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阳两纲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寒、热”为阴阳之两端。阴阳的相对性是“红痛”寒热辨证的分层认识的基础,“红、痛”程度一致是阳中之阳,“红、痛”程度相离是阳中之阴;阴阳的对立统一辩证法可使复杂的病理产物寒热辨识简单化;阴阳相根相制有助认识寒热真假的本质和表像。

  • 标签: 八纲辨证阴阳理论寒热辨证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多属中医“痞证”范畴,多为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寒热互结、气失升降,属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之症,故治疗上当以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为主。本研究将我院刘吉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体会进行总结。

  • 标签: 慢性胃炎 中医 寒热平调 散结除痞
  • 简介:摘要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由于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重视儿科用药的特殊性,对安全合理应用解热药十分重要。

  • 标签: 解热药 儿科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发热时合理退热是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退热,频繁喝退热药和低热就退热的危害及退热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发热待查患者,分为小于5岁组(36)例和大于5岁组(64)例进行观察。从病因学角度出发,调查发热的以及与退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发热患儿年龄主要分布在3-5周岁,占44.00%;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80.33%;处方用药以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为主。结论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对小儿发热的形成与退热时使用的方法是合理的。

  • 标签: 发热 退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寒热错杂型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应用奥美拉唑治疗为对照组,余下34例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分别是94.12%和76.47%,其中观察组疗效最佳,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加减 寒热错杂型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平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哮喘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按病情需要给予解痉、抗炎、给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自拟平喘方治疗。7d-10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平喘方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快,治愈率高,安全有效。

  • 标签: 自拟平喘方 寒热夹杂型 小儿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鼻炎证属寒热错杂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乌梅丸加减口服治疗,平均30剂;对照组30例,采用氯雷他啶片治疗1个疗程(3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乌梅丸加减治疗后,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可显著缓解寒热错杂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乌梅丸 过敏性鼻炎 寒热错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味乌梅丸方在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104例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于2017年1月份至2018年3月份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2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加味乌梅丸方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应用加味乌梅丸方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疾病临床指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加味乌梅丸方 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568株,对其展开耐药性检测,而后经CLSI推荐方法检测ESBLs酶,并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氨曲南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568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菌207株,检出率为36.44%,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大肠埃希菌发生明显增强(P<0.05)。结论临床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尤其是产ESBLs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抗菌药物予以合理应用,及时展开细菌试验和药敏试验,从而改善抗感染治疗效果。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药性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使用范围越广的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往往越严重。所以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应该引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细菌耐药 交叉耐药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不同的细菌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与耐药性。并且以此为基础,为抗菌药物的研发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发展提高技术指导与技术依据。方法本次实验选取的是在本院分离的菌株,菌株的类型选择为大肠杆菌,并且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随机将大肠杆菌按照相同的量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实验组使用头孢三代,针对对照组分别使用头孢一代。选取好相应同种环境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类型与状态温度湿度选择均是按照人体大肠内部的环境模拟而来,并且根据实验抗药性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在对于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存活与扩散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抗药性要明显弱于对照组,其差异性明显,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推论出,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临床表现为针对头孢一代的抗药性较强,高达20%左右,而对于头孢三代的抗药性较低,大概约为12%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的抗药性,如果频繁的反复使用,效果也会不断地降低,抗生素必须要做好管制工作,不能够随意滥用,否则对于患者以后的生命健康是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的。

  • 标签: 细菌 抗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性的发生。方法收集泌尿系感染患者清洁尿标本,筛选出480株大肠埃希菌。纸片扩散法(K-B)对分离菌株做药敏试验。结果480株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中,产ESBLs有182株(37.9%),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耐药,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呈交叉耐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等耐药。可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病情严重者应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非产ESBLs有398株(62.1%),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等耐药性均大于50%,不宜经验首选。对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可以经验用药。阿米卡星耐药率13.4%,可作首选。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逐年增加,临床医生参照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大肠埃希菌 ESBL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454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统计Uu和Mh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4544例标本中主要以Uu为主,Uu阳性2062例,阳性率为45.3%,Mh阳性288例,阳性率为6.3%,Uu+Mh混合感染255例(5.6%),其中女性患者阳性率(59%),男性患者阳性率(39.6%),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较敏感,其它抗菌药物则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临床应根据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泌尿生殖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析,总结其耐药性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及创面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呈逐年上升且有泛耐药趋势,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制定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2008年-200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对治疗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通过133例标本的检测,得出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及外伤感染。结论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应引起临床方面高度重视。

  • 标签: 不动杆菌 耐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本次临床实验的标本为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集的样本中随机抽取的312份,312份标本中均含有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对其进行临床实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但是,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低,对头孢噻肟耐药性最高。在针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首选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结论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能够寻找到对其治疗最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的ID-GNB鉴定卡和AST-GN药敏卡和K-B法手工药敏鉴定检测,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作用最强;美洛培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次之;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的抗菌作用最弱。结论单一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不理想,易出现耐药株,主张联合用药。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感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