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思考一雇名思义,整脊即是对脊柱进行修整之义。脊柱有需修整的必要,当然无可置疑的是因为其有所劳损或其他各种原因而产生不整的状况。根据不整(正)状况的具体位置不整的幅度、角度、偏向等等以徒手或器械或两者结合的整复治疗方式即为整脊。其治疗的理论、手法功效已越来越受到中外医学的肯定病者的接受,而治疗疾病的种类,早已远远地超过早些时候所说的七十多种疾病,几乎包罗临床各种由头到脚、自外而内的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

  • 标签: 整脊 治疗方式 多种疾病 五脏六腑 修整 脊柱
  • 简介:笔者在研习《中国整脊学》一书后,有幸跟从韦以宗教授临床侍诊学习,深得教授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整脊学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仁。1.掌握中国整脊学的名词、概念、术语开始,培养真正的整脊思维。施杞教授在《中国整脊学》首发式上的讲话中说:“学术著作应当述而有作,构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必须能够体现自身规律的理论内涵,韦以宗教授在占有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的观点,如他用有机论思维研究脊柱运动力学,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

  • 标签: 中国整脊学 学习 心得 言传身教 学术著作 施杞教授
  • 简介:目的:思考探讨对新世纪中医骨科学的新发展。方法:通过对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疾病历史悠久,中医骨科学很早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学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骨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际骨伤学界的重视承认,对世界医学作出一定的贡献;中医骨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中医骨科学就是在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的论述。结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骨科学要不断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新思路,才能向更大的飞跃迈进。

  • 标签: 21世纪 中医骨科学 发展
  • 简介: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脊柱及其稳定性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脊柱作为人体的中柱,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运动、保护脊髓及内脏等多种功能。由于脊柱本身的结构功能特点,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柱一旦失稳,除了导致脊柱本身及相关结构组织的病变以外,还可通过血管、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内脏产生功能上的异常。因而,脊柱的稳定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脊柱稳定 生物力学 整脊学 人体平衡 节段支配 稳定性
  • 简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疼痛几乎涉及我们的临床各科,探索、研究疼痛的病因、病机、治疗各方面的问题,对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 标签: 疼痛理论 中医 临床医生 诊疗过程
  • 简介: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站立: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肌力异常;主诉痛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 标签: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整脊疗法
  • 简介:本文陈述了椎间盘突出(diskprotrusion)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现代医生没有了CTMRI便不会看病,实属可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治疗需根据中医整脊学系列教材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对疑难病例需多学科专家共同会诊,笔者建议:困难手术病例,以神经外科医生为主,必须确保不会造成神经损伤,否则还是不做手术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治 鉴别诊断 疑难病例 外科医生 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传统整脊八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提高整脊手法的疗效杜绝医疗意外。方法:根据脊柱运动力学之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结合检索近20年整脊疗法医疗意外笔者临床经验。结论:传统整脊疗法必须严格选择适应症,不能盲目应用于禁忌症,方能达到治疗效果杜绝整脊医源性损伤。

  • 标签: 传统整脊八法 适应症 禁忌症 医疗意外
  • 简介:当今,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以及材料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者脊柱、骨关节医学的进步,为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发展机遇。在包括非创伤治疗技术、微创治疗技术、脊柱、骨关节常规显露手术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内植物临床应用的报道,提出了很多进步的观点。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肩腰腿痛 辨证论治 正骨 微创治疗技术 医学基础
  • 简介:目的:研究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对86名颈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结果: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中将颈椎牵引与仰卧拔伸手法结合治疗颈型神经根颈椎病,能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调整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及钩椎关节,具有操作方便,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等优点。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仰卧拔伸手法 牵引治疗 颈型 颈椎病患者 神经根颈椎病
  • 简介:目的探讨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标准分型以及整脊疗法效果。方法根据215例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表现,X线片颈椎曲度以及张口位寰椎侧块与齿状突间距的位置关系改变为依据,提出本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疗效评定标准,运用寰枢端转复位法为主整脊治疗。结果寰枢关节错位分为侧偏型、前倾型混合型;并以寰齿关系、症状体征的恢复程度为疗效标准,用整脊手法为主治疗,治愈临床治愈率为88.4%。结论运用整脊疗法,根据分型法辨证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诊断分型 整脊疗法 X线检查 颈椎曲度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从脊柱推拿诊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采用下肢拔伸法,斜扳法,坐姿复位法,仰卧侧位旋转法,腰围固定法。对颈椎退行性病变,采用端提旋转复位手法旋转斜扳法。作用:纠正脊柱侧弯,恢复正常的生理弧度腰肌功能,通经络活气血,濡筋骨,使突出部位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紧张痉挛,加快血液循环,使脊柱内外源性稳定更趋完善。结论:该法疗程短,较稳妥安全,治愈率高疗效巩固,患者乐以接受。

  • 标签: 脊柱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方法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疾病。由于本症的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也未完全明了,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不过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一种临床综合症的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就其分类,国内趋于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采用Nelson的分类法)。而且,比较一致的认为,腰椎管狭窄症以继发性为多。有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椎管狭窄占3%,继发性椎管狭窄占97%,其中退变性占70%。至于其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两大类。

  • 标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整脊治疗 非手术治疗 价值 中医
  • 简介:因为产业发达、社会多层化、交通工具交通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每年逐渐增加,近来在骨科受诊的初期交通事故患者对于骨科医院的处理不满足,另寻找韩医科医院的转院数量逐渐增加.韩国交通事故发生率比主要先进国家2~3倍的水平,根据。韩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团的统计,2006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共213,745例,其中死亡6,327名,受伤者达340,229名。

  • 标签: 交通事故 患者 腰骶角 IVD 腰痛 临床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头坏死新疗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12月随机选取连续治疗四个疗程(三个月一个疗程)以上患者1425例(2559髋),男971例,女163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1.7岁。左髋163例,右髋163例,双髋1135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X线评分临床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髋关节承载能力,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左侧:1、相关系数r=0.646,p〈0.05,2、t=-64.048,双尾检验概率P〈0.05;右侧:1、相关系数r=0.633,p〈0.05,2、t=-63.270,双尾检验概率P〈0.05。对1期、2期、3期、4期治疗效果“优”“良”的治疗后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1期与2期、3期、4期;2期与1期、3期、4期;3期与1期、2期、4期;4期与1期、2期、3期)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外伤、激素、酗酒、结构不良、其它原因五种病因治疗效果“优”“良”的治疗后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结构不良组外伤组分别与其它四种原因组进行逐一比较,结构不良组与其它四组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伤组与结构不良组均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优良率80.50%,有效率94.33%。结论:“股骨头坏死新疗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有确切疗效。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及发病原因有密切关系。病情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因结构不良外伤而致病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激素、酗酒等原因引起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新疗法 非手术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