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性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对连作园参新林地园参进行人参皂苷含量比较,从而判断连作园参种植过程中使用土壤改良技术是否具有抗人参连作障碍作用。方法:采用有机试剂萃取法提取连作园参新林地园参的人参总皂苷,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人参皂苷含量,最后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连作园参新林地园参样品进行比对,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上述样品相似度。结果:连作园参中所含人参皂苷Rb1、Rg1、Re含量要高于新林地园参,指纹图谱显示2园参与10连作园参高效液相色谱图相似度具有定差异性,连作园参没出现更严重烧须、红皮现象。结论:连作园参质量优于新林地园参,证明该土壤改良技术具有抗人参连作障碍作用。

  • 标签: 连作园参 土壤改良技术 指纹图谱 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顽痛宁酊对小鼠疼痛模型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先进行药理实验,实验选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分别观察复方顽痛宁酊镇痛效果并与麝香祛痛搽剂进行比较,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扭体法实验,空白对照组22.5±3.7次,复方顽痛宁酊组小鼠扭体次数4.2±1.8次,阳性对照组麝香祛痛搽剂14.2±2.8次,复方顽痛宁酊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小鼠热板法:复方顽痛宁酊组延长小鼠舔后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复方顽痛宁酊对癌疼痛显著疗效。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复方顽痛宁酊具有良好镇痛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临床观察也表明复方顽痛宁酊明显镇痛效果。

  • 标签: 复方顽痛宁酊 镇痛效果 癌性疼痛
  • 简介:目的:对朝鲜产赤芍与国产赤芍进行生药学比较研究,今后朝鲜产赤芍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朝鲜产赤芍国产赤芍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横切面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与国产赤芍比较,明确了朝鲜产赤芍性状、横切面特征;两者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蓝紫色斑点。结论:朝鲜产赤芍与国产赤芍在生药学特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为朝鲜产赤芍国内药材市场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朝鲜产赤芍 国产赤芍 生药学特征 薄层色谱
  • 简介:目的:疑似“灵芝”属样品原探究提供性状分子鉴定证据。方法基于传统形态特征初步鉴定基础上,对疑似灵芝属两样品ZZSSrDNA-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BlastN比对,样品及最相似物种ITS序列对齐后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序得到样品ZZSSrDNA-ITS区序列分别为752、753个碱基,与发表极硬红皮孔菌(Pyrrhodermaadamantinum)rDNA-ITS区序列相似度达99.0%,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极硬红皮孔菌聚支,而与紫芝、树舌灵芝遗传距离较远。结合样品ZZSS子实体形态扫描电镜观察鉴定结果判断其为极硬红皮孔菌。结论:基于rDNA-ITS区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药用真菌分子鉴定方法疑似样品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持。

  • 标签: 分子鉴定 极硬红皮孔菌 ITS序列
  • 简介:目的:考察玉龙散中乌头碱透皮吸收过程。方法:采用HPLC-MS/MS技术建立SD大鼠皮肤透析液中乌头碱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考察透析技术中对乌头碱体内回收率影响因素确定采样条件。经皮给药后,考察乌头碱局部透皮吸收过程。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HPLC-MS/MS测定透析样品中乌头碱含量方法透析采样流速选择1.5μL·min^-1,采样间隔30min。乌头碱AUC18973.27h·ng·mL^-1,MRT14.97h,Cmax2976.38ng·mL^-1,Tmax11.76h。结论:透析采样技术可用玉龙散中乌头碱透皮吸收过程研究

  • 标签: 玉龙散 乌头碱 微透析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浙江丽水市不同海拔高度三叶青产量总黄酮含量变化,扩大三叶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三叶青产量以鲜品称重测定,总黄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三叶青产量随海拔升高逐步增加然后递减变化规律,海拔618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5~618m海拔范围三叶青平均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青总黄酮含量413~730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730m黄酮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5~618m海拔范围有利于三叶青产量增加,520~730m海拔范围有利于三叶青中黄酮含量增加,因此,520~618m范围有利于提高三叶青产量黄酮含量,三叶青最适宜种植海拔范围。

