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为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发生医院感染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统计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结果11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64株(58.2%),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杆菌21株(19.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酵母样真菌25株(22.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分布分别为呼吸道74例(67.3%)、泌尿道23例(20.1%)、口咽部7例(6.4%)、胃肠道4例(3.6%)、及其他2例(1.8%)。结论对于发生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癌患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创伤外科教学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内容繁多,教学任务重,而医学生见习期较短,教与学存在巨大矛盾。教师如何利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迫切面临的教学难题。本科室通过建立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素质,合理组织教学,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见习成效,为见习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出合格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创伤外科 教学 方法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以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为标准,对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以及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初筛检测的88例患者的血清中,4种方法都是阳性的患者有56例,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阳性79例,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84例,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1阳性56例,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阳性88例。而在88例健康对照组中,经过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后阳性例数为85例,特异性为96.59%,3例阳性血清标本经TPPA确认为阴性(χ2=16.3947,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对TP-CMIA、TP-ELISA所检测出来的阳性血清标本,再做TRUST滴度以及TPPA复检,可以有效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梅毒 检测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2种有机毒物;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和三氯乙烯多种有机毒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有机毒物,二硫化碳解吸,经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分离效果理想,相关系数r>0.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1%~6.8%之间;最低检出限范围0.10~0.79μg/mL;空气中最低检出浓度范围0.1~0.5mg/m3;解吸效率范围90.9~97.8%。结论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物毒物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工作场所 有机毒物 测定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白癜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指导辨体论治。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收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白癜风患者175例,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中单纯体质者占26.29%,两种及以上兼夹体质者73.71%。结论白癜风患者的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治疗上应有所侧重,整体治疗。

  • 标签: 白癜风 中医体质类型 治疗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产生剧烈疼痛和皮肤水疱,对于有典型症状的患者,该病易于诊断。但有些带状疱疹,由于其发病部位或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在临床中往往被忽略而导致误诊误治。现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特殊类型带状疱疹报道进行总结,以求为读者拓宽思路。

  • 标签: 带状疱疹 颜面部疱疹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我院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促进临床上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以及提高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8月份至2014年08月份收治的多种西药合用治疗后不良反应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对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供临床参考。结果统计结果表明,2012年08月至2014年0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多种西药合用患者428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8例,发生率为1.12%,其中女性的发生率为64.58%(31/48),显著高于男性35.42%(17/4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抗菌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报告最多,共25例,占总数的52.08%。患者的年龄、用药方式以及药物的种类等因素与患者的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临床上特别是药剂科需要加强药物的使用管理,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制度文件,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用药的标准,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和减少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多种西药 合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作为我国传统疾病治疗方式,中医疗法在带状疱疹疾病治疗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率极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辩证治疗,疗效较高。本研究主要围绕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有效的中医治疗法,以期指导带状疱疹疾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 标签: 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抗原促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作用。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为DC,分别负载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麻疹疫苗、K562及RPMI8266冻溶抗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加入TNF-a为对照组,再加入相同体积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CCK8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各组均培养出具有典型形态的DC,其中疫苗各组细胞CD83表达较肿瘤细胞各组明显升高,MLR作用强,而肿瘤组抗原又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为高,同时各实验组CD1a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各实验组CD1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及麻疹疫苗等微生物抗原促进DC成熟能力较K562及RPMI8266等肿瘤抗原能力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种灭菌包装材料的阻菌效果和使用成本。方法将本院同一厂家常规器械随机分为纯棉布(A组)、医用无纺布(B组)、医用皱纹纸(C组)、纸塑袋(D组)和密闭硬质灭菌容器(E组),包装后进行灭菌,比较各组灭菌包的完整性、湿包情况、阻菌效果,并对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间的完整性和湿包情况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在灭菌后1个月、9个月、9个月、9个月出现细菌生长,E组在9个月未发现有细菌生长;A组单件综合包装成本最高,B组最低。结论常规且周转快器械建议用无纺布包装,精密小型器械医用建议用皱纹纸或纸塑包装包装,贵重且体积较大器械包装建议用密闭硬质灭菌容器包装。

