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患侧上肢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