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头旋转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枕后位难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根据收治的时间不同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胎头旋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经过胎头旋转治疗后,顺产率为94.00%,产后出血率为8.00%,产伤率为6.00%,新生儿评分(8.31±1.20)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旋转在枕后位难产产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顺产率,降低母婴双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轴向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轴向法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操作,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70.0%及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及90.0%(P<0.05)。结论肩关节轴向法疗效优于传统常规手法的疗效,它可明显减轻患者肩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粘连期肩周炎 轴向拔伸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的GW评分优良率达到91.43%,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给予桡骨远端骨折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需手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手法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仰卧位整复手法和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符合既定标准的颈椎病患者,将其划分为针刺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两组患者各有100例。采用仰卧位整复手法对手法治疗组进行治疗,采用在颈部的压痛点作针刺治疗的方式对针刺治疗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手法治疗组达到了98%的总有效率,针刺治疗组达到92%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针刺治疗以及仰卧位整复手法治疗两种方式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使患者上肢麻木以及颈项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得以恢复。采用手法治疗的方式还可以使患者的颈部软组织痉挛得以缓解,对颈部内外平衡的充电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对锥体活动阶段的对应关系进行调节,使椎体小关节的粘连得以松解。

  • 标签: 颈椎病 手法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斜板推拿法治疗后,对其椎间盘、神经根的比邻关系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了46例,在我院接收了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施以斜板推拿、常规推拿,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应用了斜板推拿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在椎间盘突出的回缩,以及神经根的形态学变化中,较之对照组,变化显著,组间各项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种推拿法,对于患者的椎间盘、神经根比邻关系有着改变的作用,其会出现形态学的回缩变化,对于疾病治疗发挥着作用。

  • 标签: 拔伸斜板推拿法 颈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 神经根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仰卧位理筋手法联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仰卧位理筋手法联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有10例临床治愈,17例好转,其总有效率为90%,相较于牵引对照组的6例、18例及80%,手法治疗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理筋手法联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可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理筋手法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15岁以下儿童指肌腱损伤的修复治疗临效果。方法排除皮肤缺损、血管断裂、屈肌腱损伤患儿,选取指肌腱撕裂患儿共50例53指。治疗方法均为伤后24小时内行指肌腱一期修复。治疗效果用ASSH(美国手外科)手指活动能力评定和Miller’s疗效评价系统评定。平均随访时间是2.1年。结果术后患指ASSH评定98%患儿为优良,Miller’s疗效评价95%优良。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仍有17%患儿存在手指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 标签: 伸指肌腱 儿童手外伤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取前侧入路松解治疗肘关节屈曲萎缩的效果,并对术后早期持续被动功能(CPM)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回顾77例采取前侧入路松解治疗肘关节屈曲萎缩患者的手术、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77例肘关节活动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手术前后最大主动伸直位以及屈曲位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CMP与未使用CMP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前侧入路松解萎缩的肘关节前关节囊治疗肘受限安全、有效,且术后早期使用CPM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

  • 标签: 伸肘受限 肘关节松解术 CMP 活动范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的疗效,探讨非翻转法钢板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Nuss手术的患者,均采用无胸腔镜辅助下植入矫形钢板,术后2年取出矫形钢板,其中翻转后取出2例,非翻转法取出6例,尚有7例术后不到2年未取出。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手术,手术时间(40±15)min,出血量(30±10)ml,未发生心脏损伤、切口感染、血气胸等近期并发症。8例取出矫形钢板者,翻转法取出2例,均发生术后气胸,穿刺抽气后痊愈,非翻转法取出6例,未发生术后气胸等并发症。结论无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和非翻转法钢板取出术具有创伤更小、操作更简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胸腔镜 Nuss手术 漏斗胸 钢板取出术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病人临床用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在护理工作中,提高针技巧,避免局部的出血、皮下瘀血、疼痛或投诉等不良反应,从而达到下一次输液时能够较好的选择血管、未造成血管损伤的目的。

  • 标签: 静脉输液 拔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肩周炎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5例,治疗组6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TDP照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效率为16.9%,总有效率为56.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罐法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拔罐 肩周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关闭调节器反折头皮针软管先慢后快针与常规采取的针法,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皮下淤血、出血、针头滴血等方面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后不关闭调节器,反折头皮针软管先慢后快针,对照组采取常规针方法。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皮下出血、针口出血、回血及针头滴血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先慢后快针法对保护静脉、提高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患痛苦、促进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拔针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槌状指改良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20例新鲜槌状指采用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并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优良率95%。结论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槌状指 止点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方法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导尿,术者在宫缩间歇期手握胎头上托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宫缩时嘱产妇屏气向下用力,同时助手从腹部配合同方向推移胎儿背部,胎头下降不再回转时再慢慢松手。结果徒手旋转胎头术38例,成功30例,成功率78.94%;失败8例,失败率21.06%。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8分26例,4~7分4例。结论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6~7cm,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

  • 标签: 徒手旋转 处理 头位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