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多孔性以及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等特点,已成为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目前,静纺纤维膜作为一种高端的功能性敷料已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对静纺纤维膜作为医用敷料进行简述,旨在为静电纺丝技术在创伤敷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静电纺丝 创伤敷料 纳米纤维 进展 聚合物
  • 简介: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颈椎退行性病变都是一种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的衰退变化,在此衰退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脑血管弹性指标变化和临床上头痛、头晕症状的出现。为了观察头痛、头晕者脑血管弹性指标的变化,作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阻抗血流

  • 标签: 脑血管 弹性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 弹性减退 检查方法 头痛
  • 简介:为在记录肢休联(LL)高频心电图(HF一ECG)时有效排除肌电干扰,用6组不同部位组合对40例健康人、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HF一ECG检测。计量各组合HF一ECG基线上0.5秒内的肌电干扰值,与标准部位的对照,发现将上肢电极从腕部移至腋前线内侧锁骨下,下肢电极从踝部移至腋前线内侧腹股沟上,记录HF一ECG肌电干扰值最小,而且除电位稍增高外,ECG和HF一ECG基本形态不变。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肌电干扰 导联电极
  • 简介: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肌酐
  • 简介:一氧化氮具有类似于氧的放射生物增敏效应。我们采用静电化学处理的方法,对人血浆(Bloodplasma,BP)、PBS(phosphate-bufferedsaline)和生理盐水(NS)进行了施加一氧化氮的基础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用静电化学处理可浆人血浆、PBS和NS的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除对照组外,NS、PBS和BP各处理时间点间的组内样品NO含量测定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NS、PBS和BP各处理时间点相应的处理与对照样品NO含量测定数据统计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文认为该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一氧化氮的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静电化学 一氧化氮 NS PBS 人血浆
  • 简介:探讨各种生理指标与不同眩晕证型之间的关系.观测年龄和血压、生化等指标的变化.不同眩晕证型与年龄的关系密切,肝阳上亢主要发生在年龄偏小的患者,而痰浊内阻发生在年龄偏大组,肝阳上亢患者常见血压升高,肾精不足则主要是血压降低,观察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不同眩晕证型的临床诊断.为了观察不同眩晕证型与生理指标的变化,本研究对199例不同眩晕证型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组间分析.

  • 标签: 生理指标 证型 指标变化 临床诊断 年龄 血压
  • 简介:丝是介入医学工程器械的基础器械之一,是将治疗器械送到指定病变部位的输送器械,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过程的顺利与否。文章就医用不同金属材质的特点与应用、丝类型和结构、丝性能、钛合金丝性能与成型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丝核心部分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适于设计直径渐变并具有可塑性的丝芯丝部分,赋予丝良好的推送性、扭控性、支持力及柔软性。通过开发钛合金材料、成型工艺等,制作高性能的丝。

  • 标签: 介入医学 钛合金 导丝 输送器械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检查了解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时间对侧颈总动脉形态、血流参数及左心室形态、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2.5kg。结扎兔的右侧颈总动脉,在结扎前、结扎后第3天和结扎后第6周末,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兔左心室及左侧颈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结果对比结扎前与结扎后3d各项指标.其中左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1.67±0.26)mmvs(2.18±0.24)mm;P〈0.05]、左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2±9.71)cm/svs(68.44±7.04)cm/s;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扎前与结扎后6周末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短期内,对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有所增加。经过较长时问后,对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不再出现明显地增加.同时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在结扎前后始终没有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结扎术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本文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昼夜间不同时辰脑血管充盈指标变化,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充盈指标夜间诸多时辰均较白昼有所降低或显著降低,并且是以寅丑时的降低更为显著。本文所显示最低时辰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相一致。以证明脑血管充盈指标降低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脑血管充盈指标 脑血管病 缺血性
  • 简介:人体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组成,肿瘤也不例外。除了肿瘤细胞之外,肿瘤还含有血管、结缔组织等基质。目前,常规对肿瘤样品基因表达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肿瘤细胞和基质混合物的研究。基质细胞往往没有癌变,因此对肿瘤细胞和基质混合物进行研究往往会掩盖掉肿瘤细胞中并不是很明显的基因表达异常。

  • 标签: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肿瘤细胞 MICRORNA 芯片技术 基因表达异常 基质组成
  • 简介:据2008年7月26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采用一项冷冻新技术,成功完成器官冷冻再移植的动物实验。科学家认为,这种技术有望为需要及时移植器官的病人带来更多生存机会。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器官冷冻 动物实验 再移植 移植器官
  • 简介:随着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而要求设计者不但能根据市场的要求很快地设计新产品,而且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产品,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征求用户的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能投放市场的定型产品.

  • 标签: 医学应用 技术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 科学技术 社会需要 性能测试
  • 简介:我国恶性肿瘤在城市地区死亡率居死因第一位,在农村居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多有复发和转移,死亡率居高不下。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肝癌抗原肽研究》(批准号:3930420)基础上,应用所获得的肿瘤特异性共有抗原,以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型的高效、广谱肿瘤疫苗,期望肿瘤高发人群得到广泛接种,降低肿瘤发病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率 高发人群 肝癌 抗原肽 肿瘤疫苗
  • 简介:据CullyM2015年10月9日(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15,14:678-679.)报道,科学家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水凝胶进行抗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盆炎症疾病。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骨盆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极难治愈的疾病。

  • 标签: 炎症部位 灌肠剂 抗炎药物 克罗恩病 炎症疾病 缓释技术
  • 简介:实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试图将预定的剂量传输给整个肿瘤容积部分,并且避免肿瘤周围健康组织受到照射。患者的生理物理因素(比如呼吸及较轻微的情况如心跳),胸、腹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形状会动态变化,由此导致的分次治疗内肿瘤运动和形状的不确定性成为当前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主要障碍,也使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对放射治疗中的图像引导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内容涉及四个部分:①透彻阐述了动态放射治疗的主要特征和问题;⑦现有成像技术、肿瘤探测、肿瘤运动管理、动态治疗在放射治疗应用方面的发展水平及其贡献;③对比当前对待分次内肿瘤组织运动的各种方法:④概括动态放射治疗的要点和发展方向。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肿瘤跟踪 动态放射治疗 四维放射治疗
  • 简介:据AhangZ2011年5月20日[Science,2011,332(6032):977-980]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对基因组中所有成分实现高度控制,生成均匀一致的染色质串珠结构,并开发出分析染色体结构的计算机工具,

  • 标签: 染色质 宾夕法尼亚大学 染色体结构 人工 实验技术 研究人员
  • 简介:据ArmstrongJP2015年6月17日(NatCommun,2015,6:7405-7405.)报道,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组织支架技术,该技术有望在未来进行大型器官的工程化制造。即或许有一天可以将细胞同特殊支架相结合并在实验室制造活体组织,随后将这种组织植入病人体内来代替机体的疾病组织。

  • 标签: 活体组织 支架技术 器官 重建 携氧 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