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离心时间,标本放置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标本所能影响的的检验结果分别进行观察,并同时对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提示离心则需要时间,放置时间不能过长,溶血标本不能做凝血项目的检测,要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标签: 凝血检测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对当前我国医院中影响血凝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2013年门诊和住院部共100例患者进行血凝实验,并在血凝检测出来,结果中有可疑的患者,对主管医生以及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和回访。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影响血凝检测结果的主要原因中有样本的采集以及样本的处理、以及检验师已经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能够对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就必须要对在检验环节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进行控制。

  • 标签: 血凝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凝血四项检测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初步诊断、患者术前准备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检测数据准确率,文章就标本采集、仪器试剂、检测人员水平等对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学习价值。

  • 标签: 凝血四项 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浆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就目前已知的可能影响单采血浆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单采血浆过程不能只单纯注意采集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和一次性使用耗材其理化、生物和免疫学方面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献浆者的一些并发症及对原料血浆的影响;结论应当进一步探究单采血浆质量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保证献浆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血液制品的质量。

  • 标签: 单采血浆 原料血浆 血液制剂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双抗原夹心法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在不同血清、不同孵育方式、不同血清量、不同孵育时间及显色终止后不同时间段比色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对HIV抗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同血清量、不同孵育时间及加终止液后不同时间段比色。结论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清量减少、孵育时间缩短及加终止液后的比色时间延长等。

  • 标签: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状况及影响其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因素。方法以问卷方式随机选取110名孕产妇进行调查,了解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并多变量分析影响孕产妇早期接受艾滋病检测因素。结果选取的110名孕产妇中妊娠期间接受艾滋病检测的有101名(91.82%),其中35名(31.82%)孕产妇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13名(11.82%)孕晚期接受艾滋病检测,53名(48.18%)住院分娩时接受艾滋病检测。经多变量分析,影响孕产妇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因素主要有年龄、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艾滋病相关知识政策、妊娠期间是否获取艾滋病检测信息及孕产期是否咨询艾滋病检测等。结论艾滋病具有极大危害性,孕产妇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有利于及时对孕产妇和分娩婴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同时根据影响孕产妇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可有效提高孕产妇孕早、中期艾滋病检测率。

  • 标签: 孕产妇 艾滋病 感染 检测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2015年1月至6月)和观察组30例(2015年7月至12月),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指端末梢血糖,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进行血糖水平。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操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并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保养。对比观察两组血糖检测结果准确性。结果影响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患者心理因素、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影响、仪器因素等。对照组患者的末梢血糖及静脉血糖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末梢血糖及静脉血糖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多方面,而系统的科学干预措施是确保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快速血糖仪检测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血糖检测 准确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对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影响因素,探讨门诊由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主动咨询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系统抽样方式对1000例门诊患者自愿接受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就诊者求医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既往HIV主动咨询检测情况、HIV主动咨询检测认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在门诊由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影响因素和可行性。结果1000例患者中共有564人听说过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32人曾经接受过HIV检测,但无HIV检测案例在检测前接受过常规主动咨询检测。经过对人群进行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介绍后,861人同意接受检测。结论迫切需要在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宣教,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对提高HIV感染风险预防意识,增强HIV感染患者的生存信心和减少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服务 系统抽样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以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初步得出本实验室G6PD缺乏患者的活性范围;探讨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速率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集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标本共4625例,采用速率法测定G6PD活性,随机抽取640例标本采用美兰法及荧光斑点法做对照。结果(1)本实验室用速率法检测G6PD缺乏的活性范围为<600U/L;(2)速率法检测G6PD的阳性率为6.72%;(3)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美兰法,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实验室G6PD缺乏的活性范围略高于说明书的参考值;(2)速率法测定G-6-PD酶活性阳性率6.72%,但阳性结果一定要进行复查,以防假阳性;(3)速率法与美兰法检测G6PD,结果有明显差异。

  • 标签: G-6-PD速率法美兰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耗氧量是饮用水中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是否超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氧化还原机理较复杂,要准确测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分析了水样的保存方法、三角瓶的预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通过严格控制加热时间、滴定温度和速度、水浴温度以及试剂的酸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对相应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总结出为提高实验准确度而采取的严格控制的指标范围,提出了几项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供从事一线耗氧量测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 标签: 饮用水 耗氧量 检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05麦氏单位(含白色假丝酵母菌1×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16.2)ug/L,氟康唑组(97.3±16.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2.5)ug/L,氟康唑组(6.7±2.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真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测定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又对其中的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测定值与直方图不符、MCV(平均红细胞体积)<70f1、血小板计数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的约合三千余例进行目视显微镜计数或采用其它方法重新采血计数。结果血小板抗凝剂,小红细胞数量、试剂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标本放置时间、血小板体积异常等均可影响正确计数血小板数量。结论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直方图进行判断,

  • 标签: 血小板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的最佳因素。方法用德国BE的康派X血凝仪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在不同抗凝剂、不同试管、不同操作技术相应的PT、APTT、TT、Fib值。结果血液和枸橼酸钠之比为19与15存在差异,19为好;玻璃管与硅化和塑料试管相比影响检测结果;技术熟练者与技术生疏者操作的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检测PT、APTT、TT、Fib时要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忌用玻璃管,操作者熟练后在操作。

  • 标签: 凝血四项 血凝仪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50例志愿者行静脉血常规检查和末梢血常规检查,对志愿者末梢血常规值和静脉血常规值比较和分析。结果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末梢血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和白细胞采集后半小时、2小时内参数值与即可测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6小时后,血小板与采集即刻值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很多因素能够血常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对患者行静脉血常规检测并于2小时内进行测定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病人新鲜尿液265份,分别用DJ-8301型尿沉渣分析仪及镜检法检测尿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再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准确性的因素。结果通过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64例,假阳性13例,假阳性率为20.31%;白细胞阳性72例,假阳性16例,假阳性率为22.22%。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主要因素有结晶(草酸钙结晶)、酵母样菌及细菌等,而上皮细胞、滴虫、大量细菌等均会造成白细胞假阳性率。结论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的红、白细胞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该仪器无法完全替代镜检法,在临床中应将两者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尿红细胞 尿白细胞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微生物检测探析本地区农村生活用水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本地区井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样本共1265份,并运用微生物检测法分析水质状况。结果1265份水样检测样本中仅有822份合格,其水样合格率为64.98%;微生物单项检测中,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5.89%、70.83%、69.25%,菌落总数的合格检出率最高,大肠菌群的最低。结论农村生活用水已经受到了微生物的严重污染,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水污染问题,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 标签: 农村 生活用水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中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与控制分析。方法对4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测研究,统计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体检人员的RBC(红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WBC(白细胞计数)与Hb(血红蛋白)指标有明显变化,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抗凝剂的配比为血常规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血常规中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合理选择抗凝剂配比,缩短标本存放时间,以提升血常规检测质量。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测 质量 影响因素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