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和子宫抗体对女性不孕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随机在本院收集的不孕女性患者134例,作为不孕组;并选择134例正常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与正常健康者的精子和子宫抗体的阳性率,对比之下分析两种物质对女性不孕症的影响。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不孕组患者的精子和子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比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与患者体内的精子和子宫抗体的阳性率有关系,对临床的检测与治疗有一定意义,可向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孕不育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 简介:摘要子宫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助治疗以放疗最为重要,可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化疗适用于晚期和复发患者。激素治疗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安全有效,但仍有复发的风险。分子靶向治疗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子宫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抗生素及中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辅以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和理疗等。结果在接诊35例患者中,31例治愈,4例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和理疗、采用抗生素及中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治愈率高达85%以上。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病因分析 诊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检查基础上联合子宫病理检查诊断子宫病变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0月为研究时限,纳入45例疑似子宫病变患者,先以宫腔镜检查,然后予以子宫病理检查,并以手术证实结果为准,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联合子宫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究在宫腔镜检查基础上联合子宫病理检查的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45例患者均有子宫病变,其中26例为子宫增生,11例为子宫息肉,8例为子宫癌。以手术证实结果为依据,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100.00%、100.00%)高于宫腔镜检查(86.67%、86.67%),约登指数(2.22%)低于宫腔镜检查(1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病理检查诊断子宫病变有助于提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价值可靠。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 病理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活检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增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0例绝经后子宫增厚妇女,根据患者阴道是否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383例)与未出血组(2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子宫活检和病理分析。结果出血组患者中,252例(65.80%)子宫正常,与未出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5),而98例(25.59%)患者为良性病变,与无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8.62%)患者存在潜在恶性病变,与无出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增厚妇女,若无阴道出血症状,可不进行诊断性刮宫,但必须进行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内膜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活检 绝经妇女 子宫内膜增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子宫出血而送检的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的方法。方法整理我院近2年临床因子宫出血送检的子宫标本871例,并且全部回顾阅读病理切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标本871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70岁,最小14岁,中位年龄46岁。单纯增生385例,复杂性增生95例,复杂增生中伴上皮内瘤变21例,增生紊乱65例,增殖期子宫120例,分泌性增生98例,分泌性增生伴增生分泌均欠佳3例,慢性子宫炎18例,子宫息肉28例,子宫癌19例,子宫萎缩伴有化生9例,子宫分泌欠佳16例,子宫不规则脱卸18例。结论只有详细的诊断分类这些子宫标本才能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其意义重大。

  • 标签: 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国内子宫炎诊断及治疗的常用方法。通过对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分析,以期为子宫炎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诊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24例,均展开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下子宫厚度进行测量。结果子宫癌患者子宫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与子宫增生患者,各类型患者子宫不均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厚度有助于绝经后妇女子宫癌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绝经后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息肉及Ⅰ期子宫癌的MR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在我院行MR检查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内膜息肉和Ⅰ期子宫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为Ⅰ期子宫癌,16例为子宫息肉,对其进行MR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等分析。结果在T2WI,16例子宫息肉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且在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在T2WI,18例为Ⅰ期子宫癌表现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在DWI呈高信号,强化方式为快进慢出型。结论经研究得出,对于Ⅰ期子宫癌及子宫息肉的诊断及鉴别方面,MRI具备较大的诊断价值,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于我院治疗子宫息肉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人。实验组行宫腔镜手术辅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行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65%,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5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子宫厚度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左炔诺孕酮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子宫炎患者的综合个体化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子宫炎年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都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共治疗观察14d;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个体化护理方法,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饮食干预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腔区隐痛、经期下腹坠胀与分泌物异常的消失时间等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个体化护理在子宫炎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个体化护理 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 饮食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增殖症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本次选取子宫增殖症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分析病理诊断特点。结果单纯性增生,占91%,腺体增增生显示,大小不等,大于中晚期正常增殖期腺体密度,存在囊状扩张情况,腺上皮类似于中晚期正常增殖期腺上皮,核分裂像呈增多表现,呈假复层柱状,间质有增生征象。单纯性增生有不典型增生伴发本组1例,在单纯性增生所具备的组织学基础上,有腺上皮的异型合并。复杂性增生共3例,对腺体观察,呈密集且增多显示,腺体形状表现为不规则状,分支较为复杂。复杂性增生有不典型增生伴发本组共5例,在复杂性增生组织所具有的组织学基础上,有腺上皮异型合并,细胞排列呈复层表现,核深染,增大,呈圆形、卵圆形。结论子宫增殖症在临床以围绝经期妇女多见,通常依据病理检查进行确诊,年轻未生育按不典型增生诊断的女性,需慎重采用手术治疗,可应用保守方案,定时复查,根据情况再选择合理处理手段,以保留生育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增殖症 病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癌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子宫癌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并选取同期行子宫癌术后无复发的82例患者作为无复发组。结果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的淋巴转移、宫颈转移、宫旁转移、输卵管转移、韧带转移、腹水细胞学、肉眼分型、细胞分级、阴道转移以及病理类型等高危因素对比(p<0.05)。结论子宫癌复发主要受到临床期别、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组织学分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以及盆腔等高危因素影响,对子宫癌患者进行首次治疗时,要高度重视,治疗后定期随访,以便及早发现术后复发。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复发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子宫息肉的宫腔镜与B超诊断比较,对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为诊治子宫息肉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因子宫异常出血而行B超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0例,对其进行宫腔镜与B超两种方法诊断,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息肉95%的符合率要高于B超诊断的75%符合率,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显著有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方法相对于B超诊断来讲更为科学、有效、并且安全性高,可作为子宫息肉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B超 病理 妇科病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寻找一种有效快捷的早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宫腔镜应用于子宫癌的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本研究对2004~2010年收治的疑诊子宫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癌的确诊率达96.8%,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子宫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中神经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与疼痛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75例不同疼痛程度、不同分期的EMs患者(实验组)及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在位子宫NF、PGP9.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Ms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内异症分期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在位子宫功能层中PGP9.5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NF的表达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功能层PGP9.5的表达与患者VAS疼痛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GP9.5、NF在EMs各期患者在位子宫功能层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子宫功能层存在PGP9.5免疫反应的神经纤维分布,且这种神经纤维的分布与疼痛相关,但与EMs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性;EMs患者在位子宫功能层不存在NF免疫反应的神经纤维分布,提示EMs患者子宫功能层表达增多的神经纤维是新生的无髓神经纤维。

  • 标签: 蛋白基因产物9.5 神经丝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 VAS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其子宫的病理特点,以便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实验的198例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就患者的临床症状、内膜病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可知,发生子宫病理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78.79%)显著高于子宫正常的患者所占比例(21.21%),数据对比P<0.05;就内膜病变类型而言,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发子宫增生的患者在所有病变类型中居于首位,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言,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痛经和月经量过多。结论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伴有子宫的病理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子宫病变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63例患者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子宫的病变特征。结果有10例患者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23例为单发肌瘤,40例为多发肌瘤,有5例子宫发生病变。结论子宫肌瘤会合并子宫发生病变,子宫肌瘤单发、多发与子宫病变没有关系,而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和子宫内变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多发性子宫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基础上联合刮宫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子宫息肉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息肉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子宫息肉复发率为11.90%,观察组子宫出血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子宫出血复发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子宫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基础上联合刮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息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子宫内膜电切术 刮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