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壮医药线灸,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体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20世纪80年代原广西中医学院黄瑾明、黄鼎坚,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黄汉儒三位教授根据龙玉乾医师的祖传经验,

  • 标签: 壮医药线点灸 教学 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少商、商阳、大椎三穴合用对咽喉肿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7例咽喉肿痛患者采用少商、商阳、大椎穴位刺放血,观察三穴合用的治疗效果。结果:穴位刺放血对咽喉肿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78.9%。结论:少商、商阳、大椎三穴合用治疗咽喉肿痛效果显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 标签: 穴位 少商 商阳 大椎 咽喉肿痛 穴位点刺放血
  • 简介:目的:探索刺激穴位时的信号传导通路,为揭示针灸治疗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穴位组、风池穴和翳风穴组,每组8只。在麻醉状态下针刺20min2,h后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法显示Fos阳性神经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分别计算相关核团的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结果:针刺右侧风池穴后,Fos阳性神经元特异地分布于Sp5C左外侧、右外侧;针刺右侧翳风穴后,Fos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Sp5I左外侧、Sp5I左腹侧;在脑干听觉核团、RMg、ROb、DR等中缝核团亦分布有较多的Fos阳性神经元。结论:刺激风池穴和翳风穴的信号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有主要的传递位,并能激活脑干听觉核团和中缝核团的神经元。提示针刺风池穴和翳风穴,其传入信号可通过三叉神经系统影响听觉系统和中缝系统神经元的活动。

  • 标签: 针刺疗法 风池穴 翳风穴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大鼠
  • 简介: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与信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交叉学科。论文首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并对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接着从中医药的发展需要、社会对中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设置该学科的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医院校自主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探讨了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硕士的设置,必将会促进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标签: 中医药信息学 自主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配合术后壮药外洗治疗后交叉韧带止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采用膝关节后倒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治疗后交叉韧带止撕脱骨折11例,术后应用壮药外洗法,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膝关节稳定,Lachman试验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术前38.92±3.13分,术后6个月为91.44+4.67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评分优良率90.91%。[结论]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配合术后壮药外洗,治疗后交叉韧带止撕脱骨折,骨折固定可靠,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较快恢复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膝关节 交叉韧带 内固定 壮药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