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儿童患有屈不正,对于弱视、斜视情况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进行屈不正所致疾病检查的小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20例患者,罹患弱视、斜视的人数,以及发生率。结果屈不正与弱视、斜视,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屈不正的患儿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这两种常见眼部视力不良情况。在所有的28只出现屈不正的患眼中,弱视和斜视的罹患人数分别为7、10例。结论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屈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进行筛查与预防性的治疗,降低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斜视 关系
  • 简介:摘要动力学疗法能有效地破坏脉络膜新生血管,而对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几乎无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封闭典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我科为接受眼科动力学疗法的患者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治疗前制定了输注维速达尔的标准流程,确定固定的医护合作小组,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治疗中需要配合与注意的事项,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在治疗中严格地执行输注维速达尔的标准流程,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密切观察、配合,保证顺利进行。在治疗后采取电话回访的形式,观察患者在光敏反应期的表现,并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有效地促进遵医行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形成了良好的医护合作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光动力学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屈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弱视儿童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屈矫正与精细训练法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础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屈检查结果、视疲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视疲劳评分及屈检查结果改善程度较好,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弱视儿童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加以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屈光状态 儿童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屈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弱视儿童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屈矫正与精细训练法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础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屈检查结果、视疲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视疲劳评分及屈检查结果改善程度较好,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弱视儿童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加以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屈光状态 儿童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屈发育的规律,为Suresight屈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从6个月至36个月定期进行Suresight屈监测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的球镜值和柱镜值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8个月以后下降较慢,18个月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6个月远视程度的加重,36个月出现远视的比例逐渐增加(P<0.05)。随着6个月散光程度的加重(P<0.05),36个月出现散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对于婴幼儿应进行动态屈监测,如果Suresight筛查仪提示高度屈异常,而18个月仍未得到改善,则可考虑进行早期诊断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Suresight 屈光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已确诊白癜风患者200例,给予口服药物并接受308nm准分子治疗,观察不同类型患有白斑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6个月临床治疗效果为准,记录数据,观察分析。结果200例患有白斑的患者痊愈42例(21%),显效69例(34.5%),好转79例(39.5%),无效10例(5%)。结论外用及口服、内服药物相结合,药物和物理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等。

  • 标签: 药物 308nm准分子光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蓝光与强脉冲联合治疗痤疮的具体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50例痤疮的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强脉冲组,联合组患者应用红蓝光与强脉冲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强脉冲组单纯使用强脉冲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GAGS评分下降明显,略低于强脉冲组;治疗5周以后,联合组患者的GAGS评分下降迅速,明显低于强脉冲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强脉冲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强脉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痤疮的青年患者,应用红蓝光与强脉冲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且治疗的安全性更高,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信心,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红蓝光 强脉冲光 痤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威伐治疗颈椎间盘射频后椎间隙炎的疗效。方法4例继发性椎间隙炎患者采用威伐治疗,每天2次,口服止痛药物1月后,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及磁共振的影像学改变。结果4名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影像学信号接近正常。结论威伐治疗椎间隙感染效果优越,是治疗椎间隙炎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康汤治疗屈不正性视疲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接收100例屈不正性视疲劳患者资料予以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珍视明滴眼液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近康汤治疗,对比两组视疲劳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视疲劳评分2.63±1.10分均较对照组的5.50±1.09分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均较对照组的8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近康汤治疗应用于患者中,可于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视疲劳状况,且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近康汤 屈光不正性视疲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以及提高医疗质量中所产生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师在以往一年之内参与处方点评的处方100张,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0张药师没有参与处方点评的处方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不规范处方1张,超常处方1张,用药不适宜处方1张,产生不合理处方几率为3.0%,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5.31±1.22天,平均费用为471.20±88.69元,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药师干预用药,能够降低处方不合理情况的产生,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存在促进作用,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屈不正性儿童弱视采取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屈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80眼),都采取阶段性弱视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经治疗4阶段(1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对4阶段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阶段性治疗后,80例患儿任一次复诊最佳矫正视力均与前次存有显著差异(P<0.01),经4个阶段的治疗后,患儿T1~T4各阶段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屈不正儿童弱视分阶段治疗存在一定的疗效差异性,矫正视力的提高与治疗阶段的增加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其总体有效率随分阶段治疗的延长而增加。

  • 标签: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 矫正视力 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结合X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将12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组(CT检查)、X片组(X片检查)、结合组(CT结合X片检查),40例/组。将三组颈椎病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结合组椎体骨赘、钩椎关节异常、椎间孔异常、项韧带钙化的检出率比CT组、X片组更高(P<0.05)。结论在颈椎病的诊断中,CT结合X片的诊断价值比单一使用CT或者是X片高。

  • 标签: 颈椎病 CT X光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棒引导与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70例,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均分两组。采用光棒引导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应用不同插管方法,研究组插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T2、T3阶段的SBP、DBP、HR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棒引导插管可以减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同时可以降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标签: 光棒引导 传统喉镜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的6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组,即常规组(n=34)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n=34)行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可大大减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还可以减少产后失血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屈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角膜地形图。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诊的90例(180眼)屈不正儿童为研究对象,在麻痹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麻痹前后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远视儿童的要睫状肌在麻痹前后,其Kf(D)、Ks(D)、Ks-Kf(D)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前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儿童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进行睫状肌麻痹后,其角膜散光和SRI、SAI没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睫状体麻痹前后,角膜屈力、散光轴向、SRI、SAI无明显变化,所以在进行屈不正儿童的检查中,麻痹并不会影响其检查结果,麻醉前后都可以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

  • 标签: 屈光不正 睫状肌麻痹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不正性弱视行视知觉学习治疗对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儿童屈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方法治疗,视知觉学习组则予以视知觉学习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视知觉学习组疗效、矫正视力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不正性弱视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治疗 视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红外偏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PHN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8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妥乐平+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用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观察与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缓解、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97.37%)、治愈率(44.74%)均高于对照组(84.21%)、(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采用神经妥乐平+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神经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妥乐平 红外偏振光 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西医结合配合强脉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黄褐斑的30例患者(2017年3月—2017年9月)为研究对象,随后采取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中医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15例。其中中医治疗组患者采取单纯的中医药物口服联合强脉冲治疗,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中医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MASI评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等情况显著优于中医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强脉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强脉冲光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两种屈矫正方式,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种不同方式分别命名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视力调节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各40人80眼,干预前后反应为调节滞后,但随着佩戴时间逐渐下降,观察组、对照组视力调节前滞后量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戴镜后1/3/6/12mo滞后量比对照组指标低。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眼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研究都能对视力起调节作用,使滞后量受到调节,但角膜塑形镜视力调节效果优于框架眼镜调节效果。

  • 标签: 屈光矫正 近视患者 青少年 滞后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比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远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2%,远高于对照组的77.3%(P<0.05)。结论采用5-氨基酮戊酸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效果理想,还可提高满意度。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皮肤鳞状细胞癌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