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远程医疗会诊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方式,可以通过医学专家的会诊和指导,为基层医院提供良好医疗服务。本文对远程会诊的概念,国际及我国医疗会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远程会诊工作对策。

  • 标签: 远程 医疗会诊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目前,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了第一代函授教育、第二代广播电视教育和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三个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进行教育学活动,它是在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卫星电视网三大网络资源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的。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现代远程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远程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前一代的否定或取代。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休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远程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

  • 标签: 藏区高校 现代远程教育 意义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会诊系统在基层医院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建立基础医院急性脑血管病新的急救模式。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急救急诊的4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抢救治疗)184例和观察组(远程会诊系统治疗)216例,将两组患者的总体抢救成功率、生存率及转诊率、死亡率、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抢救成功率、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诊率、死亡率、致残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远程会诊系统在基层危重患者急救中应用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基础医院急性脑血管病新的急救模式。

  • 标签: 远程会诊系统 基层医院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 简介:编辑是一门艺术。正如杨牧之先生在他所著的《编辑艺术》一书的前言中所言:"我认为编辑工作是一门艺术。你想想,要让天下的英才在百忙之中抛下他务,为你作文,要把文章组织好、安排好,让天下读者爱看你编的书、编的刊物,这没有点‘艺术’,做得到吗?要把人类的历史、

  • 标签: 学术期刊 编辑艺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I、RI较低,且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SV升高,而RI和PI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jvO2升高,且CaO2和O2ER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工作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按照常规控制感染方法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住院患者采用这两种控制感染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在轻度感染占比、中度感染占比、重度感染占比和感染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控制感染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及准确性,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控制感染方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感染控制 住院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