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目标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胆外科进行临床实践学习的实习生共1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学生采取目标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实习结束时进行三方面考核理论考试、实践技能、病历书写。由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考核评分。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病历书写甲等比例达到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同样在技能考核当中,观察组实习生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理论考核中,观察组实习生卷面平均分为(82.57±1.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8±1.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理论知识记忆更加牢固,病历书写更加规范,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带教 肝胆外科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颅脑外伤(TBI)手术患者住院天数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因急性颅脑创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输液组(C组)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C组按常规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G组以4ml/(kg·h)的速度作为起始输液速度,并根据术中各项指标监测调整术中输液。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术后12及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常规输液组相比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期间输注的总液体量显著减少,另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患者的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减少术中输液量,优化术中补液,改善胶晶比,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 颅脑外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移植患者液体管理期间开展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案的差异分组为观察组(15例)以及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容量相关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肝移植术 液体管理 负平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责任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历号奇偶数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00例、管理组100例。即传统组使用常规分诊护理,管理组织使用目标责任制分诊护理,评价各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的应用,既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还可改善护理质量评分。

  • 标签: 目标责任制 分诊护理 质量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实施目标管理。结果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49.00±249.00)mL较对照组(2315.00±689.00)mL的出血量差异显著(t=11.025,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4例较对照组14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显著(χ2=6.012,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低且对比差异显著(χ2=7.289,P<0.05)。结论对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 围手术期 目标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阶段目标教学实行于肾内科护理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未实行带教方法改进前在本医院实习的20名护理实习生及随机抽取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肾内科带教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实行带教方法改进后在本医院实习的20名护理实习生及随机抽取的3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采用分阶段目标教学方法,统计两组理论知识考核分数、操作技能考核分数、护理服务满意总计率。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分数、操作技能考核分数对比于对照组相关数值更高,P<0.05,出现数据间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总计率(93.33%)对比于对照组相关数值(73.33%)更高,P<0.05,出现数据间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实习过程中采取分阶段目标教学呈现出较优应用效果。

  • 标签: 分阶段目标教学 肾内科 护理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目标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演练用于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科室实习护生30名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科室实习护士3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护生接受常规护理带教,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加目标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对两组护士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为96.67%,较对照组80.00%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可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也能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带教 情景模拟演练 目标教学法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亦不断的提高。21世纪的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身体无疾病,而是要求具有完整的生理、心里状态以及社会使用能力。这也使得护士的工作不再只是关注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而是关注患者的心里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病区的护士则是重点培养其自我认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本文主要是对优质护理病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 标签: 优质护理病区 护士 健康教育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细菌阳性结果及对抗生素耐药率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结果,分析病原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情况。结果共收集痰培养阳性标本366例,男性患者259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70.62±10.20岁,女性107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7.70±10.90岁。366例痰培养中革兰阳性菌株24例,占6.60%,革兰阴性菌株342例,占93.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在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式最为严峻,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我院AECOPD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为其主要致病菌群,总体耐药性高,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药敏避免选择耐药率较高的抗菌素。

  • 标签: 慢阻肺 细菌培养 耐药性 病原菌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FMEA)用于血液细菌培养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针对血液细菌培养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确立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分析并列出可能由其引发的故障影响,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被探测的概率,得到一风险优先数(RPN)值。最终得出风险评价结果,并采取风险管理一系列措施。结果在构建的的FMEA模型中列出3个过程、10个环节、32个故障模式,逐一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后发现6个可容忍风险,广泛可接受风险15个,可忽略风险11个。对这6个可容忍风险进行管理后,血培养阳性率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污染率则下了2.7个百分点。结论FMEA模型构建用于血培养过程的风险管理,其结果提高了血培养报告质量,值得实验室尝试。

  • 标签: 血培养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浅析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当下神经内科教学,从实习前准备阶段、分析定义提升集中思维、研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升发散思维、绘画示意图培养形象思维、构建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创造性思维 发病原因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常用到的脱水培养基,严格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相关要求,对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对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独立试验,试验2次。然后对贮存21d内的培养基接种5种菌种,对细菌生化特征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在不同时间段(7d、14d、21d)的生化特性表现良好,2次试验样本pH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质控问题加以关注,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标准,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作用。方法以实施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期间的麻醉医生作为观察组,以采用常规方法教学期间的麻醉医生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案例诊断技能(92.58±0.36)分、麻醉方式选择(94.52±0.51)分、麻醉剂量控制(98.56±1.33)分、麻醉风险预防(97.01±0.19)分、趣味性评分(96.58±1.75)分、参与度(97.88±1.88)分、学习效率(94.32±0.87)分、能力提升(91.59±1.59)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应用到麻醉医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麻醉医生的参与度及学习效率,对其个人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麻醉临床实践能力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趣味性 参与度 学习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般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在皖南医学院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4个班级(每班30人)中随机选择1个班级作为“口腔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再在其他3个班级中随机选择1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制定“口腔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两个班级实习末就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10个方面进行调查与比较;毕业前再比较两个班级毕业技能和理论考核成绩。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末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爱伤意识以及责任心方面实验班的评价均高于普通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毕业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实验班较普通班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专业课的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方面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口腔医学专业 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 人文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内成立品管圈,拟定活动计划,对2018年1月—8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2152瓶血培养标本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并结合实验室培养鉴定情况,找到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知识匮乏,不重视规范的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结果在实验室成立品管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阳性率有所提高,实验室也将持续关注,保证检验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血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简化细胞培养步骤。方法在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培养过程中,复苏及传代时,避免使用离心机离心这一步骤。结果通过和传统细胞培养方法对比,这种改良的方法,培养PANC-1细胞,污染的机会少,特别适用于新手。

  • 标签: PANC-1细胞 细胞培养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手套表面进行采样、培养、技术,并将医护人员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接触式培养皿、对照组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暴露时间10分钟细菌阳性率25.00%低于对照组、20分钟、30分钟细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菌落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部细菌较少情况下,实施接触式培养皿进行手套表面细菌检测具有显著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接触式培养皿 棉拭子 手套表面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的60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传统教学法组和PBL教学法组,对比其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果PBL教学法组在科研理论知识成绩、科研设计成绩、发表论文评分、学生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起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了课程的有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医学研究生欢迎。

  • 标签: PBL教学法 &ldquo 互联网+&rdquo 教学模式改革 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