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以镍铬合金为金属基底,在白榴石为主晶相的烤瓷粉中按不同比例加入Ni、Cr、NiO、Cr2O3作为梯度调节成分,制备具有成分梯度结构的金属烤瓷,采用双层嵌套模型热应力模拟及材料抗弯强度测试,考察了梯度成分对梯度结构烤瓷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梯度调节成分为NiO:Cr2O3:Ni:Cr=25%:25%:25%:25%时得到抗弯强度最大的梯度层,且对于热应力曲线斜率为正的样品,热应力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样品抗弯强度越大。

  • 标签: 金属烤瓷牙 梯度材料 热应力 镍铬合金基底
  • 简介:血液粘度为一诊断人体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测量方法为从工业测量演化而来,存在很多缺陷。本研究在建立血液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粘度测量的新方法,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粘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对非牛顿流体测量精度高,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 标签: 血液 粘度 毛细管 切变率
  • 简介:建立小腿传统截肢和骨肌肉成形切断术两种手术的动物模型,在Simpleware6.0和Abaqus6.12软件中建立两种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生理条件下应力做加载,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表明在相同的负载条件下,骨肌肉成形切断术残端胫腓骨的相对位移在对抗屈曲、伸直、压缩载荷时比传统截肢术明显减少;胫腓上联合的相对位移在对抗屈曲、伸直、外展载荷时比传统截肢术明显减少,而对抗内收载荷时则明显增加。骨肌肉成形切断术残端在对抗屈曲、伸直、外展、压缩和旋转载荷时腓骨承受的应力比传统截肢术明显增加,而胫腓上联合的应力比传统截肢术明显降低。因此,骨肌肉成形切断术利用腓骨骨桥增加腓骨承受力并稳定上胫腓联合,消除腓骨在受力时存在的不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 标签: 小腿截肢 腓骨骨桥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动物模型
  • 简介:研究了正常股骨头松质骨和股骨头坏死(病态)松质骨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对正常和病态股骨头松质骨中立位纵向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正常组和病态组纵向和横向应力松弛、蠕变数据和曲线;对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归一化蠕变函数及曲线.病态组的粘弹性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股骨头松质骨粘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应力或应变变化越缓慢,尤其是50岁以上者更突出.

  • 标签: 股骨头 松质骨 正常组与病态组 纵向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概念与骨折内固定后出现应力遮挡综合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即”组织细胞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或”骨组织内单位体积生物电能含量稳态”)。这个概念包括骨组织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分子生物电能的储存量、细胞膜膜电位以及细胞内负离子含量要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通过这一新理论阐述应力遮挡形成原因的关系。结果骨折内固定(钢板或带锁髓内钉)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遮挡现象,应力遮挡区域骨组织出现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不足,并且处于长期、持续性生物电能含量减低现象,导致内固定应力遮挡范围内骨组织生物电能稳态失衡,骨组织处于长期、持续性极其轻度的酸化环境中,最终出现骨组织局部骨质疏松。结论骨组织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持续性减低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愈合缓慢(应力遮挡)的原因。

  • 标签: 内环境稳态 细胞膜电容放电 生物电能 蛋白聚糖及胶原纤维 骨折 应力遮挡
  • 简介:VTK—Widgets是虚拟场景中响应用户事件的对象。介绍Widget的事件处理机制,并基于Widgets交互式得测量医学图像中感兴趣对象间的距离、对象的角度和面积,此交互测量方法成功应用于三维可视化系统中,有助于医生诊断疾病。

  • 标签: VISUALIZATION toolkit(VTK) WIDGET 测量 医学图像 函数
  • 简介: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长期困扰人们的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的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的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包括颈椎活动度正常值的测量、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度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的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活动度 测量 综述
  • 简介: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选用280~320g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7、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7、11周处死实验组大鼠,解剖取大鼠股骨.对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组大鼠股骨压缩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实验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应力松弛 蠕变 测试
  • 简介:介绍一种新型无创可延长假体的延长结构,并对延长结构做应力分析和优化。利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PTC公司,美国)建立具有不同规格延长结构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出优化的延长结构,并用物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延长结构的最大负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聚缩醛(polyoxymethylene,POM)材料制成的限动管,仿真与物理实验结果所呈现的不同规格延长结构的静态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于本研究的多种延长结构来说,移动管凸起的外径φ为19mm、凸起角度γ为15°至45°之间最佳。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延长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分析与验证结果,为新型无创可延长假体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无创 可延长假体 延长结构 有限元分析 聚缩醛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突间撑开的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的最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的图像进行测量,测量棘突厚度、棘突长度、棘突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①棘突厚度:一般每个腰椎的棘突厚度均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棘突中部和后部的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②棘突长度以L3最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最小。③棘突间距:男性以L2∕3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mm。女性以L1∕2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最小。结论棘突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在矢状面棘突间隙呈前高后矮的楔形。棘突长度以L3最大,L5最小。棘突长度均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长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长度。棘突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棘突及棘突间隙的解剖学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的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数据。

