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关心关爱工作人员,每日报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从而避免工作人员疲劳上岗、带病上岗,为杜绝发生新冠感染的职业暴露工作人员进行快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所有参与定点医院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见表1.)。建立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制度。结论 通过每日两次监测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关心关爱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工作人员的健康身体状况及职业暴露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发现因身体其他原因或心理状况异常难以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时安排轮休及按规定进行更换。发现有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相关症状的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升血小板胶囊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3~202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80例,由于开展的治疗模式不同,将其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40例:予以患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药物进行治疗;测试组40例: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药物进行干预。结果: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5.00高于比对组的80.00%,(P<0.05)。测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比对组25.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标本采集点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20.1-2月医院标本采集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点感染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感染因素包括人群免疫力低下、防护措施不到位、采集手段不完善等。坚持依法家纺织,对防护及消毒要求合理规范,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论: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点感染成为疫情防控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控制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采集点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运用芳香中药挥发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的方式,挖掘发现芳香中药挥发油成分信息,并结合网络数据库获取药材靶点信息,并对疾病靶点进行分析。通过DS软件将挥发油成分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进行虚拟的结合验证。结果:芳香中药复方中众多靶点对于病毒的通路上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的治疗和预防中,使用芳香中药药方能够有效的改善疗效,帮助患者提升治疗后恢复质量,能够为预防和治疗新冠提供有力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芳香中药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外科诊治的109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测验组(62例)和比照组(47例)。比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测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满意度评分指标。结果 测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指标高于比照组,感染发生率指标低于比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确保可顺利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适合扩展运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需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患者,临床中,将其随机分成两个不同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坐位法进行采样,研究组以卧位法联合防护面屏进行采样。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采样检测结果,并对患者在采样过程中的舒适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采样检测阳性率为45.0%(18/40),对照组阳性率为27.5%(11/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改良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鼻咽拭子 采样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并脑出血(HICH)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n=80)和综合性个体化护理组B组(n=80)。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康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病死率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肺部感染率、肺部感染康复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低于A组,且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并脑出血 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20年1月至3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共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急性支气管炎14例,肺炎50例,核酸检测阳性3例(4.69%),4类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有密切接触史,肺部可见渗出性病变。结论: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保存方式、运输方式以及检测方式跟有关,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减少漏诊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阳性率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蒙药治疗与蒙药不同的综合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2%。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蒙医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监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行为危险因素,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并研究针对性感染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入选样本为80例新生儿医院感染患儿,样本入选时间为2018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所有入选新生儿均给予随机分组法分为以下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上述组别分别给予针对性感染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方案,分析护理行为危险因素,评估针对性感染护理的有效性。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发育商评分、新生儿健康评分较低,P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护理行为 危险因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详细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接受蒙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共采集100例来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参加。研究期间按照平均分配法,针对患者分两组展开治疗,研究组50例接受蒙西医结合治疗,参照组50例接受西医治疗,同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49(98.00%)、治疗后症状积分(6.27±1.76)、Hp转阴率49(98.00%)、慢性胃炎复发率1(2.0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8(76.00%)、治疗后症状积分(13.71±3.62)、Hp转阴率41(82.00%)、慢性胃炎复发率12(24.00%);两组数据对比(P<0.05),表示此次检验有意义。结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接受蒙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同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临床复发率,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HP 慢性胃炎 蒙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感染预防关乎到患者生命安全,加强护理管理十分必要。方法:录入对象为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20例,2019.02-2020.02时间范围内的医护人员为参照组,共59例,2020.03-2021.03时间范围内的医护人员为试验组,共61例。参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护理管理模式。以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各项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评分为检验标准。结果: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各项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评分均较参照组更为优异,P值小于0.05。结论:与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后可发现,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加强护理管理,可提升医疗安全性,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概率。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选取300例被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多种检验,包括血液检查、痰培养、酶联免疫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过对所有患儿进行临床检验后确认其中绝大多数为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以肺炎支原体阳性数占比最高,血液检查后,C反应蛋白(10.78±1.82)μg/L,白细胞计数(17.62±3.37)×109/L,血沉(32.26±4.16)mm/h,血小板计数(294.24±4.83)×109/L。结论:通过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多种检查可以准确帮助判断具体病症情况,并可以为后续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感染 检查方法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 在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1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前5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划分为对照组,后55例患者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划分为试验组,对比护理后两组满意度以及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蒙医辨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通过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予以蒙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理效果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对比,观察组积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蒙医辨证治疗,可以获取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蒙医辨证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感染监控管理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研究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住院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科传统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感染监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两种不同方式护理后医院的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医院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呼吸科的护理工作中,采取感染监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感染监控护理 呼吸科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防控中作用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质量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老年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防控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 呼吸内科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以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接收的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做为实验对象,采纳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5例患儿。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实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医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工作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按照常规控制感染方法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住院患者采用这两种控制感染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在轻度感染占比、中度感染占比、重度感染占比和感染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控制感染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及准确性,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控制感染方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感染控制 住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