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脑维康(NWK)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大鼠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大鼠背颈部皮下连续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80mg/kg)8周建立脑老化大鼠模型,灌胃给予NWK8周。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分光光度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的变化,以HE染色进行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D-乳糖致脑老化大鼠在水迷宫中的游泳持续时间、路径长度明显延长。给药8周后,NWK23mg/kg、46mg/kg组大鼠游泳持续时间、路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缩短,搜索策略均有改进。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脑AChE活力、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NWK各给药组大鼠全脑AChE活力明显降低,NWK46mg/kg组大鼠全脑MDA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论:NWK可改善D-半乳糖致脑老化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

  • 标签: 脑维康 D半-乳糖 学习记忆
  • 简介: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g·kg-1)、中(36g·kg-1)、低(18g·kg-1)剂量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d,第7天给药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盐酸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淤模型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P〈001),TXB2显著增加(P〈001),6ketoPGF1α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TXB2显著减少(P〈001),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炭品复方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中、低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与相同剂量下蒲黄炭品复方比较,蒲黄生品复方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蒲黄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低剂量组均可抑制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浆中TXB2、6ketoPGF1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且相同剂量下生品复方作用优于炭品复方。炭品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这与蒲黄生品行血,炒炭后活血作用减弱的传统炮制理论相符合,为蒲黄在临床上的生熟异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蒲黄生品复方 蒲黄炭品复方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素B2 6
  • 简介:目的:优选当归补血汤的仿生提取工艺。方法:仿制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作为提取溶剂,固定提取温度(37℃)和提取溶剂(人工胃肠液),采用均匀设计4因素5水平试验方案,以乙酰苯肼致小鼠血虚模型和限食加力竭致小鼠气虚模型为研究对象,筛选基于补血作用和补气作用的当归补血汤仿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提取温度(37℃)、提取溶剂(人工胃肠液)相同的情况下,当归补血汤仿生提取最优工艺为第1次提取人工胃液用量8倍、第1次提取时间3.0h、第2次提取人工肠液用量7倍、第2次提取时间4.0h。结论:以药效学指标结合化学指标综合评价和优选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易行,较适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当归黄芪 半仿生提取 均匀设计 补血补气
  • 简介:目的:研究红树植物黄槿(HibiscustiliaceusL.)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纯化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结构鉴定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确定。结果:从黄槿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粉蕊黄杨二醇(2)、β-粘霉烯醇(3)、羽扇豆醇(4)、日耳曼醇(5)、豆甾-4-烯-3-酮(6)、豆甾-4,22-二烯-3-酮(7)、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8)、β-谷甾醇(9)和豆甾醇(10)。结论:化合物3~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黄槿 三萜 甾醇
  • 简介:目的:观察秦艽乙醇提取物对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剂量组、秦艽秦艽乙醇提取物0.5g/kg组、痛风舒组、别嘌呤醇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0.2ml尿酸钠溶液(25μg/ml)注入右侧踝关节腔内,形成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连续给药7天,每天测量两侧踝关节同一部位的周长。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颈总动脉取血,测定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1)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可以明显抑制两侧踝关节肿胀程度。(2)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和0.5g/kg可以显著降低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论:秦艽乙醇提取物可以减轻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关节损伤,其机理与下调血清TNF-α、IL-1β、IL-6、PGE2和MMP-3表达有关。

  • 标签: 秦艽乙醇提取物 痛风性关节炎 TNF-α IL-1Β IL-6
  • 简介: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方对乙酸法复制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从第8~21天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制IBS大鼠模型,分别在出生后第6周及8周进行直肠扩张,测定其腹部收缩反射(AWR)的阈值作为肠道敏感性评估。从第9周开始分别给健脾疏肝方6.08g/kg、3.04g/kg、1.52g/kg或泽马可4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后再次评估AWR阈值。结果:IBS模型大鼠AWR值明显降低,健脾疏肝方能够升高IBS模型大鼠的AWR阈值。结论:健脾疏肝方有降低IBS大鼠肠道敏感性的作用。

  • 标签: 健脾疏肝方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IBS模型
  • 简介:中医“证”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30多年来、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取得了很大进步.据称证型涉及14种,造模方法达140多种.相关文献近800篇(包括期刊、会议和内部资料)、主要涉及模型研制的思路、方法、动物外观状态、检测指标和药物反证等方面(就是“像不像”问题)

  • 标签: 中医 动物模型 质量控制 药理学 证型
  • 简介:阴阳是中医基本理论之总纲,因此研究中医阴阳的本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建立阴虚、阳虚的动物模型,用滋阴药、助阳药使之恢复正常,并以此研究中药的作用和阐明“证”的实质,是近些年来研究虚证和补虚中药的一个活跃课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日益先进,已经从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环核苷酸、微量元素以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研究动物模型的变化和中药的作用。本文介绍国内研究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中药作用与评价。

