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临床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需静脉输液能合作的患者,常规组穿刺时采用常规握拳法;对照组穿刺时采取手部自然放松下垂方法,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背浅静脉穿刺时,患者手部自然放松下垂静脉容易充盈,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

  • 标签: 静脉输液 手背浅静脉 手部自然放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儿母亲进行心理疏导,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后期跟踪随访等多项干预措施,切实落实母乳喂养的细节及可操作性,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148例,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母亲由主管医生与其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以及坚持后期随访等多项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告知病情及母乳喂养的知识,分别对两组早产儿生后1个月、2个月,4个月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例数及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生后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为24.3%,2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为39.2%,4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56.7%,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51.4%,自生后2个月时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实验组及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均较4个月时有所下降,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母亲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宣传坚持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及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尚需进一步努力。

  • 标签: 提高 早产儿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天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患双方做好准备措施,使其血管充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根据留置针穿刺不同部位,采取相应方法使血管充盈。结果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论冬天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虽有一定难度,但是操作前采取让血管充盈的方法,就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冬季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 穿刺前准备 血管充盈 成功率
  • 简介:摘要外周浅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如何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多年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并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现将近年来部分有关如何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和技术改进作一综述。

  • 标签: 浅静脉 穿刺 成功率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门诊输液室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技能培训、组织业务学习和定期考核、参加医院实践技能操作比赛等方法相结合,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施后一次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0.05),二次成功率和多次成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本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理穿刺一次成功率,增进了护患关系,是一种临床可取方法。

  • 标签: 提高 门诊输液室 静脉穿刺成功率 方法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濮阳县2010年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随机抽取徐镇镇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后的儿童50名进行免疫成功率监测,并在该镇分4个街道分年龄组随机抽取163名健康人群进行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50名儿童麻疹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为100%,18岁以上人群的阳性率为98.63%,13-15岁人群的阳性率为92.59%,5-6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1.25%,2-3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9.66%,平均免疫成功率为92.68%;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免疫水平虽然有所差距,但是濮阳县的麻疹免疫屏障已经基本形成。

  • 标签: 麻疹疫苗 免疫成功率 免疫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方法我院从2010年6月到2012年5月共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患者是56例,对其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患者52例,所占的比例是92.9%;PTCD的中期疗效为显效的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48.1%,有效的患者是27例,所占的比例是48.2%,无效的患者是4例,所占的比例是7.1%。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可以有效降低黄疸,要想保证中期的疗效,有必要做好引流工作,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术前病例的调查,掌握手术的适应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手术成功率 中期疗效
  • 简介:摘要手术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必要手段,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机体的有效循环是顺利进行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大面积烧伤后由于机体表面破坏严重,血管塌陷,可供选择的血管很少,只有非烧伤区的血管可利用。又由于手术过程中出血多,创面滲液多,病人病情危重,必须做到快速大量静脉补液。即使选择普通静脉穿刺成功也常因静脉细,针头型号小而不能达到补液目的甚至发生液体外滲。因此,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进展及麻醉效果。由于颈部的解剖特点在发生烧伤时受功能体位保护而不易于将其损伤,且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采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发生液体外滲少,输注时间长,易固定,补液速度快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少等优点。静脉留置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已广被泛应用于临床。我院选取2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烧伤面积达90~95%,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率100%,手术于5~8小时内顺利完成,无一例因静脉补液受阻影响手术进展。采用颈外静脉留置穿刺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穿刺技术,防止穿刺失败而延误手术。此外,病人于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肝素帽封管,返回病房后继续开放该静脉通路进行补液给药。经过对颈外静脉留置穿刺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配合成功率的临床研究,认为该技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外静脉 留置针穿刺 大面积烧伤 手术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苏现场对心搏骤停患者采用冰帽进行头部保存性低温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复苏成功率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09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符合心搏骤停的患者。患者根据发病日期单双日随机分组早期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早期低温治疗组患者在确定发生心搏骤停后即刻立即予以冰帽低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于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给予冰帽治疗。两组均接受心脏按压、人工通气、电除颤等复苏、复苏药物使用等复苏措施。结果早期低温治疗组16名患者自主循环恢复12例,占75%,对照组则仅4例,占25%。早期低温治疗组16名患者中有6名(37.5%)存活出院,对照组16名患者中则仅有2名患者存活出院(12.5%),低温治疗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复苏现场进行头部保存性低温治疗,预期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和改善复苏后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现场头部保存性低温治疗 心搏骤停 复苏成功率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