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知识经济历史进程之际,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关键领域.培养、吸收和用好人才是增强宗合国力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以研究生为主力的高成次人才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形势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研究生培养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高层次人才争夺战中,如何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尽快缩小人力资源和知识差距,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应付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是我们在今教育改革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
  • 简介: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的系统解剖学教学,面对高校扩招,教学改革深入,课时压缩的现状,如何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有益的改进尝试,以提升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上几点提出一些教学体会。

  • 标签: 系统解剖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 简介:所谓双语教学,通常是指在课堂上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和思考、研究目的的教学方法。因此双语教学的应用,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以及语言的思维方式上有着全新的目标。

  • 标签: 双语教学 七年制医学生 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教与学 语言
  • 简介: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1、布局不合理:随着社会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别.与之相应,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 标签: 医学教育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改革
  • 简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为医学生们学习生理、病理、药理以及临床(内、外、妇、儿等)医学起着辅路架桥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每年都会出现许多学习成绩较差,包括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我们将这一部同学称"双差生"这对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对如何提高双差生的转换工作,是摆在每一个解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双差产生的因素到做好双差生的转换工作,我们做了一些探讨.1双差生形成原因

  • 标签: 中差 中专解剖学 差生
  • 简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教学思想、教学体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医学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同样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革命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作为从事解剖学教学多年的教师,这方面的体会颇深.

  • 标签: 中应用 人体解剖学 应用思考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患者中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外固定治疗,研究甲组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总结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关节活动度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患者中,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疗效
  • 简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必将引起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作为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我校在《组织胚胎学》教改中实践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网络教学 多媒体 教改 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
  •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人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人胎结肠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直肠的SS-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人胎结肠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 标签: 个体发生 免疫反应细胞 多肽生长抑素
  • 简介: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 标签: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
  •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椎螺钉设计和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的成人寰椎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的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椎侧块的内倾角、寰椎侧块的上倾角、侧块后下缘的宽度和高度、寰椎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椎侧块的内倾角(19.95±3.32)。寰椎侧块的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的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的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椎侧块和寰椎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

  • 标签: 寰椎 测量 应用解剖
  • 简介:目前已有动物脑组织的常规灌注固定技术[1,2].陈浩宇等[3]又改进了脑组织的灌注固定技术,使固定脑组织的方法基本完善.由于脑组织耐氧能力很差[4],就要求尽可能早地开始固定脑组织,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脑组织.为达此目的,对目前的脑组织局部灌注固定技术作了适当的修改,并对右心房流出的液体作了仔细观察,现介绍如下,以与同行商榷.

  • 标签: 脑组织 局部灌注 灌注固定 生理盐水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神经元轴突的连续性中断,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缺陷,这将给临床病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促进轴突生长并使其与所分布的靶器官重新形成突触连接而达到形态和功能上的恢复成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关键。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常受到损伤部位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周围神经损伤 外源性细胞因子 神经元轴突 编码
  • 简介:贵要静脉的变异较少而且血源充分,临床上在贵要静脉穿刺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贵要静脉进行了解剖观测,以期为临床应用,尤其是护理学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 标签: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静脉穿刺 护理
  • 简介:下颌前突或后缩、小下颌畸形和下颌角嚼肌肥大均需要行截骨术进行矫正.自Obwegeser1957年首次报道口内进路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以来[1],国内、外学者已探讨出多种截骨术式治疗下颌骨畸形[2~5].然而,针对下颌骨截骨术的骨学测量尚不多见[7~8],对下颌骨的有关数据测量,以往主要是偏重于一般的人类学资料的积累[9],不能满足整形美容方面的需要.为此,本文对下颌骨截骨术相关的数据进行测量,旨在减少下颌骨截骨术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下颌骨测量 下颌骨畸形 截骨术 下颌角肥大
  • 简介:病理大体标本是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生认识和了解疾病,探讨和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长期的临床和医学实践中,人们将一些平时比较罕见和珍贵的医学实物标本收集并保留了下来,制成标本后供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时使用。昆明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从解放以来,已陆续收集并制作了大约五千多个病理大体标本,它涵盖了云南省常见的各种类型和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的实物样本。目前,我们教研室的病理学大体标本陈列馆已被列为了云南省宣传科普教育基地,

  • 标签: 病理大体标本 制作体会 后期管理 科普教育基地 标本收集 医学工作者
  • 简介:抗苗勒管激素(AMH)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男性性别分化女性卵泡生长发育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相比,AMH浓度相对稳定,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AMH在临床上着广泛应用于小儿隐睾、男性不育症、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价以及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反应性的评估等。AMH亦与妇科肿瘤密切相关,作为肿瘤标记物,血清AMH水平的异常升高可用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复发监测;另外,可在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到许多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细胞抗苗勒管激素受体(AMHR)表达,且AMH对表达AMHR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抑制作用,提示AMH信号转导途径有望成为特定妇科肿瘤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抗苗勒管激素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抗苗勒管激素受体 妇科肿瘤
  • 简介: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结束了部分产妇因产后出血常规治疗失败不得不切除子宫的历史,开创了一种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技术,为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一个简单方便、有效、损伤小的方法。1979年Brown首次将介入治疗成功用于产后出血。目前用盆腔内动脉栓塞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成功率高达85%~95%。但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对患者来说仍是一种较强的应激源,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心理改变。所以别对产后出血介入术后产妇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介入治疗 心理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