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快速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室性早搏(室早)临床意义.方法: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观察室早QRS间期、定位、电压、出现时间、室心律失常性质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36例活动平板活动试验中,室早ORS间期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冠脉造影结果相关,室早QRS间期≥0.14s者冠脉造影阳性率显著升高.且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增加、累及冠脉病变范围越多,室早QRS间期则越宽.冠脉造影阳性中89.83%室早来源于左心室(除左后支外),而阴性组仅10.17%例来源于左室,大部分来源于右室及左后支.QRS低电压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相关,且随着冠脉狭窄增加,低电压增多.但与冠脉病变范围无关.室心律失常严重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冠脉狭窄程度增加、累及冠脉病变范围越多,室心律失常则越严重.结论:室早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如室早QRS间期0.14s以上,起源于左室,低电压,Lown氏分级≥3级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室性早搏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铝(0.5,1,2,4mmol/L)对豚鼠乳头状肌跨膜电位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引导动作电位(AP),经微机采集AP图形并测算跨膜电位各参数。结果:AlCl3对静息电位(RP)无明显影响;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先延长(P<0.05)后大幅度缩短(P<0.01),呈现双相效应;AlCl32,4mmol/L使动作电位幅度(APA)及0期最大除极速度(Vmax)减小。结论:AlCl3可能对Na+内流有抑制作用,对Ca2+内流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双相效应。

  • 标签: 心肌 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
  • 简介:磁共振成像术(MRI)已用于国内临床诊疗工作,但尚未用于研究人类精神活动。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术(PET)在国内尚未普遍开展。最近,国外利用PET和功能MRI(FM-RI),配合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和脑电图(EEG),研究人类精神活动,取得了神经科学领域巨大进展。在此,简要地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希望对临床工作者,尤其是脑内、外科工作者和影像检查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 标签: 精神活动 受试者 磁共振成像术 人类精神 前扣带回 断层扫描术
  • 简介:目的:探讨酸、碱、盐及消化道神经递质对小肠平滑肌电活动影响.方法:在家兔小肠浆膜上安放吸附电极,引导、观察在肠段表面滴加不同剂量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乙酰胆碱和阿托品等药物对小肠电活动影响.结果:氯化钡、乙酰胆碱可显著增加小肠平滑肌快波频率和振幅;盐酸、氢氧化钠使快波振幅显著增大;而阿托品则使快波频率与振幅明显减慢.结论: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显著兴奋在体小肠平滑肌峰电活动效应类似乙酰胆碱,而阿托品对小肠电影响则表现为抑制效应.

  • 标签: 小肠平滑肌 肌电活动 阿托品 乙酰胆碱 药物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运动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变化特征,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部分运动癫痫持续状态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本组10例脑电图均见到发作期或/和发作间期阵发性活动.结论:部分运动癫痫持续状态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

  • 标签: 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特点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杀菌/通透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存在于人或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PMN)嗜天青颗粒中,是机体抵抗细菌侵袭具有抗菌作用多肽家族重要一员.需要说明是尽管内源抗菌物质存在于从原核细胞、植物和昆虫到哺乳动物整个进化过程中,但是哺乳动物抗菌物质只有少数在体内实验中证实确实有效.正因为PMN抗菌多肽"军火库”多数只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杀菌作用,而在体内实验中无效,因此对某一单独成分实际作用需要认真、全面的分析.BPI之所以在PMN抗菌多肽"军火库”中引人注目,就在于其选择性地对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bacteia,GNB)具有杀菌作用以及对GNB外膜上LPS强大亲和力(Kd<5nM),故BPI有着"超级抗生素”之称.

  • 标签: 临床研究进展 基础临床研究 增加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房心律失常关系。方法:以40例阵发性(含特发现)房颤患者为观察1组,40例频发房早伴或不伴短阵房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2组,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量三组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上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Pmax、Pd明显大于对照组(P〈O.05),Pd三40ms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心律失常有效指标.