  • 标签: 灭菌包装材料 阻菌效果 成本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彩色超声成像、钼靶X线摄影(CR)和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学活检病理证实的96例乳腺癌患者(107个病灶)及良性肿块患者70例(75个病灶)的术前彩色超声成像、钼靶X线摄影(CR)及核磁共振(MRI)检查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检查诊断敏感性,同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彩色超声成像、钼靶X线摄影(CR)和核磁共振(MRI)与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7.6%、83.3%、86.9%和90.7%,特异性分别为89.2%、91.9%、87.8%和94.6%,符合率分别为82.3%、86.7%、87.3%和92.3%,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超声成像、钼靶X线摄影(CR)和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联合检查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 钼靶X线 核磁共振 联合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课程。笔者根据几年来药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了卡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教学法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标签: 药物化学 互动教学方法 卡片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群众与在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人员性质的差异,将114例人员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57例成员,对照组由健康群众组成,研究组为肺癌患者组成,分别对两组成员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比较其差异。结果通过检测得知,研究组成员的CEA、CA125、CA19-9以及CA15-3指标明显高出对照组许多,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显著,对临床诊断以及预测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血清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为护理实训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将572名护理专科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采用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实验组针对不同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临床实习一年后临床带教老师及学生本人进行考核及评价。结果实验组儿科护理实习前、实习期间综合考核成绩、评价考核高于对照组。对多种教学的评价总体非常满意。结论因教材而异的多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儿科护理的综合能力。

  • 标签: 多种教学法 儿科护理实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48例,2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结果肿块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边缘清晰,多数肿块覆盖有假包膜。横切面多为灰色或淡黄色,大部分肿瘤质地较软,小部分与普通子宫肌瘤无明显区别。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特点表现各异。结论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虽然表现复杂,但本质为良性,只要治疗得当,患者能达到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听阈变化分为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低频听力下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高频听力下降组的56.86%及全频听力下降组的73.17%(P<0.05);负面情绪评分HAMA(12.43±3.56)、HAMD(14.53±3.21)明显低于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5)。结论低频听力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猩红热高发病年龄阶段、发病症状以及对症治疗方法,总结预防以及治疗经验。方法采集2015年7月~12月我院儿科的70例猩红热患儿基本资料、检查资料、治疗资料,通过分析患儿年龄特征、发病症状、治疗方法总结治疗以及预防经验。结果小儿红腥热的高发病年龄阶段是5~15岁;患儿发病时都会出现体温上升,舌面颜色鲜红并且肿大,出现鲜红色皮疹,皮疹和体温变化有正相关关系,体温越高患儿皮疹面积越大,5例高热患儿(>38.5℃)皮疹面积超过身体皮肤总面积的50%;利用阿莫西来抗菌,进行相关降温措施,治疗总效率96.00%。结论家长要注意儿童感染猩红热,5~15岁儿童作为高发人群其家长需高度重视预防病毒感染;家长通过早期察看儿童体温、舌面、皮肤等出现的异常状况判断猩红热潜伏期,及时发现就诊治疗;治疗时青霉素类抗生素联合其他症状对症治疗可以高效缓解及治愈病症,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猩红热 发病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类型青少年脊柱侧弯支具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的30例行支具治疗的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类型、不同程度AS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12例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矫正成功率为40.0%,其中,Ⅰ~Ⅳ型患者支具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支具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以Cobb角<30o患者为主。结论支具治疗中轻度AS的疗效较为理想,规范化早期支具治疗能够控制患者畸形进展,达到治疗预期。

  • 标签: 青少年脊柱侧弯 临床分型 Cobb角 支具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75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分析不良事件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主要为液体外渗、跌倒/坠床、给药错误,构成比分别占到34.67%、26.67%、16.00%;不良事件的责任人护理人员占85.33%、患儿家属占14.67%;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的原因主要是责任心不足、能力不足、沟通不良及交接班不到位,分别占30.67%、26.67%、18.67%、10.67%;患儿男性占58.67%,患儿年龄段3~<7岁、1~<3岁占到48.00%、36.00%,事件发生时间段8~1159点、0~759点占到44.00%、32.00%,护理人员工作年限<5年、5~<10年占到57.33%、37.33%,护理人员职称员级、初级占到74.67%、21.33%,患儿住院时间≥7d占到70.67%。结论我院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主要为液体外渗、跌倒/坠床、给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责任心及能力不足、沟通不良及交接班不到位,男性患儿、0~1159点、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及职称低、患儿住院时间长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性明显增加。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儿科 类型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衰竭临床特点以及转归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肝衰竭在转归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肝衰竭患者预后受到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结论不同类型肝衰竭的病因差异显著,其预后也不同。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其他两种类的主要并发症为腹水。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肝衰竭的特异性指标。尤其是在亚急性与慢性肝衰竭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不同类型肝衰竭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