  • 标签: 中药作用 动物模型 环核苷酸 滋阴药 助阳药 组织形态
  • 简介:枸杞乙醇提取物100mg/kg、500mg·d×50d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有明显提高作用,并可减少心、肝、脑组织脂褐质浓度,提高RBCSOD活力,表明枸杞改善记忆的作用与其促进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 标签: D-半乳糖 衰老小鼠 改善作用 乙醇提取物 改善记忆 脂褐质
  • 简介:目的:应用多指标的正交实验设计合并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芍药甘草汤的配比关系.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芍药甘草汤的不同配伍比对小鼠正常和亢进状态的肠推进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和亢进状态下的离体兔肠的影响.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评指标与考察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果: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芍药甘草汤的最佳配伍是A3B3,两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多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建立复方配比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他配比关系作出客观的预测.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正交设计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红参水提物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把60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红参水提物200mg/kg剂量组、红参水提物100mg/kg剂量组、红参水提物50mg/kg剂量组、地塞米松0.5mg/kg组。在末次激发24h后所有小鼠取左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哮喘模型组肺组织炎症浸润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的总数和各种炎症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5含量;取右肺组织用Westernblot检测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BALF中的炎症细胞计数、IL-4、IL-5水平增高,肺组织中的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红参水提物组有效剂量(100-200mg/kg)和地塞米松组小鼠与哮喘组小鼠相比炎症细胞计数、IL-4、IL-5以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红参水提物在体内可能主要通过抑制NF-κBp65等核转录因子来调节Th2反应,以此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红参 NF-ΚB P65
  • 简介:目的: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肝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组织中丹皮酚的分析方法,研究丹皮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大鼠组织中丹皮酚的浓度。结果:丹皮酚在对照组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依次为肾〉胃〉小肠〉脑〉肝〉脾〉心〉肺,在模型组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依次为肝〉肾〉脾〉肠〉胃〉心〉脑〉肺,且其在模型组各组织的AUCall均大于在对照组各组织的AUCall。结论:相对于对照组,丹皮酚在模型动物组织内含量增高。

  • 标签: 丹皮酚 肝癌前病变 组织分布
  • 简介:目的:考察麝香与冰片及其各配比对脑缺血缺氧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小鼠断头、尾静脉注射氯化镁、尾静脉注射空气等所致脑缺血缺氧模型,观察药物对脑缺血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①单味麝香、冰片均能显著延长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断头、尾静脉注射空气小鼠的存活时间,冰片还能延长尾静脉注射氯化镁小鼠存活时间;②麝香与冰片配伍能显著延长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断头、尾静脉注射空气以及氯化镁所致缺氧缺血模型小鼠的存活时间。③与各单味药比较,麝香与冰片配伍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单味麝香、冰片以及二者配伍,对小鼠脑缺血缺氧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提示二者配伍有"存效"作用,但未能呈现显著的"相须相使"增效作用。

  • 标签: 麝香 冰片 配伍 脑缺血 脑缺氧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从普萘洛尔和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中优选出一种银屑病模型,并考察复方栀子凝胶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诱导的方法激发小鼠皮肤出现银屑病样的变化,并通过小鼠皮肤病损的(PASI)评分来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变化情况,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皮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综合各指标结果,优选出一种模型作为药物疗效考察的银屑病动物模型,在此模型和鼠尾鳞片颗粒模型的基础上考察复方栀子凝胶对银屑病的影响。复方栀子凝胶确定起始剂量为0.1g/g,考察剂量范围为0.1g~0.2g/~g。结果:咪喹莫特诱导的动物模型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红斑、表皮肥厚、鳞屑成层等现象;而普萘洛尔诱导的动物模型无此种状况出现,另外普萘洛尔与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模型均有角化不全、表皮棘层增厚的现象。使用高(0.2g/g)、中(0.15g/g)、低(0.1g/g)剂量复方栀子凝胶之后,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银屑病样皮损减轻,PASI评分降低,角化不全现象得到改善,表皮厚度明显薄于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更加明显。复方栀子凝胶0.2g/g组、O.15g/g组、0.1g/g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对小鼠鳞片表皮颗粒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更接近临床症状,复方栀子凝胶对银屑病有较好的影响。

  • 标签: 复方栀子凝胶 咪喹莫特 普萘洛尔 银屑病 小鼠模型
  • 简介:北豆根总碱25mg/kg、50mg/kgip能显著增强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型超敏反应及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北豆根总碱50mg/kgip能显著增加模型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增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提示北豆根总碱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有免疫增强作用。

  • 标签: 北豆根总碱 氢化可的松 模型吞噬功能 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调节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目的:观察水蛭、虻虫药对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给药7d,第6天给药后1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及冰水浴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次晨药后2h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对组能降低全血黏度、还原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其作用优于虻虫,而且有优于水蛭的趋势;药对还能降低血细胞比容,作用优于虻虫或水蛭;能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水蛭、虻虫药对能明显改善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对血流变学各指标作用强度优于单药组,或者有优于单药组的趋势。

  • 标签: 水蛭 虻虫 药对 血瘀模型 血液流变性
  • 简介:目的:观察寒喘平、热喘平对哮喘模型豚鼠血液SOD、NO和ET的影响。方法:用10%卵白蛋白液给豚鼠致敏,两周后再用1%该溶液雾化吸入以诱发豚鼠哮喘,测定豚鼠血液SOD、NO和ET等指标。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SOD和NO降低,血浆ET升高,而寒喘平、热喘平能明显提高其血清SOD和NO,降低血浆ET。结论:寒喘平、热喘平提高SOD活力、升高NO、降低ET可能是平喘的作用环节之一。

  • 标签: 寒喘平 热喘平 哮喘 SOD NO ET
  • 简介:目的:观察益脑胶囊对东莨菪碱所致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应用跳台法和避暗法进行试验,于第6天灌胃1h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5mg/kg。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益脑胶囊组可显著延长小鼠首次出现错误的潜伏期,显著减少5min内小鼠出现的错误次数。结论:益脑胶囊对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障碍模型有较好改善作用。

  • 标签: 益脑胶囊 东莨菪碱 记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