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120例近视青少年分为两组,采用单焦点框架镜治疗(对照组)和角膜形镜治疗(研究组),记录并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裸眼视力改善幅度更大;研究组治疗后眼轴长度增长更小,屈光度增长更少,且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角膜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焦点框架镜,其对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视功能
  • 简介:摘要:在医疗单位日常诊疗活动中,会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医疗垃圾,尤其是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包装垃圾,不仅数量多,出现范围广,容易出现飘散,给护理人员垃圾处理带来较大麻烦。在处理不当的情形下,还会出现附带病毒扩散等问题,给医院医疗环境防护带来较大问题。本文就一种最新研发的便携式纸压缩收集器进行说明,以此能够为医疗护理人员降低日常工作强度,提升医疗卫生环境安全奠定基础条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应用在口腔颌外科护理阶段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口腔颌外科接受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而对照组中有41例,观察组中有42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常规传统口腔护理的方法,而观察组则是采用个性化口腔护理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护理 个性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框架眼镜与角膜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8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4例,对照组行框架眼镜佩戴治疗,观察组行角膜形镜佩戴治疗,测定佩戴前、佩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率。结果:佩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逐渐改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屈光度维持稳定,对照组异常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曲率维持稳定,对照组异常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佩戴3个月、6个月,观察组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41%,对照组为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发展控制治疗中采取角膜形镜佩戴治疗可使患者裸眼视力逐渐提高,改善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且并发症少,与框架眼镜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框架眼镜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裸眼视力 屈光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医学思维的转变及患者心理需求的日益提高,人文关怀逐渐在护理中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人文关怀在安抚患者心理、加深医患互信、弥补医学技术不足、加强护理细节教育以及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护理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人文关怀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一种有效沟通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遵医嘱行为。所以将人文关怀在管理及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中起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科室竞争力的需要。 

  • 标签: 人文关怀 颌面部间隙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以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口腔颌外科带教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口腔颌外科30名实习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带教模式,对比两组代缴效果。结果:(1)观察组专业实践能力(4.3±0.8)分、沟通协调能力(4.5±1.0)分、专业发展能力(3.4±0.2)分、评判性思维(4.1±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3.0±0.6)分、沟通协调能力(3.0±0.3)分、专业发展能力(2.8±1.4 )分、评判性思维(3.3±0.4)分,P<0.05,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法诊断饰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前牙美学修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30例(修复前间接法诊断饰)。结果:观察组整体美观度、面容改善、修复体外形评分更高,修复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的73.33%更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接法诊断饰面 前牙美学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颌外科护理过程中运用疼痛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口腔颌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探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探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疼痛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值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护理 疼痛管理模式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法诊断饰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前牙美学修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30例(修复前间接法诊断饰)。结果:观察组整体美观度、面容改善、修复体外形评分更高,修复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的73.33%更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接法诊断饰面 前牙美学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苍白球/核T1WI信号强度(G/P)比值、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256例足月重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进行评分,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组各201例、46例、9例,另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检测并计算4组新生儿的G/P比值,同时测定血清B/A比值,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无症状/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的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新生儿B/A比值水平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核磁G/P比值、血清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并且核磁G/P比值比血清B/A比值在中重度胆红素脑损伤患儿中能更准确的反映脑损伤程度。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损伤;核磁共振;信号强度
  • 简介:摘要:颌手术是指对口腔颌面部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种外科手段,这类手术涉及到牙齿、牙龈、颌骨、面部软组织等结构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口腔黏膜和颌组织造成损伤,具有创伤性大、出血量多、术后疼痛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通过系统的护理来减少口腔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了当下丞待解决的难题。而口腔冲洗护理作为口腔颌手术护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促进创面的愈合和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口腔颌面手术 口腔冲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伸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颌外科住院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跟聊的口腔颌面部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延伸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数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延伸式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形镜后对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所有患者配戴角膜形镜,对患者跟访6个月,分析患者配戴角膜形镜前与后的脉络膜厚度及眼轴参数。结果: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形镜后与佩戴前相比,高度数眼脉络膜厚度增加,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度数眼脉络膜厚度、眼轴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形镜,高度眼脉络膜厚度变化较小,低度数眼脉络膜厚度变化较大,同时不会对眼轴产生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性屈光参差 配戴角膜塑形镜 脉络膜厚度 眼轴 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