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2月到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充填组和平片式组。其中63例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63采用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异物感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异物感的比较发现平片式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充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片式组术后异物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充填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其中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异物感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平片式 疝环充填式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医院患者的求医问药特点和药房药品的统计分析,探索药房采取开放发售非处方药的可行性,为破解开放发售非处方药的用药服务方式的难点提出一定解题思路。

  • 标签: 高校医院 非处方药 开放式发售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一月至2015年十月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腹腔镜治疗组50例,开放修补术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单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疝复发稍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可处理术中发现的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更轻、伤口并发症更低、慢性疼痛和麻木更少、恢复到正常活动更快。通过70例腹股沟疝患者对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显著优势,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开放外剥内扎术与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外剥内扎术组(43例)和PPH结合痔切除术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PH结合痔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开放式外剥内扎术 PPH结合痔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成人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对照组(40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证,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痛感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与对照组25.00%相当(P>0.05)。结论相比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能够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诊疗方式等对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0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致伤类型、就诊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特点。结果260例眼外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因素为生活劳动致伤,占比45.4%;在伤后24h内就诊的患者,其预后视力在0.05以上者最多占比54.4%,且感染最少占比3.8%;I区损伤最多,且预后视力在0.3以上者最多占比45.8%;手术方式以单纯角膜缝合为主。结论开放性眼外伤的致伤因素大多为生产生活劳动所致,影像预后视力的因素与就诊时间、致伤类型、致伤部位等有关。

  • 标签: 开放性 眼外伤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临床上对于开放性的手外伤患者诊疗的效果。方法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诊治的172例开放性的手外伤者临床上的资料实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随访后发现,此次172例患者的优良率高达84.30%。结论在临床上医治手外伤需要抓住抢救的时机,并且积极的实行医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 标签: 功能恢复 开放性手外伤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外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311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对其进行对症护理。结果311例患者经我院精心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开放性损伤患者应根据损伤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及对症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开放性损伤 外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波及关节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跟骨重建铁板或克氏针对26例30侧跟骨骨折手术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30侧骨折中25侧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结果按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5例骨折中,优9侧,良14侧,可2侧,优良率90.2%。结论对于后关节面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应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 标签: 跟骨 骨折内固定 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间机体酸碱状态变化情况,旨在为今后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腹腔镜组60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开放性组60例行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机体酸碱状态改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PH值在T2、T3时明显下降,随后恢复至T1水平,开放性组PH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腹腔镜组PaCO2水平在T2、T3时明显升高,T4时恢复至T1水平,开放性组PaCO2波动不大(P>0.05),在T2、T3时,两组PaCO2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Na+和CL-水平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波动(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性组HCO3-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La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开放性组在T2时显著下降、T3时快速升高、T4有所下降,和T1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性组BE(ecf)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期间机体酸碱状态改变无显著差异,但因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疼痛较为明显,抑制患者呼吸功能导致PH值较腹腔镜手术患者更为明显,故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酸碱状态影响较开放性手术更小。

  • 标签: 腹腔镜 开放性手术 胃癌 酸碱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7例,其中I型患者20例,II型患者39例,Ⅲ型患者3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1组,2组和3组。1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內钉治疗,2组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3组患者接受胫骨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治疗。分析并研究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为5.2个月,2组的愈合时间为5.7个月,3组的愈合时间为8个月;1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57%,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1.21%。结论I、Ⅱ型胫腓骨中下段开放骨折患应尽量避免接受胫骨解剖型钢板治疗,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可以作为Ⅲ型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胫腓骨 开放性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脓肿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肾脓肿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经皮肾穿刺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皮肾穿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穿刺组出血、感染及腹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治疗肾脓肿较开放手术可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脓肿 经皮穿刺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开放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随时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实验室的开放涉及到学生、实验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实验课程的改革等问题,需要进行多方协调。只有建立健全的实验管理制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优化人员配备后才能够使开放实验室得到有效的应用,提高实验效率。本文将针对机能学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机能学 实验室开放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5年2月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收治77肠梗阻病例,分为两组,其中37例行腹腔镜手术,40例肠梗阻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等方面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开放手术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0%和3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数(2天和3天),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平均时间(1.5天和2.5天);术后恢复流质饮食平均时间(2天和3天)进行均数比较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部分类型肠梗阻患者在切口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肠梗阻 腹腔镜 开发手术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常规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治疗组43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改善感染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创面得以尽早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于骨科开放伤中。

  • 标签: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开放创伤 感染创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和开放胆囊手术并发症。方法抽选我院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放胆囊手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腹腔镜 开放胆囊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或者开放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选取96例至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9.6%,研究组总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95.8%,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可靠的疗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情况更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