  • 标签: 三叶青 海拔 产量 黄酮
  • 简介:目的:对条叶龙胆根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针对性地获得酮类化合,采用ESI-MSNMR对化合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获得9个化合,分别被鉴定为acremoxanthoneD(1),sporormielloside(2),artomandin(3),oliganthaxanthoneA(4),oliganthaxanthoneB(5),pinetoxanthone(6),polyhongkongenosideA(7),1,5-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8)bannaxanthoneI(9)。活性筛选表明化合12,59能抑制脂多糖所致巨噬细胞氧化氮生成,IC50值分别为10.8、5.7、12.5、6.8μmol·L^-1。结论:化合1~9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条叶龙胆 酮类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 简介:湖北海棠叶我国别样茶,民间悠久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叶含有丰富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叶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综述,系统研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药对“都梁丸”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结构。结果:从“都梁丸”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鉴定了41个化合,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香草醛(2),阿魏酸(3),松柏醛(4),花椒毒素(5),佛手酚(6),镰叶芹二醇(7),洋川芎内酯H(8),洋川芎内酯I(9),洋川芎内酯D(10),4-羟基-3-丁基苯酞(11),洋川芎内酯A(12),Z-藁本内酯(13),3-丁烯苯酞(14),新蛇床内酯(15),欧当归内酯A(16),β-谷甾醇(17),异茴芹内酯(18),邻苯二甲酸正丁酯(19),邻苯二甲酸异丁酯(20),川芎二内酯R1(21),白术内酰胺(22),香柑内酯(23),补骨脂素(24),异氧化前胡内酯(25),珊瑚菜内酯(26),独活属醇(27),牧草栓翅芹酮(28),异白当归脑(29),欧前胡素(30),异欧前胡素(31),别异欧前胡素(32),水合氧化前胡内酯(33),白当归素(34),印枳苷(35),(2′S,3′R)-3′-羟基印枳苷(36),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37),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38),(2′R,3′S)-3′-羟基紫花前胡苷(39),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糖苷(40),腺苷(41)。结论:香豆素以及香豆素类成分应来源于复方中白芷;藁本内酯类化合应来源于复方中川芎。

  • 标签: 都梁丸 药对 白芷 川芎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中加以参麦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4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无差别,治疗4周后,治疗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差别(t=-0.086,P=0.466),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20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4周后,治疗组IL-18、IL-6、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2例(6.25%)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脑卒中 细胞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发根农杆菌作为天然菌株可用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毛状根性状。毛状根组织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对发根农杆菌及毛状根特性、遗传机制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对毛状根博落回资源创新与新药源途径开发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毛状根 次生代谢产物 发根农杆菌 博落回 资源创新
  • 简介:目的:通脉方由葛根、丹参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复方。本文研究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等25异黄酮类化合清除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自由活性。方法通过DPPH自由清除实验,对25个异黄酮类化合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活性,呈浓度依赖,它们IC50值分别为(9.9±0.6)、(13.7±1.4)、(57.3±1.2)(66.4±2.3)μmol·L-1同样条件下,阳性对照药丁羟甲苯抗坏血酸IC50值分别为(75.4±6.9)(16.5±1.6)μmol·L-1。结论:本研究结果能够预测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可能通脉方生物活性物质基础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通脉方 异黄酮 3'-羟基葛根素 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 3'-甲氧基葛根素 3'-甲氧基大豆苷
  • 简介:目的:采用固相萃取(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4个不同SPME萃取头(DVB/PDMS、CAR/PDMS、PDMSPA),最佳条件下,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总共检测出135个挥发油化学成分,DVB/PDMS、CAR/PDMS、PDMSPA4萃取头分别检测出88、77、564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倍半萜类化合天名精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类型。结论:SPME-GC/MS技术可快速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合类型以及相对含量,对天名精进一研究具有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天名精 挥发油 SPME GC/MS
  • 简介:目的:利用LCMS分析技术快速鉴定单面针中生物结构方法:采用XAquaC8色谱柱(150mm×2.1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1;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根据对照品裂解规律参考文献推测生物结构。结果:从单面针甲醇提取中鉴定了20个化合结构。结论:LCMS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单面针中化学成分,单面针活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单面针 生物碱
  • 简介:目的:应用ITS2序列对朱砂根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研究中药临床准确用药、市场规范化管理等提供依据保障。方法:对朱砂根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双向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计算遗传距离。结果:朱砂根ITS2序列长度217bp,内有10个变异位点,9单倍型,平均G+C含量59.1%,除变种红凉伞外,朱砂根与其各混伪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朱砂根内最大遗传距离,所以利用ITS2序列可以鉴别朱砂根及其混伪品。结论:实验结果表明ITS2序列可以鉴别朱砂根及其混伪品,但对于与变种关系需进一研究

