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磷酸钙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的传导性,在人工骨和骨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磷酸钙骨水泥(CPC)具有水化、硬化特性,具有可调和性、可塑性以及具有更大的生物降解性,因而在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等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几年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水化机理、生物相容性、降解机理以及磷酸钙骨水泥在临床的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水化固化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性
  • 简介:丙烯酸基骨水泥固定植入假体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与骨组织界面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结合而导致假体松动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热、残余单体的细胞毒性及固化后的结构缺陷等所致。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骨水泥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丙烯酸单体的改性、助剂的功能化及其固化方式的优选等。在改善生物相容性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是磷酸钙盐的复合或掺杂等。

  • 标签: 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假体 植入材料 组织相容性
  • 简介:目的研究APA介入显影栓塞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法制成单纯栓塞,包埋金属粉制成在X线下显影栓塞.将2种栓塞分别在X线下观察体外显影效果,注入兔股动脉观察体内显影效果,并对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与单纯栓塞相比,显影栓塞在X线下显影效果良好,将显影栓塞注入家兔股动脉后在X线下显影效果良好,临床试验表明不但显影效果良好,而且栓塞效果可靠.结论APA介入显影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 放射介入显影栓塞剂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单针经单侧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110椎,分为两组,A组50例60椎行单针经单侧椎弓根PVP术,B组50例50椎行经双侧椎弓根PVP术。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activityscale,LAS)、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天VAS评分、LAS评分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均有显著差异,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椎体无疼痛,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6月与术后2天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20.1min,注入骨水泥2.8ml(2-4.5m1);B组手术时间35.2min,注入骨水泥3.7ml(2.5~6ml)。两组间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及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为椎间盘渗漏A组5例、B组6例,椎旁渗漏A组7例、B组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针骨水泥技术可即刻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X线暴露时间,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技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通过测量不同实验条件下栅藻的延迟发光动力学行为,确定最优实验条件,为栅藻作为生物指示奠定基础。用YPMS-2生物光子测量仪检测栅藻延迟发光,将测得的数据用Statistica10.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得到表征栅藻性质的可靠参数斜率k。栅藻的最佳使用浓度为2.5~3.5xlO7个/mL,栅藻使用的最佳生长阶段为40~60d,加入不同中药煎煮液的栅藻斜率k值有较大差异,为研究中药药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栅藻 生物光子 延迟发光 生物指示剂 条件优化 中药
  • 简介:目的研究明胶溶胀行为对多孔骨水泥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在α-磷酸钙骨水泥体系中加入生物明胶,研究明胶对骨水泥水化产物、抗压强度和产物微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利用明胶的溶胀行为与水化过程中体系pH值变化的相关性,可制备具有大孔和微孔结构的骨水泥.结论加入明胶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成核,提高骨水泥的抗压强度.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明胶 多孔生物材料
  • 简介:目的研究CPC及CPC/BMP复合人工骨降解性能,寻找加快CPC降解的有效途径.方法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进行CPC和CPC/BMP复合物的溶解试验.通过植入小鼠肌袋和犬桡骨植入试验,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和降解规律.结果BMP促进了CPC的体外溶解.肌肉内植入CPC/BMP可以异位诱导新骨形成.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可以诱导新骨形成,有效地修复骨缺损.新骨形成的同时,材料出现了较快的降解.CPC不能异位诱导新骨形成,骨缺损修复能力较弱,降解缓慢.结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具有理想的降解性能和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骨形态发生蛋白 降解
  • 简介: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至今仍在骨缺损充填、人工关节假体固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PMMA的多种缺陷也一向为相关研究及应用人员所关注,从而使得寻找PMMA替代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直到今日仍难说这一重任能在不久的将来完成,但自固化(Self-Setting)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已成为较有希望的候选者.

  • 标签: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 临床中的应用 骨科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关节假体 PMMA
  • 简介:注射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组成的室温自凝生物材料,可以用注射器或注射枪注射使用,含有硫酸钡显影,以利于术后观察,主要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作为充填修补材料。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经过多年研发,成功地开发出了注射型骨水泥,于2005年3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产注册证书,已全面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对比:国产注射型骨水泥和几种进口骨水泥均能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但国产注射型骨水泥的放热温度较进口产品低,这对于保护骨髓腔周围组织不受高温破坏十分有利。同时国产注射型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几项指标与进口产品相当或超过了进口产品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见下表1。

  • 标签: 丙烯酸树脂 型丙烯酸 树脂骨
  • 简介:目的测试采用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C)强化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极限载荷性能。方法18具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例,对照组(正常标本),其中二组制成EvansⅢ型骨折模型,一组应用DHS固定,另一组应用Sr-HAC强化DHS固定,测量各组的最大载荷。结果正常标本组的极限载荷最大,Sr-HAC强化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限载荷次之,单纯DHS内固定组的极限载荷最小,其中Sr-HAC强化DHS组与单纯DHS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Sr-HACDHS内固定,能提高DHS的极限载荷,可能减少内固定的失败。

