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21中医针灸国际发展十大趋势与战略思考:①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中医理论、临床、剂型改革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③中医药针灸国际标准化将"求同存异";④海外中医针灸队伍将不断壮大和优化;⑤海外中医医疗机构将逐步整合与扩大;⑥中医药针灸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受到重视;⑦海外中医针灸教育与学习方式将多元化发展;⑧中医针灸手法的传承将"不可替代";⑨互联网等高科技及风投更加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化;⑩崛起的中国将助力中医药针灸国际化。

  • 标签: 中医 针灸 趋势
  • 简介: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在疼痛期给予浮针配合理疗治疗,粘连期给予针刀、手法治疗,恢复期给予适宜的功能锻炼。7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急性期总有效率为100%(38/38),粘连期为93.5%(29/31),恢复期为100%(21/21);治疗后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局部形态都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浮针为主综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肩周炎 分期治疗 针刀 浮针 手法 功能锻炼
  • 简介:Carsicksequaleisakindofsymptomaftercarsickness,mainlymanifestedaspost-carsickdizziness,heavinessofheadwithbindingfeeling,poorappetite,evennausea,vomiting,generalfatigue,etc.Thosesymptomsmaynotbeimprovedforseveraldays.Thewritershadtreated90casesofcarsicksequalewithacupunctureonFēngchí(风池GB20)andhadachievedsatisfactoryresults.Followingisthereport.SelectionofacupointGB20islocatedinthedepressionbetweentheupperportionofm.sternocleidomastoideusandm.trapeziums,betweenthedepressiondirectlybelowoccipitaltuberosityandmastoidprocess.(Itisintheposterioraspectoftheneck,inferiortoocciput,inthefossaonthelateralborderoftwobigtendons,correspondingtothelevelofearlobe).

  • 标签: 针刺 风池穴 治疗措施 晕车后遗症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放血配合雷火灸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梅核气患者采用双侧肝俞穴点刺放血,雷火灸条悬灸膻中、中脘穴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2个疗程统计疗效,16例治愈,4例有效,治愈率80%,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放血配合雷火灸治疗梅核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梅核气 穴位放血 雷火灸
  • 简介:目的:观察化脓灸治疗早期无症状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HIV感染者予足三里、悬钟、关元化脓灸治疗,疗程半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化脓灸治疗感染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化脓灸可显著改善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或稳定CD4+细胞水平,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HIV感染 化脓灸 针灸效应
  • 简介:Sinee1988,theauthorhastreatedmi-grain。,namelyangioneurotieheadaehe,usinginjeetionoffleabaneinjeetiointoFengchi(GB20)andTaiyang(EX一HNS)pointswithasat-isfaetoryeffeet.ThiswasrePortedasfollows.GENERAL

  • 标签: VOMITING NAUSEA PAROXYSMAL inserted SOMETIMES bilateral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感冒咳嗽的疗效。方法:回顾20161月至20166月于我院针灸科就诊的感冒咳嗽患者共2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针刺穴取双侧定喘、风门、列缺、肺俞、肾俞,每天针刺1次,治疗6天休息1天,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针刺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药用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穴取双侧定喘、肺俞穴,隔日1次。结果:25例感冒咳嗽患者中治愈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感冒咳嗽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感冒后咳嗽
  • 简介:目的:观察舌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舌咽局部深刺法,先快速点刺舌面(以舌瘫侧为主)、舌下金津、玉液,次取75mm长度毫针点刺患侧咽后壁约3-4次快速出针。再取廉泉穴,以75mm长度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针刺得气,向舌根方向推进留针,深度约60-70mm,此时可令患者做吞咽动作,有障碍感但不疼痛为度,留针30min,期间施捻转补法2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入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第2周及第4周结束各评价1次。结果:治疗初期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5.08±2.28分,采用舌咽局部深刺法治疗第2周评分为4.56±2.32分,总有效率为89.4%,第4周评分为2.80±2.12分,总有效率为95.3%,治疗2周、4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舌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吞咽障碍 中风 针刺疗法 针刺深度
  • 简介:目的:研究沉默痛经大鼠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和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利用己烯此酚造成原发性痛经的大鼠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将5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模型组(己烯雌酚),针刺组(己烯雌酚+针刺),针刺+干扰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x43-shRNA)和针刺+干扰对照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on—shRNA)。末次注射催产素,观察痛经大鼠30min的扭体数。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催产素(OTR)和加压素(VPR)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干扰组穴位处的Cx43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和干扰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②与模型组、干扰组比较,针刺组能显著延长痛经大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数。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TR和VPR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干扰对照组的OTR和VPR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干扰组之间OTR和VPRmRNA和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Cx43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有效地沉默了穴位Cx43的表达,并显著地影响了针刺效应,表明Cx43可能与针刺疗效有密切关系。针刺通过调节子宫内膜OTR和VPR的表达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 标签: 针刺 原发性痛经 缝隙连接蛋白43 RNA干扰 催产素受体 加压素受体
  • 简介:为完成一篇全面评价穴位刺激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疗效的系统综述而作的研究方案。计划检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数据,筛选并纳入合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由于没有打扰到病人及其家庭,本研究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系统评价完成将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

  • 标签: 穴位 腧穴 中风后 痉挛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A组,58例)和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联合针刺组(B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A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选用局部穴位:金津、玉液、风池、翳风、廉泉、完骨,B组给予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联合针刺治疗:风池透风府,翳风、翳明、哑门、天容、天窗、廉泉采用平补平泻,金津、玉液采用点刺放血1~2mL,同时使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输出特定的脉冲电流(50~100Hz)对喉颈部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每日治疗2次,每次30min,治疗2周结束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为91.4%,A组的总有效率为75.8%。B组与A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232,P〈0.05。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 标签: 中风 吞咽障碍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的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的古文献以及近10关于得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最常用的“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下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的针下感;(4)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得气”的含义。

  • 标签: 得气 针感 不同针刺方法 不同针刺刺激量 针刺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及口服西药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差异,探讨治疗脑卒中抑郁的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轻至中度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综合治疗组电针颞三针为主并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组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结果。结果:两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综合治疗组(74.97±9.52)比药物组(66.70±9.23)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综合治疗组比药物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口服氟西汀胶囊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针灸疗法 电针 颞三针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