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脑干脑炎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人今年收治的8例病毒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通过一般检查,生物电学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给予退热、止痉、降颅压、降血压等对症治疗,抗生素、抗病毒,免疫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营养神经、康复综合治疗等。脑电图及头颅CT或MRI检查均可发现相应病变,结果8例患儿中痊愈3例,留有症状性癫痫1例,严重肢体瘫痪1例,呼吸机依赖1例,一侧眼球不能外展1例,死忙1例。结论小儿病毒脑干脑炎属于危重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往往突然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其认识,早期采取积极阻断措施尤为重要,强调早期、足量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效果确切,若能排除外周细菌感染前提加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脑干脑炎 小儿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小儿病毒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30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早期诊断,积极进行抗惊厥、降颅压、抗病毒、营养脑细胞等有效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20例小儿病毒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病毒脑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病情后,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探究该治疗方案下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在血象及病毒学检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行脑脊液检查的患儿结果均显示异常,主要变现为脑脊液颜色透明,糖及氯化物正常,压力高同时伴有蛋白及细胞数轻度增高。脑电图检查显示10例患儿出现轻度异常,占50.00%;8例患儿出现中度异常,占40.00%;2例患儿正常,占10.00%;该组患儿的脑电波异常总人数为18人,占90.00%。该组患儿的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并对其进行随访后发现,治愈出院后19例患儿均无后遗症表现,占95.00%,其中1例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占5.00%,患儿康复人数较运动障碍并发症患儿数多,多9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病毒脑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脑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对观察组的患儿施行利巴韦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的患儿施行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脑炎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利巴韦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丙种球蛋白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22例病毒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2例病毒脑炎患儿中治愈116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尽早确诊及正确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对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图对于小儿病毒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病毒脑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分析,分析脑电图对小儿病毒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和MRI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1.67%、75.00%、34.29%、54.84%,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同脑脊液、头颅CT和MRI异常检出率进行两两对比,脑电图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在对小儿病毒脑炎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给予病毒脑炎患儿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病毒脑炎患儿病例8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脑炎患儿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康复水平,值得给予关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小儿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脑炎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小儿病毒脑炎患儿1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采用降颅压、止痉、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治疗,180例患者中,治愈140例,占77.8%;好转39例,占21.7%;死亡1例,占0.5%。平均住院时间14d。结论早期及时做出正常诊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脑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102年1月到2012年12月中收治的200例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解痉,降温,降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抗病毒,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性治疗。而对于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昏迷以及惊厥消失时间显著的短于对组患者,且治疗组的脑电图以及脑脊液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恢复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脑炎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小儿重症病毒脑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并进行适宜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61例,好转5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提高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的疗效,细致、周到的护理对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高压氧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病毒脑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肠道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第一位的病原体。其次还有很多种病毒都会引起病毒脑炎的发生。早期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流涕或腹泻,皮疹等。患儿经常以发热待诊,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皮疹等就诊。只有当患者出现抽搐、昏迷、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时才会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系统治疗护理病毒脑炎的患儿,对疾病的转归起决定性作用,现介绍本人对患儿感染病毒脑炎的观察护理体会。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病毒脑炎患儿,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利巴韦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6%。两组对比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患儿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脑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 小儿病毒性脑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并已经确诊的病毒脑炎患儿120例,根据其入院编号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模式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优良率为78.33%,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脑炎效果确切,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高压氧 小儿病毒性脑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患有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的患儿50例,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康复护理的患儿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并且患儿症状的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缩短(P<0.05)。结论对于患有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的患儿,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护理以及治疗的效率,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小儿病毒脑炎的抗病毒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毒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病毒唑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更昔洛韦5~10mg/(kg.d),bid,静脉滴注,病毒唑10mg/(kg.d),bid,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变化,计算脑脊液复常时间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更昔洛韦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5%,病毒唑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和77.5%,更昔洛韦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病毒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更昔洛韦组患儿的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脑脊液复常时间等均明显短于病毒唑组,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清除病毒效果更好,临床疗效确切,快速改善神经毒性症状与体征,患儿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病毒唑儿童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内科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我院的内科治疗后,治愈46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及时内科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单纯疱疹 病毒性脑炎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毒脑炎患儿93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和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和疼痛以及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呕吐、头痛、意识障碍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治愈率、好转、无效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脑炎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缩短治疗时间,而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便于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病毒感染 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脑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脑炎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联合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96.37%VS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脑炎可以较快的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 热毒宁 小儿 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脑炎和血清心肌酶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所治疗的42例婴幼儿病毒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分别于观察组的轻与重型脑炎、急性与恢复期、采用丙种球蛋白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心肌酶谱的高低。结果婴幼儿病毒脑炎患者,心肌酶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息息相关,病情严重则心肌酶水平较高,病情得以恢复则心肌酶出现下降;丙种球蛋白对心肌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缓减患儿的病情直至痊愈。结论心肌酶活性可以作为研究病毒脑炎患者病情的指标,而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心肌酶的活性,从而使得病毒脑炎患者得以康复,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清心肌酶谱 病毒性脑炎 婴幼儿 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