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复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0例复性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反向牵引旋臂回纳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复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复位风险评估及疗效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均为 100%,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观察组在 1次复位成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成的 30例患者中,无 1例应用臂丛或全身麻醉下复位,无出现 1例医源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对照组 30例患者中,有 5例是在臂丛或全身麻醉下复位成功, 1例导致医源性肱骨外科颈骨折,而最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论 应用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复性肩关节脱位,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痛苦,医源性损伤小,减少麻醉风险,患者满意度高且容易接受。但此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医患之间充分的信任和配合,才能取得整体良好的疗效。特别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反向牵引旋臂回纳法 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 难复性肩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外伤后新型敷料的使用不仅能覆盖创面,更能促进伤口愈合,并可为伤口愈合建立最优的微环境。本文探讨 1例下肢外伤感染伤口的护理,通过选择多种新型敷料联合红光治疗,达到减少伤口感染、减少换药频次、减轻患者疼痛和提高伤口愈合率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愈合性伤口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对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愈合性伤口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将采用叙事护理干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降低明显,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叙事护理 难愈合性伤口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方案,相较常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慢性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慢性愈性创面与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诊断报告及病历数据,选取其中符合调查研究需求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按照不规则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及参照组50例,对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来治疗患者创面;针对参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我院制定的慢性愈性创面基础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创面大小、创面区域疼痛程度等临床数据,判断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的干预效果。结果: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创面相对于治疗前有所减少,且创面周围的疼痛感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显效幅度大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慢性愈性创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疼痛水平,并改善创面环境。

  • 标签: 微动力负压技术 液体伤口敷料治疗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方案,相较常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慢性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慢性愈性创面与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诊断报告及病历数据,选取其中符合调查研究需求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按照不规则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及参照组50例,对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来治疗患者创面;针对参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我院制定的慢性愈性创面基础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创面大小、创面区域疼痛程度等临床数据,判断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的干预效果。结果: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创面相对于治疗前有所减少,且创面周围的疼痛感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显效幅度大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慢性愈性创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疼痛水平,并改善创面环境。

  • 标签: 微动力负压技术 液体伤口敷料治疗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取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我院138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利用液电碎石碎石后取石,设为观察组,同期73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未使用液电碎石)常规取石方法,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转率,术后各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胆道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转率、术后残余结石、胆道损伤、肝功能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取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减少术后结石残留及术后各种并发症,降低手术中转率及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液电碎石 难取性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功能锻炼对愈性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为研究时段,择取80例愈性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均分后,对比封闭式负压治疗(对照组)与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0%)明显低于实验组(95.00%),差异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义,P值小于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创面愈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对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具有一定科学研究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 在治疗愈性下肢静脉溃疡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功能锻炼,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升伤口的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下肢静脉溃疡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