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在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时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参照组采取高倍显微镜观察,对比数据差异。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确诊率为96.67%,参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理组织形态学 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胃癌组织中 VEGF-A 、 ADD1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方法: 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胃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选择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的实验组,选择距离肿瘤组织大于 1.5 厘米远的正常组织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组。分别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 VEGF-A、 ADD1 表达水平。 结果: VEGF-A胃癌组织与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 P<0.05 ;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 P<0.05 。 VEGF-A表达主要与 肿瘤不同位置存在差异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组织分化程度、 TNM 分期、性别、年龄等不存在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DD1 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组织分化程度、 TNM 分期等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患者的肿瘤不同位置、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VEGF-A、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正相关。 结论: VEGF-A、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正相关。提示了 VEGF-A、 ADD1 表达和胃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胃癌组织 VEGF-A ADD1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 Kikuchi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类似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淋巴结以灶性坏死,富含组织细胞与核碎片为特征的自限性淋巴结病。该病于1972年有日本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告。有认为坏死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凋亡所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学习,结合HN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一个总结,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比较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月 我院 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 48 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患者均接受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 诊断 ,将以上两种检查方式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胃癌组织类型检查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在胃癌病型分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胃癌的诊断,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辅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可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 标签: 胃癌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0例病理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HE 染色,对样本的合格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究样本出现不合格的可能性原因。结果:通过将所有样本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本次样本中有475例合格,占比为95.00%,而本次不合格的样本数为25例,占比为5.00%。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造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染色不均匀,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发生污染,染色较为困难以及染色模糊,发生上述原因的样本数分别为4例、占比为16.00%;5例、占比为25.00%;5例、占比为25.00%;3例、占比为15.00%;8例、占比为40.00%。结论:在对样本进行HE染色时,虽然其成功率较高,但仍需对细节性问题进行注意,对相关的不良因素等进行有效规避,尽量保障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诊断HE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临床手术标本取材的石蜡病理切片100张,经不同措施的HE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不同HE染色技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相比改进前的HE染色技术,改进后染色的标准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染色对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意义重大,良好的HE染色技术的是切片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04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按照随机小球法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02份。常规组应用HE染色,研究组基于常规组HE染色采取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HE染色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切片情况科学运用,以便最大限度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E- 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E- 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高/中分化者E-cadherin表达高于低分化者,淋巴结转移者、浸润至或出浆膜层者E-cadherin表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者、浸润至肌层者(P

  • 标签: 结直肠癌 E-钙黏蛋白 β-连环素 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论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应用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集淋巴结结核病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并将所有病理组织随机分为2份,分别设为A组(IHC检验)和B组(PCR检验),比较效果。结果 A组检验淋巴结结核的阳性率和B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IHC和PCR技术均可实现对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且操作简单易行,临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 标签: IHC PCR 淋巴结 结核 病理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检验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间来本院进行妇科体检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59例,B组59例,2组患者均采取宫颈巴氏涂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及疾病检出类型及数量对比。结果:经对比,两组患者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经进一步分析A组33例患者检出宫颈疾病,B组为40例,两组疾病检出率间对比存在明确差异(P

  • 标签: 病理检验 妇科体检 临床应用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病理切片制作是临床病理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同时,还有助于医师制定更加贴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治疗方案,促使病情的尽快控制,改善病症。病理切片的制作包括固定、包埋等多个环节,任意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其他环节的实施进程和最终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最终标本制作质量。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病理切片制作的6个环节。

  • 标签: 病理切片制作 包埋 切片 染色
  • 简介:摘要:对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学、分型与诊断、发病机理、手术与非手术的造应证、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颈椎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颈椎病 病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体检行宫颈刮片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进行妇科体检的妇女为研究样本,均进行宫颈刮片操作后染色分析,对于结果疑似病例开展病理学检查,并用于诊断疾病的金标准。结果:35岁以下妇女在患有宫颈癌疾病概率小于35-45年龄段妇女(P<0.05)。结论:宫颈癌疾病对于35岁以上妇女群体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妇女体检实施宫颈刮片检查可用于宫颈癌筛查,并获取较好的成效,为妇女健康提供了保证。

  • 标签: 妇科体检 宫颈刮片 宫颈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