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探索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一重要课题。本文从背景意义、结构体系、运行机制个方面探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旨在为建立区域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积累经验。

  • 标签: 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康复医疗 分级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开展护理质控体系的效果;方法病区采取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也是自我管理责任人,按照护理工作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互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结论病区实施护理质控体系,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最大限度消除护理缺陷和事故隐患,护理质量呈阶梯式提高。

  • 标签: 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过程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手段,建立“质控”保证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药物临床试验。

  • 标签: 三级质控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总质控组长、区域组长质控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1月起在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模式,科室设置总质控组长一名,负责动态质量监控汇总分析,并分别在各区设组长一名,对各区进行日常质量管理。结果实施质控管理1年来,科室质控管理工作由总质控组长负责动态监管,各区域环节质量由区域组长负责监督,弥补了以往的由护士长一边忙于行政工作,一边又要抓质量管理的粗放质量管理模式缺陷。结论质量管理模式加强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质控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科室各环节工作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实施减压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CNSS),对资阳市7所医院的202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护士的压力源依次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和人际关系。得分前3位的条目分别是工作量太大、护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低,上班时书写工作太多。结论医院管理者应制定有效的减压措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 标签: 护士 压力源 调查
  • 简介:摘要分级诊疗作为医改重要内容,将在全国试点推行。目前存在基层医院没能力,上级医院没动力等众多困惑。边疆地区某地区级医院如何帮扶基层医院,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本地区分级诊疗的开展进行的一些实践探索及分析。

  • 标签: 三级医院 分级诊疗 实践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耗材的库房信息化管理建设,对低值耗材采购、仓储、流通和使用的生命周期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方法搭建医用耗材物流系统SPD平台,建立可实现库低值耗材追溯的管理模式。结果库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对可收费低值耗材和不可收费低值耗材的数据统计及追溯管理,并满足单品追溯和批次追溯。结论库房信息化管理建设弥补了传统低值耗材追溯环节的缺失,对进一步完善医院物流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PD 三级库 追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门诊注射室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注射室病人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明显提高。结论开展门诊注射室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诊疗效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门诊注射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肺结核“位一体”防治工作模式。将结核病诊断治疗职能从疾控中心剥离,由定点医院负责诊治,疾控中心负责规划管理和评估,乡镇卫生院负责患者的转诊与追踪,服药督导。变原来的疾控中心单打一为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共同开展结核病防治(简称“位一体”)。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研究,选择2013年旧模式下的工作和2014年推行“位一体”后的工作作对比。结果2013年可疑者就诊低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延误率34.55%降低到2014年从发病到确诊延误率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一体”更好地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解决疾控机构缺少临床执业医师,解决机构人员资质不合法的问题,从而使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在探索中优化。

  • 标签: 肺结核病 预防与控制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近六年的变化趋势,掌握医院感染在科室及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连续病例回顾性监测方法,对住院的79546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6年共收治病人79546例,有167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11%,例次感染率为2.15%;各专科的感染率差别较大,血液科最高(5.81%),其次是神经内科(5.32%),产科最低(0.33%)。结论近年来我院医院感染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科着重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外科着重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严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率 科室分布 部位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县乡村免疫规划网络建设作用的分析,论证与建设当前县乡村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免疫规划网络。方法文献复习和资料导读的方式,规范性分析法。结果县乡村免疫规划网络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各个级别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卫生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整体的事业发展需要,导致农村的卫生事业和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把县乡村免疫规划定位网络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机构的管理功能,促进网络运行机制的科学化发展。

  • 标签: 县乡村卫生事业 免疫规划 三级网络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组成的社区干预为主的网络管理在COPD患者病情控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建立COPD管理网络,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COPD患者12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实验组纳入网络管理,比较两组患者2年来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FEV1、6分钟步行试验(6-MW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急性发作次数(1.32±0.25次/年)、住院天数(8.60±1.94次/年)、治疗费用(934.35±90.75元/年)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绝对值(0.326±0.0125L)、6-MWD距离(325.6±20.9m)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由综合医院专科、社区医疗机构组成的社区干预为主的管理网络,进行COPD的社区防控,有利于COPD患者病情的控制。

  • 标签: 三级网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方案给急性脑卒中病患带来的临床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7月到2015年8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患共50例,按照所行不同治疗方式分组行内科常规治疗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行康复治疗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综合功能评分,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方案有助于急性脑卒中病患改善其生活质量与综合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鲜明。

  • 标签: 三级康复 生活质量 综合功能 急性脑卒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之一,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戒毒治疗,能有效缓解海咯因及鸦片的戒断症状,是目前世界范围治疗毒瘾最为广泛的药物。美沙酮作为国家控制使用药物,在使用和管理的各环节,必须制订专门的用药制度,坚持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搞好优质服务,实施联合帮教,构筑完善的用药规范化服务体系

  • 标签: 美沙酮 药品 规范化 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泉港区结核病“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和成效。方法对泉港区“位一体”新模式建立前后的结核病防治成效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施新模式后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率增加了12.45%;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现数减少了8.33%,新涂阳病人治愈率74.19%。结论落实结核病防治经费和人员投入的财政补偿,加强综合医院的监管和考核,提高结核门诊医生的业务能力,是顺利实施“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关键问题。

  • 标签: 结核病 三位一体 防治模式 泉港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一质控在医院质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产科为研究对象,收集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关产科一护理质控的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将质控检查标准项目的条数与其扣分频次进行平均,通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科病区一护理质控组在医院护理质控体系中效果显著。结论我科一质控的做法达到有效管理科室、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有效减少产科医疗护理纠纷的目的。

  • 标签: 质量管理 一级质控 三级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医院护士交接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运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提高护理安全。方法使用林燕平等汉化的《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结果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各个维度的得分、总分有显著差异,交接班时间在2、3维度上有差异,即交接班时间会影响“提高患者所需信息”“促进患者参与”。结论今后工作应比较不同交接班模式对护理工作的影响,细化交接班内容能够避免遗漏,根据专科特点制定规范化的交班程序。

  • 标签: 护士 交接班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