  • 标签: P波离散度 房性心律失常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眩晕癫痫以发作眩晕为临床表现,多在颞上回痫放电。作者近几年来在神经内科门诊见到5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临床眩晕癫痫病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起病多在学龄前期。发作表现:周围环境物体旋转者2例,自身摇摆不稳者2

  • 标签: 眩晕性癫痫 苯妥英钠 发作性眩晕 学龄前期 多发性硬化 神经系统检查
  • 简介:在脑电图领域,对于各种异常脑电现象,可概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称为阵发性异常,这属于短暂病理性放电(discharge,或称发作波),很可能与大脑皮层兴奋异常增高有关;而另一种称为背景活动异常,包括慢波增多、懒波现象和局部低振幅等,它反映了大脑功能损伤区域及异常程度。再从空间分布上看,异常脑电活动可局限于某一较小区域,但也可以呈广泛分布。

  • 标签: 脑电图 广泛性异常 脑功能损伤 异常增高 大脑皮层 空间分布
  • 简介:本文对10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全部呈现弥漫θ或δ活动,一例并对比了睡眠及醒觉时脑电图变化,全部10例均未见局灶异常,作者认为临床上不能单独依靠脑电图来确诊持续植物状态,但脑电图动态观察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脑电图
  • 简介:本文报告1家3代遗传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表明:BAEP、SEP、MEP、VEP、ENG和NCV异常率分别为92%、90%、92%、77%、94%、95%。

  • 标签: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 诱发电位 肌电图
  • 简介:患儿男,七岁.因头昏,鼻塞来我院儿科就诊,无胸闷,心悸.查体T37℃,心率110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无病理杂音.两肺无异常.3导联同步心电图连续记录示心动过速.所显示连续两次窦性搏动间期为0.48-0.60s,约合频率为100-125次/分.各导联还可见宽大畸形QRSb波,连发2个,3个及多个.其R-R间距为0.46-0.60s.部分窦性P波后可见介于窦性与室之间QRS波,为室融合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不齐,室并行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住院给予利多卡因,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效果不明显.故嘱其做射频消融治疗.但考虑患儿年龄小且无任何不适,让其择期手术,并定期复诊.

  • 标签: 小儿 室性并行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 异位心律
  • 简介:局限性对侧转位发作癫痫脑电地形图表现特点为:①如患者发作时,头、眼和躯干向左侧转位时,其脑电地形图表现特点为:在δ频段于右额区出现高功率阴影,在Scake为32时,其功率值在7.9μv以上,颜色灰阶在16个灰阶以上。②如患者发作时,

  • 标签: 表现特点 脑电地形图 发作性 转位 癫痫脑电 灰阶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特征,及与腔隙脑梗死(CLI)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14名,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情况及动态血压仪监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分为CAS组与CAN(颈动脉正常)组,以差值百分比法分析24小时血压节律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AS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低于CAN组患者(P〈O.05),发生血压近日节律紊乱患者明显多于CAN组(P〈O.05)。结论:CAS发生与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紊乱有密切关系,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近日节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腔隙性脑梗塞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EEG在综合医院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析1000例病房和门诊病例EEG。结果:1,1000例中,390例EEG异常(39%),113例伴痫样放电。2,EEG检测主要病种是:头痛、癫病、眩晕、晕厥、神官症和脑血管疾病。结论:EEG检测在功能和发作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综合性医院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60例腔隙脑梗塞临床与CT、TCD特点。方法:收集CT证实,同时从事TCD检测60例腔隙脑梗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较大,60岁以上占71.6%;男性多于女性。易患因素高血压占首位。病灶多位于基底节、放射冠,往往呈多发性。35%患者表现为单纯运动偏轻瘫。TCD无创检测颅底大动脉流速、流向及频谱等血流动力学改变,能间接推测皿管狭窄部位和程度;可了解局灶缺血病因和供血情况。结论:CT、TCD对辅助临床诊断腔隙脑梗塞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CT T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