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鸣康复治疗仪治疗不同病程主观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院内主观耳鸣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结合病程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鸣康复仪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内急性期有效率高于其他病程患者;观察组不同病程TH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急性期低于其他病程阶段。结论:耳鸣康复仪治疗主观耳鸣效果显著,其中急性期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耳鸣康复治疗仪 不同病程 主观性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孕妇为对象,根据妊娠晚期是否出现高脂血症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高脂血症组,n=30)和对照组(非高脂血症,n=60)。检测两组血脂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结果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晚期 甲状腺功能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前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就诊的周围面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方法,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免疫球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白M(Immunoglobulin M,Ig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下降,而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较对照组上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调节免疫指标水平,有利于疾病治疗。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免疫 针灸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就诊的周围面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方法,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免疫球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白M(Immunoglobulin M,Ig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下降,而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较对照组上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调节免疫指标水平,有利于疾病治疗。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免疫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于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中随机抽取 62例为试验组研究对象, 62例患者均行凝血指标检查。并随机选取 62例同期进行凝血指标检查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检验后的内源凝血状态和纤维蛋白时间以及外源性凝血状态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检查后的 APTT和 TT以及 P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的 APTT和 TT以及 PT等指标,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试验组患者检查后的 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的 FIB指标, P<0.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弥漫血管内凝血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通过凝血检验指标检查可以准确、快速的筛选出发病者。其作用与效果均非常显著,针对患者不同指标的异常情况来进行针对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6月-2021年0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两组。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针对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血脂相关指标及血压。结果 研究组患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具有积极影响,起到良好的降脂降压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或手术前患者感染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在本院接受输血或手术治疗的患者22484例。所有患者均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测情况、抗-HIV1+2阳性合并其它感染的情况、抗-TP或(和)抗-HCV、HBsAg重复感染的情况。结果:在所有22484例患者当中,检测的四项指标当中至少有一项指标阳性的患者总共有5039例(22.41%);检测结果提示,HBsAg阳性者4647例(20.67%)、抗-HIV1+2阳性者20例(0.09%)、抗-TP阳性者370例(1.65%)、抗-HCV阳性者74例(0.33%)。在所有20例抗-HIV1+2阳性者当中,共有11例抗-HIV1+2阳性合并其它感染的患者。其中,抗-HIV1+2+抗-TP患者7例(63.64%)、抗-HIV1+2+HBsAg患者3例(27.27%)、抗-HIV1+2+抗-HCV患者1例(9.09%)。抗-HCV+HBsAg合并感染患者21例,抗-TP+HBsAg合并感染患者30例,抗-TP+抗-HCV合并感染患者5例,抗-TP+抗-HCV+HBsAg合并感染患者1例。结论:部分患者在输血或手术前就已经患有一种或者多种感染性疾病。在进行输血或手术治疗之前,对于患者的相关感染指标进行常规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明确,对于防范医疗纠纷,有效地防控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输血 手术 血液性传染病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探讨血液常规检测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相关。分析妊娠期妇女的血糖水平、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研究其与GDM的关系。结果显示,部分血液常规指标与GDM发病显著相关,特别是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这为早期识别和预防GDM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血液常规检测,血糖水平,血红蛋白,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病房重症肺炎患者凝血指标、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1]。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数字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凝血指标、生理指标及预后。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凝血指标、生理指标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病房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2],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指标、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呼吸科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及相关指标水平。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0月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单一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恩替卡韦治疗组开展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平;病情改善时间、肝功能指标改善时间、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水平;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疗效水平、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水平、病情改善时间、肝功能指标改善时间、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率对比常规治疗组有优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有效性 相关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测量指标与2型糖尿病存在的相关。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体检的成年人3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100例,非糖尿病者200例,对比2组各项身体指标的关系,也比较饮酒史与吸烟史。结果 在体重指数、臀围等多项对比中,糖尿病组都比非糖尿病组高,而且,差异明显。同时,吸烟史与饮酒史也都为糖尿病组高。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指标测量中,体重指数等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中,可结合测量指标正确指导患者实现饮食的调整,尽可能的预防糖尿病的产生。

  • 标签: 体检 身体测量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测量指标与2型糖尿病存在的相关。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体检的成年人3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100例,非糖尿病者200例,对比2组各项身体指标的关系,也比较饮酒史与吸烟史。结果 在体重指数、臀围等多项对比中,糖尿病组都比非糖尿病组高,而且,差异明显。同时,吸烟史与饮酒史也都为糖尿病组高。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指标测量中,体重指数等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中,可结合测量指标正确指导患者实现饮食的调整,尽可能的预防糖尿病的产生。

  • 标签: 体检 身体测量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及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2月-2018年5月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则采取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控制率;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毒副作用。结果丙种球蛋白组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控制率、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丙种球蛋白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相似,P>0.05。结论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好。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心功能指标、机体耐力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衰患者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运动康复护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机体耐力水平,以ADL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机体耐力水平测验结果、ADL评分均明显更优异,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老年性心衰 运动康复护理 心功能 机体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医疗质量指标及相关问题。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实证研究等方法,总结相关经验,分析和探讨相关问题。结果: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与国际相关权威机构的医疗质量定义相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较少,无法对医疗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系统全面的评价。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部分医疗质量指标有所偏差。结论: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至关重要,需要遵循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进行指标完善和数据采集。

  • 标签: 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指标 医疗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及对炎指标影响。方法此课题选取的7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均是本院2014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经抽签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基于此采取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指标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指标无比较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WBC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行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及时改善患者CRP、WBC等炎指标,有助于提高患者肺部功能。

  • 标签: 苏子降气汤 加减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后对其凝血功能、炎指标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入选研究的患者样本数目为62例,第一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最后一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12月,分组处理的方法为随机法,31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数量,常规护理措施为其应用方案,31例为观察组的患者数量,其应用方案则为专项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凝血功能指标、炎指标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指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ICU患者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措施后,自身的炎症及凝血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炎性指标 专项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