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专科生中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并评价对其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对象为护理专科生74名,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进行研究,依据抽签法将纳入对象处理为两组,分别命名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对照组37名实施基础教学法,应用组37名实施思维导图教学,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并统计教学满意度。结果应用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思维导图对护理专科生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 标签: 思维导图 护理专科生 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黄柏骨伤散外用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西药+黄柏骨伤散外用联合治疗。对比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变化及安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变化及安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柏骨伤散外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黄柏骨伤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对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行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4例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制剂泼尼松进行治疗,进行为期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机血尿素氮变化)及临床有效率。结果经本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指标接近正常值,说明行泼尼松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优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之泼尼松,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泼尼松 急性间质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慢性化脓中耳炎手术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比2组治疗效果、干耳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耳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术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术后延续性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萎缩阴道炎护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萎缩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作对照,观察组患者37例采取连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43例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0天及治愈后的30天、60天进行随访,共三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护理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萎缩阴道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萎缩性阴道炎 连续护理 效果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屈光不正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屈光不正儿童弱视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月为1个治疗阶段,持续治疗4个阶段后评价患儿不同阶段的屈光性质。结果在TI-T4阶段,远视与混合型的有效率较近视高,远视各阶段的有效率较混合型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屈光不正儿童弱视患儿采用不同阶段治疗能提高视力水平且改善屈光程度,值得推荐。

  • 标签: 屈光不正性 儿童弱视 阶段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鼓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腔的椭圆形半透明状薄膜,由上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组成,鼓膜能使传入的声波增强。鼓膜穿孔大多数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导致,如颞骨骨折、手术、挖耳、外耳道异物及爆破、掌击耳面部,高台跳水、潜水等压力伤都有可能损伤鼓膜,导致穿孔;此外,急性中耳炎也会导致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会使听力下降,增加中耳感染概率。临床可采用耳显微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或给予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依从性 目标性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中对功能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临床给药治疗,对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内患者24例。将行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结果经过对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83%)、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参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功能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较高安全,充分证明该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儿童麻疹特点并探讨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儿童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麻疹患儿的地区分布、年龄分布、疫苗接种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临床治疗措施和疾病愈后,总结目前儿童麻疹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90例麻疹患儿有32例发病前未曾明确接种过麻疹疫苗,56例发病前接种过1次疫苗,2例发病前接种2次疫苗。8月龄以下患儿23例。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Koplik斑、畏光流泪、口腔黏膜粗糙等,20例患儿出现类百日咳样咳嗽。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心肌损害、支气管炎为主。59例患儿使用抗生素,前3位为青霉素、头孢他啶、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7例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2例使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84例使用中药制剂,前3位为口服莲花清瘟胶囊、蒲地兰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临床痊愈出院69例、21例好转出院,无患儿死亡。结论8月龄以下婴儿及单次接种疫苗儿童成为麻疹的新兴高发人群,临床表现仍以典型症状为主,抗生素治疗普遍应用于麻疹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患儿中成药使用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

  • 标签: 儿童 麻疹 回顾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2例非瓣膜房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华法林治疗)与实验组(71例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等相关凝血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非瓣膜房颤患者利伐沙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治疗。

  • 标签: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治疗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更理想,且凝血功能指标APTT较之对照组提高,PAR指标则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PT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心肌梗塞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3月-2018年04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n=96)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8,实施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n=48,实施阿司匹林治疗),对96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 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