  • 标签: 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极限载荷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周期抗屈试验方面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一组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另一侧填入磷酸钙骨水泥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强化固定,12h后进行周期抗屈试验.然后用磷酸钙骨水泥固定松动后的椎弓根螺钉并进行周期抗屈试验.在另一组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重复以上试验步骤.结果第一组椎骨对照侧的螺钉松动率为91.3%,强化侧为33.3%,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75N和162.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对照侧的螺钉位移1.942mm,强化侧仅为0.403mm,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螺钉松动后重新固定,两侧的松动率均为41.7%,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150N和17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螺钉位移均为0.411mm,与对照侧初始固定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第二组椎骨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松动率均为100%.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在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上的周期抗屈能力,但在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无效果.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周期抗屈试验
  • 简介: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十二醇残留的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测定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DB-624(30m×0.530mm×3.0μm)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6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维持3min,以3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0min),十二醇的回归方程为A=2717.3C-11.646(γ=0.9998),线性范围为0.01~1.01mg/mL,平均回收率为99.21%(n=9),相对标准偏差1.55%,检测限为0.0005mg/mL,定量限为0.001mg/mL。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能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十二醇残留量的测定,结果可靠。

  • 标签: 聚乳酸 封端剂 气相色谱法 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 简介: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 标签: 免疫吸附剂 血浆灌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硅烷化玻璃酸酯复合物(silanolhyaluronatecompound,SHAC)是一种透明质酸衍生物。类人胶原和肌肽是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抗皱成分。本研究将SHAC用于皮肤抗皱中,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和肌肽复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检测正常细胞的增殖活性和UVB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肌肽能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UVB照射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能力。类人胶原蛋白没有明显效果。(2)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肌肽制备复配制剂,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UVB照射引起的细胞损伤。SHAC能增强类人胶原和肌肽的功效,在开发皮肤抗皱功能的产品领域前景良好。

  • 标签: 硅烷化玻璃酸酯(SHAC) 类人胶原 肌肽 复配 增殖活性 紫外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骨水泥(PMMA)预先常温和4℃冰箱贮藏调配时取出,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1):造影(ml)为2:1:1;3:2:1;1:1:1比例配制分组,共6组.自2002年6月~2003年8月采用国产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9例57椎,疼痛性椎体转移瘤2例6椎,共31例63椎.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单或双侧椎弓根穿入骨穿针,国产PMMA按上述分组比例配制后注入伤病椎体内,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的物料状态时期的时间及产热温度,观察患者在PMMA注入时的疼痛情况及术中、术后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腰背痛按Dennis分级评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PMMA外漏压迫脊髓、神经根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毕10%患者即觉疼痛消失,90%患者疼痛大部分缓解,于术后24~48小时全部患者完全缓解.腰背痛由术前P5改善为术后P1,跟踪拍X光线片显示术后的椎体高度无再丢失,局部转移瘤无复发.2例术后发现少量PMMA进入静脉中,未出现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论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l):造影(ml)为3:2:1比例配制组成的物料状态时期最适宜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实用性强、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国产骨水泥 骨症疏松 椎体肿瘤 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抗感染并形成诱导膜,采用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15例胫骨骨髓炎患者,一期病变切除,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6~8周诱导膜形成后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采用膜诱导技术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质愈合。结果随访12~52月,15例患者感染无复发,骨折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自体骨 异体骨 材料 膜诱导技术 胫骨骨髓炎[
  • 简介:目的考察罗红霉素聚乳酸药膜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罗红霉素的含量.测定波长为482nm.结果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药物释放量超过80%.在最可能形成粘连的5~7d内,药物充分发挥了作用.结论该药膜对罗红霉素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用于防治术后粘连.

  • 标签: 聚乳酸 罗红霉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药物释放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0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280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20例。根据使用非离子型对比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100mL)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岁;中剂量组(100-200mL)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5.6岁;高剂量组(〉200mL)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6.9岁。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vsC。结果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应用后48h升高,而CysC仅在对比应用后24h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vs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应用72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mL)和高剂量(〉200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非离子型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本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简称《标准),按照标准程序通过溶血试验、对凝血系统影响试验、热原试验、肌肉刺激试验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毒性,并参照《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RHBMP-2 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研究加入不同浓度甲氨喋呤(MTX)对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凝固时间,力学强度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具有抗肿瘤复发作用的骨填充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甲氨喋呤(MTX)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分别以0.1%,0.2%,0.5%的质量比混合,并设立空白对照,在预制模具中,制成直径0.8cm,高度1.2cm的圆柱体,将空白对照及上述不同浓度的CPC复合物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16个样本.测定其凝固时间,轴向压缩强度,横向压缩强度及旋转拉力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加入MTX前后CPC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A、B、C、D各组的平均初凝及终凝时间分别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延长,但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C组各项平均轴向、横向压缩强度及旋转拉伸强度指标与A组比较得P值大于0.05,D组指标与A组比较P值小于0.05.扫描电镜可观察到CPC呈多孔晶体结构,加入甲氨喋呤不改变其基本晶体结构,MTX颗粒附着在CPC松针样结晶体表面或孔隙内.结论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适量甲氨喋呤(MTX),其基本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加入适量不同浓度MTXCPC凝固时间无明显影响.质量比为0.1%、0.2%组与对照组力学强度无统计学差异,质量比为0.5%组CPC的力学强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但其压缩强度位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符合临床应用条件.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甲氨喋呤 凝固时间 生物力学测定 显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