  • 标签: 三维重建 腰椎 棘突间 解剖
  • 简介:研究单纯应用A超和B超转换为A超测量老年性白内障的眼轴长度,计算对应的IOL度数,分析其精确性.选取老年性白内障51只眼.分别用A超和B超转换为A超的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计算出相应的IOL度数.给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植入IOL,IOL度数全部选用单纯用A超测出的数值.术后3个月电脑验光,然后与B超转换为A超所测得数值相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更准确.结果:单纯应用A超测算的老年性白内障的IOL度数,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的差值,和用B超转换为A超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在眼轴长22mm≤L≤26mm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L≥26mm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B超转换为A超的方法测算IOL度数对于高度近视并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行手术时IOL的选择更有意义.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AB型超声 IOL测算 眼轴
  • 简介:构建了一个可以微创在位测量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测量系统,主要元器件包括一个USB光纤光谱仪、一个卤素光源和一个双光纤小距离探头。系统定标方法是利用悬乳液和全血的混合溶液作为生物组织模型,建立组织模型在不同SO2下可见光区实时吸收光谱与血氧分析仪所测SO2数据的样本集,建立可见光区血液吸收光谱特征与血氧饱和度的经验公式。最后利用该系统获得了10只大鼠不同深度脑组织的SO2,实验误差为±5%。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光谱仪 光纤探头 脑组织 在位
  • 简介:针对当前面瘫患者口唇部的功能性恢复不能直接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便携式口唇力测量仪。该仪器采用32位STM32嵌入式系统作为控制核心,控制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对拉力传感器得到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进行后续信号调理及前端触摸屏显示。实验表明:仪器获取的口唇力值精确度高(<0.06N),且H-B分级与口唇力测量仪对面瘫分级的评估结果一致,可以为临床疗效评估和治疗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 标签: 测量 便携式口唇力测量仪 口唇力度 CORTEX-M3 康复
  • 简介:我们先对函数曲线进行多项式拟合,再选择参考点进行测量,并同时选择四个零点作为参考点,得出每个零点的SOS后求其平均值,进一步减小了误差。该方法较传统的直接法精确度上有了提高,且操作简单。

  • 标签: 超声 声速 骨密度 多项式拟合 过零点
  • 简介: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监控测量脑脊液、手术伤口的渗出液流速和流量的传感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低频方波励磁方式和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选出一种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样机的测量精度、重复误差等均能满足要求。样机质量稳定,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对人体体液引流过程的监控需求,为患者术后的护理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监护手段。

  • 标签: 传感器 滤波器 低频方波励磁、单片机 负压引流术
  • 简介:本研究制作了与组织光学参数相近的硬质仿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漫射光子密度波(diffusephotondensitywaves,DPDW)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DPDW的硬质仿体光学参数测量系统。由网络分析仪在300KHz~1MHz频率范围内对激光器进行交流调制,在与光源间隔1cm处接收漫射光子,经过解调获得幅值与相位的数据。利用光辐射方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进而得到硬质仿体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对3种不同吸收系数的硬质仿体的检测中,μa和μ′s的检测最大误差分别为0.282、0.003cm-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8%、23.7%,吸收系数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测量精度满足常规生物组织光学特性测量要求,本系统将在硬质仿体的检测以及生物组织检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光学参数检测 硬质仿体 漫射光子密度波 网络分析仪 光辐射方程
  • 简介:以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为平台,经过标定实现通气量的无创测量,并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用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和呼吸速度描记仪同时记录15名受试者的呼吸数据,取前5min数据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qualitativediagnosticcalibration,QDC)标定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后续数据用于对比检验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测量通气指标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15组对比检验数据,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经过标定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3±79ml)与呼吸速度描记仪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6±83ml)相关性很好(R=0.9988,P<0.001,n=15),对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进行t检验,P=0.918,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在平均潮气量测量上无统计学差异.15组数据中,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42%,比较逐呼吸潮气量,在15组数据共11437次呼吸中,93.85%的点(10734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0%之内,98.10%的点(11220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5%之内,99.03%的点(11326次)的相对误差落在20%之内.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采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标定后,能够准确测量通气指标,此系统是实现长时间、低负荷、动态呼吸模式监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潮气量 无创 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 标定
  • 简介:目的测量并掌握一种用于C2前方重建的新型异形钛网设计相关的6组解剖学参数。方法取19具尸体的寰椎标本,男性11例,女性8例,直接测量:①寰椎前弓前后直径、②寰椎前弓高度、③寰椎前弓横径;取得37人颈椎正中矢状位层面CT影像,男性22例,女性15例,用软件测量:④C1前弓下缘到C3上终板垂直距离、⑤C3椎体高度、⑥C3椎体前后直径,分析数据,包括男女性数据间的检验以及人口学参数和测量参数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9具尸体标本平均年龄57.58±14.77岁,尸长1635.53±83.12mm,37例CT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32±10.89岁,身高1685.97±59.54mm,体重70.65±7.01kg;参数①~⑥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7.34±1.23、10.92±1.51、15.30±1.07、27.33±1.97、13.23±1.31、16.44±1.09mm。尸体标本测量中男女性的尸长和参数①结果具有统计差异,尸长与参数①~③均呈线性相关性;而在CT测量中男女性在身高和参数④上的差异有统计意义,身高与参数④~⑥呈线性关联,体重仅与参数④具有相关性。结论男女性在寰椎前弓前后径和C1前弓下缘到C3上终板垂直距离参数上具有差异;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其测量和分析结果对C2前方重建钛网的设计、修剪、制造及专利申请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解剖 CT测量 相关性分析 C2 钛网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测量左、右心室心肌质量的准确性及优选测量时相。方法10头正常上海种白猪,猪龄均为2个月,其中雌性6头,雄性4头,体质量(20.60±1.88)kg。RT-3DE测定左心室心肌质量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结果与实测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左心室心肌质量:B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左心室心肌质量分别为(56.34±4.80)g、(57.02±4.86)g,实测值为(63.07±6.44)g。R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左心室心肌质量结果分别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r分别为0.78、0.87,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而以舒张末期测值相关性更高。②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R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分别为(16.63±1.54)g和(19.07±1.95)g,实测值为(20.78±2.70)g。R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结果分别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r分别为0.68、0.74,亦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而以舒张末期测值相关性更高。结论RT-3DE可准确测量左、右心室心肌质量,尤以舒张末期测值更可靠。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显像 心肌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标签: 枕颈角 策略 后枕颈角 Takami'枕颈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