  • 标签: 朱砂根 鉴别 ITS2序列 DNA条形码 混伪品
  • 简介:目的: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肝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组织中丹皮酚分析方法,研究丹皮酚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大鼠组织中丹皮酚浓度。结果:丹皮酚在对照组大鼠各组织中分布顺序依次肾〉胃〉小肠〉脑〉肝〉脾〉心〉肺,模型组大鼠各组织中分布顺序依次肝〉肾〉脾〉肠〉胃〉心〉脑〉肺,且模型组各组织AUCall均大于在对照组各组织AUCall。结论:相对于对照组,丹皮酚模型动物组织内含量增高。

  • 标签: 丹皮酚 肝癌前病变 组织分布
  • 简介:目的:体外L02肝细胞模型上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减毒效果,研究雷公藤低毒饮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比较甘草炮制雷公藤配伍雷公藤减毒差异。结果:雷公藤对肝细胞损伤呈剂量依赖,IC50剂量下,甘草炮制雷公藤甘草配伍雷公藤都有显著减毒效果。结论:采用高内涵分析方法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了甘草炮制雷公藤减毒效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雷公藤 甘草 炮制减毒 高内涵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黑色素细胞实验研究珍珠水解液美白作用机理。方法:NaOH法测定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测定珍珠水解液对影响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基因(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及影响黑色素转运相关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结果:浓度0.25%、0.5%、0.75%珍珠水解液可以抑制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合成,3浓度下珍珠水解液均可抑制相关基因TRP1mRNA表达,0.25%浓度下可抑制TYR、TRP1及MITFmRNA表达。结论:珍珠水解液主要通过抑制黑色素合成过程中TRP1mRNA表达,从而抑制黑色素合成而发挥美白功效。

  • 标签: 珍珠水解液 酪氨酸酶基因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黑色素含量 美白机制
  • 简介:目的:建立痛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化合-靶点-通路”网络,研究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基础查找痛泻化学成分,利用DrugBank数据库检索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数据库;PubMedGene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关基因,通过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数据库对获取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痛泄“化合-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获得痛泻方中有效成分42,相关作用靶点18个,涉及35条信号通路。结论:痛泻方可能通过用于免疫、炎症、内分泌系统相关蛋白靶点及通路,起到治疗IBS作用。

  • 标签: 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 系统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建立蒙药漆树膏炮制规范。方法:根据蒙医药文献记载,筛选漆树膏蒙医炮制代表、可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该方法工艺,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相关方法,采用三氯化铁显色反应,鉴定酚类化合;对供试品水分、灰分、浸出进行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对照,759.5nm波长下对供试品活性成分总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漆树膏最理想炮制方法黄油制,最佳工艺条件药材黄油比例1∶3,黄油表面温度200℃,浸炮时间20min。炮制品三氯化铁显色反应为阳性;三批样品水分含量6.59%~11.28%;总灰分含量3.02%~7.5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15%~4.49%;醇溶性浸出含量9.55%~22.97%;总酚0.182~1.254mg·L~(-1)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99.31%,RSD1.55%,总酚含量10.34~20.45mg·g-1。结论:本炮制方法不仅符合漆树膏蒙医传统炮制品目的,也吻合现代药学理论,较为理想炮制工艺。

  • 标签: 蒙药 漆树膏 没食子酸 总酚 紫外分光光度法 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