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产科护理过程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产科患者2562例,将其临床资料中存在的感染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共发生感染21例,占0.82%。呼吸道感染与泌尿道感染占前两位。结论加强基础护理与健康宣教,通过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率。

  • 标签: 产科 护理措施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的知识及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配备洗手设施、将手卫生状况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结果加强手卫生管理后手卫生用品消耗量逐季上升趋势,手消毒剂领取量逐季增加,洗手正确率及依从性不断提高。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更新洗手观念,提高手卫生正确率及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医院感染 洗手 预防
  • 简介:摘要预防手术感染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到手术的整体效果。伤口感染分为细菌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由外部环境造成,内源性由患者自身的细菌感染情况而定。预防病人细菌感染,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手术相关规定,按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做好病人伤口的处理。本文从方面阐述了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预防病人细菌感染的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细菌感染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诊断时标本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中标本采集和送检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并将两年送检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操作,提高了标本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病原检出率也得以提高。结论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操作,提高了病原检出率(2012年为78%,2013年为84%,P<0.01),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诊断 标本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在电子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发生的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到达控制医源性感染的目的。

  • 标签: 内镜 清洗消毒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 标签: 感染 控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中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住我院呼吸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4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茵以白色假丝酵母茵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茵,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 标签: 肺疾病 院内感染 真菌感染 内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中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从强化医院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消毒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漏报率,提高了重症监护室内卫生环境及消毒效果监测的合格率,减少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重症监护室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切口感染支原体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监测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前瞻性的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2147例剖宫产病人切口发生感染病人取其分泌物进行支原体感染监测,回顾性的对切口的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耐药性进行汇总。结果2147例剖宫产病人当中,发生切口感染而送检的病例共58例,其中支原体感染26例,支原体感染占切口感染的44.83%,支原体感染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18例,人型支原体(Mh)感染1例,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合并感染7例。耐药性分析中,支原体对环丙沙星(CIP)敏感性最低,敏感率仅为30.77%,其次为克拉霉素(CLA),敏感率为34.62%;对交沙霉素(JOS)、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D)敏感性均较高,分别为92.30%,88.46%,84.62%。结论支原体可引起剖宫产的切口感染,减缓切口的愈合,应引起重视,注重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无菌操作,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支原体的感染率。剖宫产的支原体感染药物首选交沙霉素。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剖宫产 切口感染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情况。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骨科手术的65例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切口部位感染率最高,占比为50.8%,其次为下呼吸道,占比为18.5,皮肤软组织,占比为15.3%,导管相关感染占比最小,为4.6%。术后65例患者检测出病原菌65株,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黄色葡萄球菌,为46.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1.5%,阴沟肠杆菌13.8%,肺炎克雷伯杆菌10.8%,占比最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7.7%。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监测各个环节的身体状况,降低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抗感染治疗方案 骨科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辅助降低血粘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感染 降低血黏度 细菌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感染科护理管理情况。结果通过实施护理管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74%,物体表面超标2.86%,医务人员手超标1.21%,分别较管理前下降1.25%、1.42%、0.63%。两年间我科2528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8名,医院感染率0.32%,同比下降0.36%。结果感染科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用于预防老年重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单纯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22例,在采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氟康唑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6位感染了霉菌,有16例没有感染;在对照组当中有15位感染了霉菌,有8位没有感染,经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整个治疗过程,所有接受预防的患者都未曾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氟康哇在预防老年重症细菌感染方面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重症感染 氟康唑 霉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分析引发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120例新生儿中共有9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9.1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操作不严格等都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护理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新生儿 感染控制 护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母婴阻断试验中,HIV感染孕妇的传播途径及配偶感染情况。方法对28例HIV感染孕妇的背景资料、配偶资料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艾滋病传播特点及配偶间感染及交叉感染情况。结果28例HIV感染孕妇多为居住在城区或城郊的无业人员、农业人口,她们及配偶的文化程度均普遍偏低,配偶大多也属农业或无业人员,女性感染传播方式依次为多性伴、配偶吸毒被动性传播、自身吸毒感染、纹身。配偶检出感染14例,多为吸毒人员,检测阴性8例,拒绝检测6例。孕妇妊娠结局终止妊娠9例、剖宫产及阴道分娩17例、宫外孕1、待产1例。结论HIV感染孕妇及配偶的文化、社会地位普遍较低,配偶间交叉感染较严重。针对城区及城郊高危人群、农民外出务工不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婚前进行HIV检测甚为必要。

  • 标签: 孕妇 配偶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感染性指标对血液感染诊断及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间,对同时检测血培养、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项目的样本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近三年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2)对比分析PCT、CRP、WBC等感染性指标在血液感染诊断及G+菌、G-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近三年我院最常见血液感染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2)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时,PCT、CRP、NR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断是否有血液感染时PCT较CRP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且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型时PCT较CRP、NRL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感染 PCT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儿科门诊是各种病原体高度集中的场所,控制好儿科门诊医院感染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 标签: 医院感染 标准预防 手卫生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