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会阴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科门诊接受规范产检的并有自然分娩意向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实验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I~Ⅱ级裂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Ⅲ度裂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适宜体重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过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顺产率及减少初产妇会阴损伤的发生率,还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进而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初产妇 分娩方式 会阴损伤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过程中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从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时间段挑选出8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患者期间,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预防不良反应。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癌痛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治疗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不同方式对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静脉治疗方式对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旨在探讨更优化的静脉治疗策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静脉治疗 疼痛 并发症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认知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苦恼和回避量表(SAD)、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32例SAD患者(研究组)和正常对照(NC)组实施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为,研究组病患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的理解因子及情感温暖分较对照组低(P<0.05),而拒绝、惩罚、过度保护因子分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其SAD患者的FNE分值和SAD分值表现为正比关联,而FNE分值和EMBU中的各个因子分值明显相关。

  • 标签: 社交焦虑障碍 认知特征 父母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组,常规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FMA、ADL、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式可有效减轻胫腓骨骨折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方式 胫腓骨骨折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组,常规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FMA、ADL、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式可有效减轻胫腓骨骨折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方式 胫腓骨骨折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尿道中段吊带手术方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收集收治的130例女性SUI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 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A组 ,将采取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OT) 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周时的治疗效果、术前与术后6周时的尿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较少, 手术、留置导尿管及住院时间较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2组治愈率及整体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大尿道压、功能尿道长度及残余尿量均较术前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6周时, 2 组最大尿道压、功能尿道长度及残余尿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较A组高,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2组膀胱损伤、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OT及TVT对于女性SUI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与TVT相比,TOT具有术中出血量 少以及手术、留置导尿管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会增加术后大腿内侧疼痛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大腿内侧疼痛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团队中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成员,其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确切作用和有效实施策略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过去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及时识别感染事件、有效执行感染控制规程、加强病房管理等方面。然而,尚缺乏对于护理管理具体措施的深入研究,以及这些措施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评估和比较。因此,有必要开展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实施情况以及对感染率和患者安全的影响。

  • 标签: 医院 感染控制管理 护理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6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SAS、SDS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性管理可改善妇产科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 情绪状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细节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100例在产科接受护理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细节管理,并定时记录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效果,根据各指标对应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种优势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经研究发现,细节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起到了显著的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通过严格控制每个护理环节,对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上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 标签: 细节管理 产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安全管理,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安全管理、护理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门诊输液室患者20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10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安全管理质量水平(急救管理、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刺伤、医疗纠纷、针头脱落、反复穿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安全管理质量水平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升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水平,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管理 门诊输液室 护理管理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病房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选取老年综合征共计60例,经检查确诊为老年综合征,对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做好老年综合征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老年综合征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管理后整体情况相对较优(p<0.05)。结论:对老年病房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能够改善其中的不良事件,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效果。

  • 标签: 老年 病房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走动式管理应用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挑选门诊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80例患者当作是试验对象,并通过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走动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门诊导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中实施走动式管理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门诊导诊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30例进行研究,采用时间段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给予细节管理,对照组为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给予常规管理,两组人数均为3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收回及时度、包装质量、供给及时度、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安全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前9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后入院的9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柔性管理,对两组产妇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两项评分下降明显,而且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柔性管理应用到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为产妇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评估其管理策略以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CSSD的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使用SPSS28.0统计软件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的数据,从中确定影响CSSD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研究识别出几大关键风险因素,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不合规的操作行为和资料管理的不完善;各因素在不同层面上对CSSD的安全与效率构成威胁。结论  通过系统化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优化人员培训与评价机制,强化设备维护及适当更新,规范操作流程和加强资料管理,可以有效降低CSSD中的风险,保障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和患者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输血闭环管理中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23年1月开始实施智能输血管理系统,选择2022年6月-12月8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6月80例输血患者为观察组。结果: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后观察组血液制品30分钟内输出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6.2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对输血评估平均耗时由(9.42±2.31)min,降低为(4.62±1.23)min,输血闭环完整率由86.25增加到了97.50%,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闭环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血制品的管理水平,30分钟内的血液输出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构建了输血管理闭环,降低了医护人员对于输血的评估耗时,对于促进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智能输血管理系统 输血闭环管理 输血评估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