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肠手术后便秘者开塞露灌肠效果。方法从本院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肛肠手术治疗后便秘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开塞露灌肠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排便情况(有无大便、用力排便、排便不尽感以及大便密结干硬)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肛肠手术后便秘患者采用开塞露灌肠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减轻切口疼痛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肠科 术后便秘 开塞露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一次性吸痰管开塞露灌肠在便秘危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病人50例为实验组,采用经一次性吸痰管开塞露灌肠,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开塞露塞肛,比较两组患者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采用经一次性吸痰管开塞露灌肠,通便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结论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开塞露灌肠提高了通便效果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吸痰管 开塞露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开塞露高位灌肠和肥皂水清洁灌肠对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的对比。方法38例患者经予急性胰腺炎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开塞露开塞露40ml灌肠;对照组采用肥皂水清洁灌肠,均保持温度37-39℃,每日2次。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缓解程度、时间;腹部压痛反跳痛部位及范围、程度缓解时间等;大便情况次数、颜色、性质、量;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生命体征等;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明显缓解时间3.2±0.9天,住院天数为6.6±1.2天;治疗组肠功能恢复较对比组短,患者禁食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支出。结论患者缓解腹痛腹胀及平均住院天数、经济性中药加开塞露灌肠组优于普通灌肠治疗,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开塞露 灌肠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灌肠器改良开塞露深部灌肠法在胸部肿瘤患者药源性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我科住院胸部肿瘤患者中因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致便秘五天以上未解大便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三组,每组20人,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灌肠开塞露深部灌肠,对照1组患者自行使用开塞露,对照2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肥皂水灌肠,半小时后,通过护士观察和患者评价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灌肠后便意更强烈,排便效果更好,患者疼痛感更轻,观察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制简易灌肠器进行开塞露深部灌肠,相比传统开塞露和肥皂水灌肠效果好,可更有效缓解药源性便秘,减轻插入时疼痛,改善患者感受。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便秘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肛管灌肠治疗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便秘的效果,为临床采取更佳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江苏省五台山医院老年科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伴发便秘症状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开塞露塞肛治疗,观察组给予开塞露肛管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排便时间、排便量、腹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排便时间≤120min患者18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及腹部体征缓解的效良率(效果良好率,下同)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塞露肛管灌肠治疗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便秘,具有较好的排便效果,优于传统开塞露塞肛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便秘 开塞露 肛管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塞露灌肠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合并腹胀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腹胀便秘的患者,30例采用了开塞露灌肠,30例采用开塞露纳肛。结果采用开塞露灌肠的3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开塞露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开塞露纳肛。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腹胀便秘 开塞露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阴道分娩产妇8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开塞露纳肛,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的诱导排尿法,如腹部热敷、按摩下腹部及会阴部、水声诱导、熏蒸外阴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痊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6、4、0例,对照组则为24、8、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既简单又实惠,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开塞露 纳肛
  • 简介:摘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清洁灌肠 治疗 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洁灌肠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细菌性痢疾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给予清洁灌肠联合保留灌肠,及抗生素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情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清洁灌肠联合保留灌肠、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疗效好。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清洁灌肠 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宁肛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肛窦炎 宁肛灌肠液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cm。比较2组患者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清洁灌肠 体位 插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灌肠期护理对空气灌肠整复对小儿肠套叠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统计了4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在临床症状出现2~48h内进行应用自动遥控灌肠器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加以围灌肠期护理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用药管理,并根据不同状况给予辨证施护。统计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整复成功19例,整复失败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整复成功15例,整复失败5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围灌肠期护理能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效果,临床上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灌肠期护理 小儿 肠套叠 空气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分析开塞露肛内留滞法对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用开塞露纳肛后留滞5-10分钟再排便,对照组69例用开塞露纳肛后不留滞,随即排便,观察两组通便效果。结果两组方法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塞露纳肛后留滞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效果显著地优于不留滞治疗法。结论开塞露主要是润滑粪块与直肠间接触面,减少摩擦阻力从而利于排便,注入肛管后留滞是便于开塞露因“毛细”作用而沿粪块与直肠间的缝隙向上漫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粪块出口端与直肠间阻力而发挥通便作用,适宜居家老年性便秘患者应用。

  • 标签: 开塞露 老年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按摩联合开塞露对骨科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2月选择骨科卧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便秘及出现便秘并发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该方法为骨科卧床患者解除了便秘的困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精神压力。结论腹部按摩联合开塞露应用于骨科卧床患者,疗效满意,节省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预防便秘的方法。

  • 标签: 腹部按摩 开塞露 便秘 效果
  • 简介:摘要清洁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目的是为了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解除便秘,清洁肠道。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就传统的清洁灌肠法与采用磷酸钠液灌肠液清洁灌肠法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既能减少老年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又能满意地排出粪便和气体,达到清洁肠道的安全的肠道准备法。

  • 标签: 传统清洁灌肠法 磷酸钠盐液灌肠法 老年患者 应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25例患者使用盆消灌肠液治疗(药用当归、赤芍、三棱、莪术、丹参、桂枝、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马鞭草),十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后,继续应用2~3个疗程。结果在225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治愈140例,好转62例,治疗总有效率89.7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盆消灌肠液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对人体副作用少,安全,避免了抗生素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而且花费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消灌肠液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止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适宜方式。方法随机将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2例,采用14~16号导尿管插入直肠10~15cm,将开塞露自导尿管缓缓灌入;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方式直接灌注。观察比较不同灌注方式对排便量,排便率及排便次数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排便量,排便率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开塞露肛注可防止药液外溢,能充分软化大便,使排便量增加、排便彻底,排便次数减少,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便秘 开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