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晕厥患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六导联动态脑电图分析仪连续监测24小脑电活动。结果:242例晕厥发作患者中AEEG结果示:28例为正常脑电图,95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97例为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为重度异常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49.2%。而REEG结果示:191例为正常脑电图,38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13例为轻-中度异常脑电图,有异常表现者51例,异常率为21.1%。结论:AEEG较REEG在对脑源性晕厥患者中有明显优势,临床诊疗有很大价值。

  • 标签: 晕厥 动态脑电图(AEEG) 常规脑电图(REEG)
  • 简介:目的:用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和大脑结构特征与规律进一步认识。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进行EEG常规参考导联,双极导联描记,描记时间20~30分钟,86例患者中52例作脑CT扫描。结果:本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EEG检查结果24例异常,异常率28.6%,均为轻度异常。86例中52例作脑CT检查检查结果13例异常,异常率2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少部分有一定程度大脑功能障碍与脑结构改变表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电图 CT
  • 简介:我们采用EEG、BEAM和CT检查方法,临床诊断为脑震荡患者进行脑功能、脑形态学检查,现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脑震荡 EEG BEAM CT 检查 对比分析
  • 简介:经颅多普勒(TCD)是一项新兴无创性脑血流动力学量化检测手段,能较精确地反映颅内各条血管功能状态,这对提高脑血管疾病诊断水平,无疑是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德国EME公司生产TV20000型仪器,观察了85例脑梗塞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梗塞 对比分析 平均血流速度 CT检查 腔隙性梗塞
  • 简介:应用多普勒技术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多普勒检查 头颅CT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联合应用于脑动脉硬化诊断价值。方法:208例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74例,脑电地形图异常12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为100%。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25.06,P〈0.001)经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脑电地形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4.12,P〈0.05)经处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检查联合应用脑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观察,是判断病变程度性质重要依据,并可对临床疗效提供一定参考。为评估脑动脉硬化病人大脑动脉状况提供有益信息。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诊断应用。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态心动图检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相比准确率较低常规心电图和有创冠脉造影检测法,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性价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肾病综合征患儿267例,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ECG-LAB2.0Gold型心电综合分析系统,采用Wilson连接方式,进行心电图十二导联同步记录.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电图异常者199例,占74.5%.结论:心电图检查在儿童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过程中有一定必要性.

  • 标签: 心电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 简介:63例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异常率为80.9%,局灶性功率增高为68.62%,其中异常率最高为局灶性较低(92.3%)和全身强直阵挛较低(86.62%)。局灶性发作者83.33%表现为局灶性功率增高。颞叶癫痫加蝶骨电极后能清楚显示颞区高功率灶,有助于诊断。CT异常者脑电地形图均有异常,且69.23%局灶功率增高区域与CT灶基本相符合,说明脑电地形图有助于癫痫定位诊断

  • 标签: 三维脑电地形图 局灶性发作 全身强直 癫痫 蝶骨电极 异常率
  • 简介:本文28例心功能不全老年忧郁病人在抗扰郁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经对比研究发现:此类心律失常都是由于较大剂量使用环类抗忧郁药物引起.而且,对于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为明显.本文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并指出了临床治疗应注意问题.

  • 标签: 三环类抗忧郁药 药物治疗 老年 忧郁症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评价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价值.方法: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进行术前肌电图、MRI和术中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作用.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0.37%,符合率为96.3%;术前肌电图和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56%和68.52%,术前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19%;SEP完全性臂丛损伤诊断率高于肌电图和MRI,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选择.

  • 标签: 肌电图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2个乳腺癌(114例)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 乳腺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检查在儿童心肌炎诊断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心肌炎病儿515例,采用Wilson连接方式,分别做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ECG-LAB2.0Gold型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同时异常者69例(13.4%);心电图(ECG)异常者79例(15.3%);频谱心电图(FCG)异常者195例(37.8%);频谱心电图异常率大于心电图异常率(P〈0.05)。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异常者最终确诊为心肌炎86例,其中10例为心电图正常而频谱心电图异常者.结论:频谱心电图心肌炎早期诊断比心电图更敏感,可避免部分心肌炎误诊诊断,但有一定假阳性。

  • 标签: 心电图 频谱心电图 儿童 心肌炎 心脏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超声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次/d,200mg/次,连用14d.另联合应用脑超声波SUT-800型,超声输出频率600khz,声强0.75-1.25w/cm2,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间隔一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一个月后观察疗效。本治疗方法与单用丁苯酞及单用脑超声治疗并与普通治疗进性疗效双观察。结果:丁苯酞联合脑超声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较单用丁苯酞及单用脑超声治疗并与普通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苯酞联合脑超声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 标签: 丁苯酞 脑超声波治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脊髓灰质炎麻痹早期应用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麻痹早期(平均4.2天)行神经及肌电图检查,采用肌电图、MNCV、SNCV、Hr、Fw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联合检测,复查时间为发病后平均5.8周.结果:早期肌电图改变同文献;SCV正常;Hr、Fw分别46.15%和38.46%异常,为出波率减少;MCV出现65.38%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缺失;股神经100%异常亦为波幅降低或缺失,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复查结果支持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改变.结论:神经电图配合肌电图检查可在早期为诊断脊髓灰质炎提供依据,股神经运动潜伏期检测脊髓灰质炎疾病诊断中具有特异性.

  • 标签: 神经电图 检查 脊髓灰质炎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神经敏感性。方法: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比较法检测。结果:常规NCV检查中,SCV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查对四边孔综合征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3~2010.3期间,临床四边孔综合征患者24例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全部患侧腋神经支配肌中见失神经电位和募集反应减弱。22例CMAPLAT延长和波幅(AMP)降低、2例未引出CMAP。结论:电生理能对四边孔综合征进行比较准确地术前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四边孔综合症 电生理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急性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50例,将其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溴甲酚绿法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来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Alb、TF以及PA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Alb、TF、PA呈负相关。结论:对于抑郁症伴急性期反应患者来讲,部分急性相反应蛋白存在异常,所以临床中诊断治疗抑郁症患者,应对急性相反应蛋白相关指标进行及时检测,进而对抑郁症患者病情发展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并准确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

  • 标签: 抑郁症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或序贯使用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疗效观察。方法:筛查收住院慢性肾脏病患者60例,符合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检测患者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BP)、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肌酐(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血胱抑素C(CystatinC,CysC)、尿微量白蛋白(Urinemicroalbumin,UMA)、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血小板(Platelet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前列地尔治疗组(n=30):给予前列地尔治疗10μg·天~(-1),治疗2w;序贯治疗组(n=30):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天~(-1),2周后,给予贝前列素钠片一日次,每次40μg,治疗2w,结束后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BMI、SBP、DBP、BUN、CysC、Scr、eGFR、UMA、Platelets、PT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BUN、CysC、Scr、eGFR、UMA治疗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与前列地尔组相比,序贯治疗组eGFR、UMA明显改善(P〈0.05)。结论:使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BUN、CysC、Scr、eGFR、UMA。使用贝前列素钠片序贯治疗后,eGFR、UMA改善更明显,可有效延缓了慢性肾脏病发展。

  • 标签: 前列地尔 贝前列素钠片 慢性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