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72例。根据Killip分级分为心衰组19例,非心衰组53例。分析冠脉病变与急性心梗心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特点。结果(1)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2)年龄、高血压、超敏CRP在急性心梗心衰组与非心衰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年龄、超敏CRP、冠脉病变数与急性心梗心衰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超敏CRP升高、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脉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突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拍摄X线片确诊的6例肱骨髁上突病例,其中在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因患者触痛就诊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60.5岁。发生部位,左侧2例,右侧4例。结果4例门诊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未见髁上突增大。2例手术证实。结论肱骨髁上突临床罕见,双侧均可出现,而以右侧居多。诊断需依据临床、X线摄片确诊。治疗方面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疼痛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切除骨突、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以防日后复发。

  • 标签: 肱骨 髁上突 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损伤婴幼儿脑电图特点。方法对385例脑损伤婴幼儿行脑电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385例脑损伤婴幼儿中EEG结果正常44例(11.4%),异常341例清醒期背景θ或δ等慢波增多及两侧大脑不对称215例(55.8%),痫样放电(32.7%)(癫痫发作2例,发作间期痫样放电124例)。在发作间期痫样放电124例中,异常放电类型多灶性痫样放电58例,局灶性痫样放电51例,全脑痫样放电15例,异常放电部位顶区39例,颞区28例,其他部位或多部位57例。结论脑损伤婴幼儿脑电图异常较多,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发生率较高,发作形式以多灶性和局灶性放电为主,值得关注。

  • 标签: 婴幼儿 脑损伤 脑电图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E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2015年我科入住的103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下肢静脉疾病及手术是主要的两大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中,呼吸困难最多见,辅助检查中D二聚体敏感性高,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脏彩超可辅助诊断。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重视病史、症状及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脏彩超联检,必要时行ECT或CTPA确诊。

  • 标签: 肺栓塞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而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6年收治禾丰镇辖区的232例手足口患者为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足口病全年都有发生,集中发生在四月份至九月份,数量占据全年发病总数的82%。我院统计情况,男性患者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发病人群多为幼儿,集中发生在1.5岁到5岁之间,其中两岁-三岁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为最高。结论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儿童死亡。常见于每年的四月份至九月份之间,因此需要针对手足口病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效降低,减少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将流行范围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研究分析,形成适合于基层手足口病的控制对策。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点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木栓的制备工艺。方法对苦木药材进行提取和粉碎,得到苦木浸膏粉;选择SUPPOCIRENCX型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对润滑剂涂抹方式、注模温度和冷却时间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苦木栓的成型工艺将润滑剂均匀涂抹在栓剂模具上,于50℃下溶解基质约三分之二取出,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于40℃下加入苦木浸膏粉,搅拌均匀后,注入己均匀涂抹好润滑油的栓模中(模具温度约为15℃),室温冷却30min。结论此苦木栓剂成型工艺稳定性较好,可为后续苦木栓剂的中试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苦木 提取 苦木栓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早期预防措施。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62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在正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律失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325)、血脂异常(OR=2.968)、糖尿病(OR=2.602)、吸烟(OR=2.292)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定期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依据其是否存在肝损害状况分组,60例肝损害,60例无肝损害,将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数,包含GGT、ALP、AST、ALT,研究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包含TSH、TT4、TT3、FT4、FT3,肝损害组比无肝损害组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则为肝损害,症状较轻,大部分均存在不典型性,但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病情发展会有所加重。给予相应抗甲亢治疗和护肝治疗,其预后效果较为良好。

  • 标签: 特点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损害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柄中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垂体磁共振检查12例垂体柄中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功能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有8例是儿科患儿,主要因生长激素缺乏就诊,年龄在28天~15岁,其中2例伴有甲状腺激素激素缺乏、1例伴有中枢性尿崩,1例未联系上。4例成年人,其中有2例因糖尿病住院被发现。2例因性发育迟缓被发现该病。结论垂体柄中断综合征发病率低,诊断主要依据为垂体磁共振检查,临床表现以生长激素缺乏为主,多合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不同程度缺乏。

  • 标签: 垂体柄中断综合症 生长激素缺乏 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50例老年肺炎中基础疾病以冠心病29.3%、神经系统疾病24.7%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74.7%、呼吸道分泌物69.3%为主,病理类型则是支气管肺炎30%、真菌性肺炎28%、病毒性肺炎25.3%最为常见。结论老年肺炎患者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特征、病理复杂,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与关注。

  • 标签: 基层医院 老年 肺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以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用我院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96例外科患者为研究目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再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行为和睡眠质量。结果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是紧张、焦虑和忧郁,经过个性化的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担忧情绪,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 标签: 外科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眼科就诊的277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高原地区干眼症的独有发病特点,并针对发病特点,给出护理措施,以减少高原寒区中患者干眼症的发病率

