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RI、PI、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6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26处,其中,稳定斑块57处,占比45.24%,易损斑块69处,占比54.76%,前者略低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稳定性以及新生血管血流状态、微灌注状态进行充分诊断,为患者的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易损斑块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20年2月至 2021年8月我院接诊的120例缺血脑血管病病人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检查,记录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相关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以DSA做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度为 79.16% ,非特异为94.82% ;确诊颈总动脉狭小敏感度为 71.43% ,非特异为98.24% 。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性均比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随访。

  • 标签: 血管超声 脑血管 造影诊断 颈动脉狭窄 临床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其颈内动脉膜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IMT1.5mm,40例。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及CAG病变情况。结果:RI比较,C组>B组(PB组>A组(P0.05)。CAG阴性率,A组高于B、C组(P

  • 标签: 颈动脉超声检查 心血管 高危人群 诊断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研究样本,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联合检查的结果并了解诊断效能。结果: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与金标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诊断的检出率为96.67%。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颈动脉超声对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诊断效能良好,有较高的检出率且与金标准有着较高的符合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与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颈动脉超声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为研究样本选取时间段,使用随机信封法从我院在此时间段内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6例,并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则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具有较高准确性,且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进行临床使用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老年冠心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并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成颈动脉硬化(50例)与非颈动脉硬化组(70例),观察血压变异与颈动脉指标。结果:比较血压变异参数,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压变异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血压变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中老年健康体检中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价值。方法 我院体检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开始/结束)中老年体检者103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彩超检查中老年人体检者颈动脉硬化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中老年体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共计检出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体检中可以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全面获取体检者颈动脉影像,及时发现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年龄、基础疾病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中老年 颈动脉彩超检查 健康体检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研究期(2021年6月-2022年6月)内,入组案例对象(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5)与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n=25),对比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硬化斑块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硬化斑块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内中膜正常率低于对照组,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颈部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防治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超声诊断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心血管超声诊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和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诊断效率为的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在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上,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心血管超声诊断技术 肺动脉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应用无创心血管超声进行诊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内我院中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13名入院后确诊存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进行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测,由医务人员分析无创心血管超声,对于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检出情况,并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13名患者通过无创心血管超声进行检测,共确诊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13例,确诊率为100%,其中肺动脉栓塞6名,深静脉血栓7名。所有患者经医学研究诊断或复查后证实。在患者静脉管腔内,无创心血管超声可观测到实性嵌均匀回声,并且在急性期呈现弱回声或低回声,而在亚急性期则伴随存在不规则中等以及不均匀回声通过探头轻轻下压,则血栓处管腔无法压瘪。在无创心血管超声结果中,显示患者的静脉管腔血流充盈缺损,或者不表现彩色血流信号,而患者吸气时血流信号未见减弱情况。结论:在进行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诊断时,选择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测,能够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以及患者的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控制来说,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 无创心血管超声 诊断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超声诊断、D-二聚体诊断及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血管超声、D-二聚体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外周血管超声 D-二聚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应用无创心血管超声进行诊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内我院中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13名入院后确诊存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进行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测,由医务人员分析无创心血管超声,对于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检出情况,并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13名患者通过无创心血管超声进行检测,共确诊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13例,确诊率为100%,其中肺动脉栓塞6名,深静脉血栓7名。所有患者经医学研究诊断或复查后证实。在患者静脉管腔内,无创心血管超声可观测到实性嵌均匀回声,并且在急性期呈现弱回声或低回声,而在亚急性期则伴随存在不规则中等以及不均匀回声通过探头轻轻下压,则血栓处管腔无法压瘪。在无创心血管超声结果中,显示患者的静脉管腔血流充盈缺损,或者不表现彩色血流信号,而患者吸气时血流信号未见减弱情况。结论:在进行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诊断时,选择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测,能够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以及患者的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控制来说,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 无创心血管超声 诊断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超声技术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调查XX地区798名颈部血管超声受检人群的检查结果,按照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组,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627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71例,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798名受检查者中,有627例存在颈部血管斑块,171例无颈部血管斑块。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有斑块的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大于无斑块;同时血管内膜厚度较高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P<0.05)。冠心病和脑卒中虽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查颈部血管内膜厚度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经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膜中层厚度,脑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技术 颈部血管内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前选择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通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最为普遍的两种入路途径。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早期患者动员、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显着的术后舒适性、进入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另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死亡率和中风率也可降低[1]。虽然桡动脉通路有许多好处,但血管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包括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隔室综合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以下以RAO代称),RAO是经桡动脉通路介入术中的一种容易忽略且可能是令人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桡动脉通路 并发症 桡动脉动脉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