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的核心思想就是“治病”,“治病”的理论指导着中医养生保健和临床实践,近年兴起的基因检测技术充分证明了中医“治病”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二者从宏观及微观两个不同层面诠释预防观念并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

  • 标签: 中医&ldquo 治未病&rdquo 基因&ldquo 治未病&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液化前肝脓肿的CT表现,提高治疗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液化前肝脓肿的CT资料,使用GElightspeedpro单排CT机扫描。结果CT平扫均为低或稍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周围强化征(4例)周边多囊征(3例)花瓣征(3例)延迟强化征(5例)。结论液化前肝脓肿CT平扫无特殊征象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 标签: 肝脓肿 未液化前 CT增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的原因和临床处理方法以及对母婴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6例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产妇和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周至34周产妇分成A组(n=10),35至36周产妇分成B组(n=56),分析不同孕周产妇的处理办法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和B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出现围产儿死亡、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可以根据不同孕周采取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临床治疗及母婴结局。方法对110例足月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28-34+6周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与35-36+6孕周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所产下的婴儿其窒息、感染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炎、双胎、臀位、不良孕产史等是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因素;围生儿的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对不同孕周足月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孕28-34+6周胎膜早破产妇,宜采取期待治疗,以达到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治疗 围生儿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治病是预防保健的重要的方法,其理论基础雄厚,经验丰富,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中医保健养生是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已达到延年益寿目的。

  • 标签: 中医治未病 保健养生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及不同孕周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发病原因、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病死率。结果感染仍然是导致足月胎膜早破最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并发症及病死率随胎龄增加,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对足月胎膜早破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给予促胎肺成熟、预防性抗感染、抑制宫缩延长孕周等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结果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堵闭术后3月达100%。结论经导管堵闭法治疗患儿PDA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堵闭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分娩方式、处理、妊娠结局及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99例,其中孕28~33+6周为实验组A,孕34~36+6周为实验组B,孕37周以上胎膜早破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导致pPROM易发因素中以不明原因、头盆不称、生殖道炎症为主;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孕37周以上产妇剖宫产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头盆不称和生殖道炎症等关系密切,但大部分患者原因不明,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胎儿所处的危险性大小来决定。

  • 标签: 未足月 胎膜早破 分娩方式 早产儿结局
  • 简介:摘要“治病”思想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在“治病”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不仅在继承《内经》、《难经》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治病”思想,而且对后世医家完善和发展“治病”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伤寒论 治未病 张仲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病先防”与产后摄身,“既病防变”两方面阐述了“治病”在产后疾病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产后摄身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闭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与动脉导管闭合的早产儿相比而言,动脉导管闭的早产儿更可能会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并且其死亡率也高于前者。本文旨在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总结出早产儿动脉导管闭的治疗策略,为全面推进早产儿动脉导管闭的治疗进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治疗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对破裂型宫外孕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本研究中将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3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破裂型宫外孕患者30例纳入研究,设置为破裂型宫外孕组。选择同期检出破裂型宫外孕合并宫内假孕囊患者10例设置为假孕囊组,将另正常宫内早孕者30例纳入研究,设置为宫内早孕组。三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阻力指数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破裂型宫外孕组检出血流平均速度为(18.57±2.16)cm/s,明显低于宫内早孕组(P<0.05);阻力指数为(0.45±0.03),明显高于宫内早孕组(P<0.05)。假孕囊组检出血流平均速度为(9.15±1.82)cm/s,明显低于破裂型宫外孕组(P<0.05);阻力指数为(0.75±0.05),明显高于破裂型宫外孕组(P<0.05)。结论超声对破裂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确切,可支持早期诊断,在鉴别真假性孕囊方面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未破裂型宫外孕 超声 临床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近三年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共200例,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基础护理、胎心监护和用药指导等措施对孕妇进行护理,同时研究其护理效果。结果200例孕妇中,末期待安胎治疗者102例,孕周34~36+6周,包括积极引产和临产处理各有32例和70例,平均新生儿Apgar评分(8.7±0.9)分,胎儿存活100例,占98.04%,2例(1.96%)护理期间胎死宫内,后给予引产处理。余者98例孕妇孕周在28~33周之间,经积极护理后孕周延长,符合期待安胎治疗要求,胎儿娩出后均转至病房监护,预后良好,新生儿存活率达100%(98/98)。200例孕妇护理期间均未发生产褥感染。结论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实施积极、规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加强普及。

  • 标签: 胎膜早破 孕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已婚育妇女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处理的最佳方式。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门诊及产科住院的180例患者子宫肌瘤的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孕前行肌瘤剔除术为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为对照组Ⅰ。另外妊娠90例患子宫肌瘤已婚妇女对照组Ⅱ。追踪其妊娠结局及分娩期情况,比较三组妊娠并发症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先兆流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15.6%、1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的4.4%、3.3%,对照组Ⅱ3.3%、2.2%;观察组剖宫产率为80%,对照组Ⅰ为76.7%,对照组Ⅱ为36.7%,观察组与对照组Ⅱ比较及平均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与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婚育妇女在孕前发现子宫肌瘤严重时可导致一定的不良影响,若在发现子宫肌瘤时及时采取剔除术可大大减少不良影响。

  • 标签: 子宫肌瘤 妊娠 子宫肌瘤剔除术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也是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我国经过积极开展疟疾防治工作,现基本已无当地病例,但近年来四种疟疾均有输入病例。2013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分别检出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原虫。通过镜能够及时发现疟原虫。本文简要讲述了薄血膜和厚血膜的制作方法,并陈述了疟原虫类型及疟原虫临床分期,最后疟原虫镜及鉴定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提高疟原虫镜及鉴定水平。

  • 标签: 疟原虫 镜检 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