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足月分娩且产后分离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108例随机分组各54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围各数据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妇分离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产后分离患者实施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痛,增强肌肉张力,提高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按摩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剧烈咳嗽可致断裂、腹部血肿形,临床实属罕见,且术前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咳嗽致断裂病例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类似病例报道,分析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腹直肌断裂 腹壁血肿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前筋膜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膨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如皋博爱医院收治的13例盆腔器官膨出的(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患难与共者进行经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前筋膜悬吊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手术,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13例患者均恢复好,无术后病率,术后1、3、6、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的阴部突出,下坠感均消失,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行经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前筋膜悬吊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 标签: 阴道残端腹直肌前筋膜悬吊术 盆腔器官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经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对比检测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研究经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分为两组,对照组该组30例患者使用普通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该组30例患者使用经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低、平均住院日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中使用经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经腹直肌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 腹股沟嵌顿疝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阻滞是腹壁区域阻滞中的新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迅速被临床推广。

  • 标签: 腹横肌阻滞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对盆底组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868例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力测定结果为评价盆底组织功能的依据,判断以上方式对盆底组织的影响。结果868例产妇力等级≥Ⅲ级仅76人,占总人数8.8%。同组比力等级≥Ⅲ级中,阴道分娩者占52.6%,剖宫产者占47.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占94.7%,经产妇占5.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者占10%,<35岁者占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会对女性盆底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孕妇年龄及分娩次数的增加会加重其盆底组织的损害。

  • 标签: 盆底肌力 妊娠 分娩方式 分娩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2tomy,LC)与不切断右肋缘下切口胆囊切除术(opencholecystectomy,OC)的优劣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具有手术指征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LC组25例和不切断OC组25例,对两种手术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LC组切口长度明显优于不切断OC组,而不切断OC组在住院费用上显著低于LC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两种术式各有优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不切断腹直肌 胆囊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法配合针刀治疗外斜损伤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78例外斜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临床治愈70人,占89%;有效6人,占8%;无效2人,占3%;总有效率97%。结论临床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外斜损伤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外斜肌的损伤 手法治疗 针刀治疗 经验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择在我院自愿参加凯格尔运动且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名,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后42天,132天评价阴道前壁膨出,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妇女阴道壁膨出和夜尿次数,尿失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底康复是一种有效、可行、简便的方法。

  • 标签: 凯格尔运动 产后42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对经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方法将387例行输卵管结扎术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90例和197例,对照组是单次剖宫产史者,观察组是二次剖宫产史者,两组患者均经行输卵管结扎术。比较两组的盆腔粘连情况及结扎成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粘连发生率22.19%低于观察组粘连发生率54.8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结扎成功率93.7%高于观察组的结扎成功率91.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二次剖宫产史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时,医务人员应该慎用输卵管结扎术,建议病人改选别的避孕方法,确保病人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单次剖宫产手术史者 二次剖宫产手术史者 输卵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观察组(n=52)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52)。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盆底综合力和性生活质量等情况上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盆底康复治疗不仅仅改善了患者盆底综合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康复治疗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盆底综合肌力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孕期宣教对孕妇产后进行盆底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0例孕妇健康教育前后对产后盆底康复知识了解及需求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孕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且需求不高;健康教育后孕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需求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孕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 标签: 孕妇 产后 盆底肌康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诊断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9例。康复组产前产后给予8周盆底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不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两组均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康复组在盆底收缩力、性生活频度、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该法简单、实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壁间肌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组法及自愿原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开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壁间肌瘤的治疗方法中,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开剔除术,不仅能减少创伤、缓解疼痛,还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肌壁间肌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少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腺病痛经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痛经宝颗粒),观察组患者则于经前一周开始服用少逐瘀汤加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痛经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2、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较参照组改善明显更佳(P<0.05)。结论少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病痛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疗效。

  • 标签: 子宫腺肌病痛经 少腹逐瘀汤加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微信群的干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产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母婴分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干预4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母乳喂养的方式。结果两组产妇产后3天、产后42天、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母婴分离初产妇给予产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可以提高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微信群 母婴分离 初产妇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产后妇女实施盆底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以及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接收治疗的168例产后妇女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不实施盆底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盆底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并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妇女实施盆底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并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 标签: 产后妇女 盆底肌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