  • 标签: 高海拔 干眼症 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项目的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组,另外选取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80名作为参照组,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对于所有人员展开抽取血液样本,同时进行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验,分别统计以及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并且记录不同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情况。结果通过进行统计两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以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急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的增高,并且慢性肝炎、肝癌病例的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显著,以及亮氨酸氨基转肽酶水平存在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断,肝功能生化检验拥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给临床明确诊断重要的信息。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项目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方案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误诊原因。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入院诊断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随机抽选52例进行研究,术后病理已证实,并选择CT方案进行检查,观察CT方案准确率。结果52例确诊患者中,CT方案检出50例,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准确率是96.15%(50/52),(P>0.05)。结论当早期肺癌患者接受诊断时,选择CT方案可保证准确率,除了可对患者细小型病灶准确定位外,还能准确判断其疾病类型,因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方案 早期肺癌 准确率 误诊原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齿槽外科中GBR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40例在我院齿槽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20例通过常规方法展开治疗为一般组,20例通过GBR技术展开治疗为GBR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经1年随访,GBR组平均骨高度、平均骨宽度、平均骨密度、新骨占面、粘膜面积变化均显著较一般组高,P<0.05;治疗后GBR组语言功能评分是(12.3±2.6)分,咀嚼功能评分是(10.3±1.1)分,美观度是(90.3±3.4)分,分别与一般组的语言功能(8.2±2.0)分、咀嚼功能(7.3±1.4)分、美观度(70.2±4.8)分对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牙槽外科中,GBR技术有较大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语言、咀嚼功能、美观度的提升。

  • 标签: 齿槽外科 GBR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社区心房颤动的病因、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0月记录的心房颤动老年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如下冠心病29例,高血压16例,老年瓣膜病6例,肺心病5例,心肌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甲亢2例,其它6例,分别占比40.8%、22.5%、8.5%、7.0%、5.6%、4.2%、2.8%、8.5%;持久性房颤患者多伴随心功能不全,持续性房颤患者次之,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较低;三种不同分型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存在差异(P<0.05);三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社区心房颤动的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另外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临床抗凝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老年 社区心房颤动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层医院患儿再发性腹痛病因特点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再发性腹痛的病人126例,给予病人相应的诊断和医治以及随访,找出病人发生疾病的原因。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有47例病人出现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有79例病人出现器质性再发性腹的情况。其中有41例病人为肠系膜淋巴结病变,有34例病人出现十二指肠病变,有29例病人出现消化性溃疡。结论患儿的再发性腹痛病的器质性的比例增加,由于基层的医院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判断病人是否具有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时,需要先使用辅助性的检测排出器质性再发性腹的情况。

  • 标签: 基层医院 再发性腹痛 病因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在肝脏病变检查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至2016-06期间于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存在肝脏病变的60例患者进行CT检查,总结通过CT诊断在肝脏病变检查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其应用价值。结果肝癌患者多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分布,边缘不清晰,有结节。肝血管瘤患者多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低密度均匀分布。动态增强扫描病灶从边缘开始呈斑片状或结节分布,并逐渐向中心延伸。肝脓肿患者多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边缘不清晰,低密度不均匀分布,可见小气泡或液气平面,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环状影像带,且呈不同程度强化。肝囊肿患者均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分布,无明显钙化灶与对比增强灶。肝包虫患者均为圆形、椭圆形单发病灶,呈病灶,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分布,常伴有明显钙化灶,CT扫描显示肝包虫患者有包虫囊有内囊、外囊分离情况。结论经过CT扫描均能准确定位患者肝脏病变位置,清晰显示病灶形态、病变面积等情况,对于临床肝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脏病变 CT诊断 临床特点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等资料。结果在性别上,两组患者的差异不大,P>0.05;在病因上,两组患者均为胆源性因素占比最高,其中老年组患者的胆源性因素占比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高脂血症及饮酒因素占比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在临床表现上,老年组患者的腹胀及黄疸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腹痛、腹膜刺激征、重症胰腺炎发生率、胰腺及胰周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在住院天数及病死率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胰腺炎并非凶险异常,诊断上提高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警惕性,治疗上加强对心肺肾功能的维护,便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

  • 标签: 老年急性胰腺炎 临床症状 病因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例在孕期出现子宫破裂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50例产妇中,有8例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65%,8例子宫破裂患者中有6例患者是瘢痕子宫,所占比例为75.00%,非瘢痕子宫例数为2例,所占比例为25.00%;6例瘢痕子宫中,有5例患者是剖宫产术后留下的瘢痕,1例患者是应用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留下的瘢痕。2例非瘢痕子宫破裂患者,1例患者是由于胎盘穿透引起,另外1例患者是子宫畸形临产后出现子宫完全破裂;8例子宫破裂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是不完全性子宫患者,出现下腹隐痛患者有2例,耻骨联合压痛患者有1例,阴道流血患者2例,1例患者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其中2例完全子宫破裂患者。结论孕期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子宫瘢痕,在临床中需重视子宫破裂,早期鉴别和诊断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需逐步降低首胎剖宫率,提高高危妊娠监护水平,降低子宫破裂发生率。

  • 标签: 孕期 子宫破裂 临床特点 防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