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消化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是深入身体消化腔道的医疗器械,其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因此,对消化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相关感染的关键。一定要严格执行内清洗消毒的相关规范、要求,在对消化及其附件进行清洗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水洗—酶洗—清洗—消—冲洗—吹干”的程序来对其进行操作,并用计时器来对清洗消毒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消化及其附件均处于安全范围。确保消化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让消化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地改善,为诊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老肯清洗的效果和清洗的方法,杜绝因消毒不严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本文介绍了我院采用现代一体化老肯清洗设备对软式进行消毒处理的详细步骤及使用体会。

  • 标签: 软式内镜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清洗、灭菌程序,有效预防和控制诊疗活动中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加强领导,集中管理,明确责任。做好人员培训,改造建筑格局,增加必需的消毒设备及附件的投入。严密监控清洗消毒程控交换机。结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结论近三年来消毒合格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活检钳两种清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条活检钳(为胃镜和肠活检钳),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条,对实验组采用超声波清洗消毒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而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消毒。两组均完成后对其进行细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相比,使用超声机器进行消毒的实验组细菌菌检的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使用手工方法进行消毒的对照组(8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超声清洗可以明显减少细菌感染,提高临床感染控制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活检钳 手工消毒 超声消毒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戊二醛消毒法与全自动清洗机(酸化水)消毒电子气管效果,探讨不明确有结核杆菌污染过的气管消毒问题。方法将360例诊疗后污染的气管随机分为水洗加酶洗加自动清洗消毒180例和水洗加酶洗加2%戊二醛消毒180例,在不同时间段对消毒后气管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2%戊二醛浸泡20min菌落数<20cfu/,在内活检帽检出结核分枝杆菌,40min消毒率100%,全自动清洗机5分钟消毒率100%。结论疑似结核杆菌污染后的气管2%戊二醛必须浸泡45分钟,全自动清洗机可以替代2%戊二醛消毒法。

  • 标签: 戊二醛 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 气管镜 结核杆菌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清洗流程的改进对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对内清洗系统进行抽检,并在此期间,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整理总结;在此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对内清洗系统的措施,全面地进行了改进;统计了2018年3月—2019年2月改进后对内清洗系统进行二次抽检,并同时整理医院感染患者病历。结果抽检消毒零件600件,接受调查的患者一共达到了1500例。比较了改进前后的效果,显示改进前检测微生物阳性率为19%、感染率为5.0%、合格率78.8%;而改进后出现了较大的改观,阳性率为3.5%,感染率显著下降,降低为0.3%,合格率高达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清洗流程进行改进后,医院感染率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医院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功能腔清洗槽在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使用后的500件腔器械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件)与对照组(25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洗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功能腔清洗槽实施清洗,对两组腹腔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在腹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上,观察组为99.2%,对照组为9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器械清洗中,对多功能腹腔清洗槽加以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腹腔器械清洗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腔镜器械 清洗消毒 多功能腔镜清洗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消化清洗流程对消毒效果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对我院的消化进行消毒。将前半年的500件消化及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实施消化操作规范,改进消化清洗流程的500件消化以及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消化效果合格率、以及医院的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清晰消毒标准,观察组的体、附件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的合格率,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及附件的清洗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消灭了病菌的自身,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是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毒流程 消毒效果 合格率 医院感染率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在电子清洗过程中发生的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到达控制医源性感染的目的。

  • 标签: 内镜 清洗消毒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清洗中开展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消化镜中心自2013年1月始,增加消毒工作培训、规范具体流程并增加合理监管措施,选取在本年度65条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前一年度的65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生物学监测结果,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胃镜的腔合格率与外表面合格率均为100.0%,显著好于对照组的合格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清洗工作增加相关的培训与监管,可以显著增加洗消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职业技能,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机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内镜清洗消毒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清洗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通过总结分析方法,对清洗机出现的20次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出排除措施。结果在发生的20次故障中,伴有报警者7次,占35%;未报警者13次,占65%;人为因素6次,占30%,机器因素14次,占70%。洁区、污区侧门漏水是最常见的故障,占25%。结论清洗机出现故障表现为报警和未报警;主要原因是机器本身及相关系统故障,需要加强保养和维修,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为操作因素,必须强调执行操作规程。

  • 标签: 清洗消毒机 故障 报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器采购的技术论证。在考察多家医院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该文比较了多腔清洗器和单腔清洗器的各自特点,并详细分析了清洗器的技术要点。详细的技术论证是设备选型的重要基础。

  • 标签: 清洗消毒器 单腔 多腔 采购 设备选型 技术论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火罐集中供应前后处理的清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由科室及诊室自行处理、实验组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比较两组的清洗质量和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质量和消毒效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火罐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供应、机洗代替了科室及诊室的人工清洗,保证了清洗质量,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用品、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玻璃火罐 集中处理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器械清洗流程规范化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清洗室收集的待清洗口腔器械300件,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件,对照组进行常规清洗,观察组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清洗。对两组清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口腔器械清洗合格率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67%(P<0.05)。结论口腔器械清洗流程规范化的实施提高可显著提高口腔器械的清洗效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流程规范化 清洗消毒 口腔器械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以我院不同阶段200件手术室使用后污染器械作为对象,对两阶段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2015年1月-2015年6月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为97.50%,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7.00%,手术患者感染率为0.70%;2015年7月-2015年12月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为100.00%,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9.50%,手术患者感染率为0.12%。结论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可直接影响医院感染,且与之呈现为负相关。

  • 标签: 手术器械 消毒灭菌质量 医院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0件手术器械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0)和观察组(n=500),对照组的手术器械给予常规清洗,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在常规清洗同时加强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消毒质量和患者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加强质量控制后其消毒不合格率(3%),患者感染率(0)低于对照组(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清洗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消毒的不合格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