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中暑现场抢救经验。方法对中暑病例现场给予降温退热、解痉镇静、吸氧、输液等综合有力措施并及时后送。结果均抢救成功,无明显不良后遗症。结论对中暑患者要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现场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 标签: 重症中暑 现场抢救 综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2011年间100例院前急救病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经过医护人员的现场密切配合,对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死亡率,使病员机体损失减到最低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配合是院前急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车祸现场处理及护理措施的探讨,去对车祸现场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及总结。一般,在车祸的现场护理处理以及前期护理的安全隐患很复杂,这时候救护人员必须要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从而最大限度的拯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车祸 院前 处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高海拔对急性高原病的现场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在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症状、体症基本消失时间4h—3d,明显缓解率100%,126例在现场治愈,38例脑水肿并肺水肿或病性笃重反复者,在病情稳定后转入低海拔医院治疗(经治疗3—7d全愈出院),治愈率100%,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高原现场及时予以持续高流量吸氧、使用足量莨菪碱类药物、地塞米松、脱水剂及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是挽求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加强高原病知识培训和注重巡诊是早发现、治轻防重的日常措施;就地治疗为主与必要的转运治疗有机结合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的态度以及影响护生实施现场救护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198名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态度的调查。结果分别有21.1%、62.2%、15.3%、0.01%的护生表示肯定会、可能会、可能不会、肯定不会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结论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的意识较差,在急救护理学习中,护生应该注重急救意识和急救态度的培养,参与有效的现场救护实践,体验救护经历,增强角色意识和心理护理水平,成为交通事故伤现场救护的积极参与者。

  • 标签: 护生 交通事故伤员 现场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变异指数得分法(VIS)和临床化学能力对比试验(PT)两种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找出既适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又符合我国基层乡镇卫生院实际的评价标准。方法收集某县17所乡镇卫生院的ALT检测现场调查结果,对其运用上述两种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7家乡镇卫生院实验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PT法合格率为70.6%,VIS法合格率达88.2%。结论VIS法和PT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合CLIA’88中PT可接受范围和CCV计分法,使两个标准合二为一,以CLIA’88的PT最大可接受范围限值确定为新CCV法的及格限,即确定新的CCV值为13.3,使用CCV法的计分法直观、传统的表示,这样两法合一,发挥各自的优点,并使两法的判断结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来,利于临床的解释和合理使用。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现场调查 VIS法 PT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苏现场对心搏骤停患者采用冰帽进行头部保存性低温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复苏成功率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09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符合心搏骤停的患者。患者根据发病日期单双日随机分组早期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早期低温治疗组患者在确定发生心搏骤停后即刻立即予以冰帽低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于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给予冰帽治疗。两组均接受心脏按压、人工通气、电除颤等复苏、复苏药物使用等复苏措施。结果早期低温治疗组16名患者自主循环恢复12例,占75%,对照组则仅4例,占25%。早期低温治疗组16名患者中有6名(37.5%)存活出院,对照组16名患者中则仅有2名患者存活出院(12.5%),低温治疗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复苏现场进行头部保存性低温治疗,预期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和改善复苏后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现场头部保存性低温治疗 心搏骤停 复苏成功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放射技术是一种依据物理学原理所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手段,而医学影像技术则是医学物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技术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及物理学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X线、超声、MRI、CT、手术摄影和电子内窥镜等影像信息,这些技术手段是对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功能以及诊断疾病、脏器形态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的对放射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医疗设备数字化的不断完善。

  • 标签: 放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数字化 发展
  • 简介:摘要放疗是利用辐射能对生物组织作用的生物效应作为临床治疗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对治疗的局部起作用而且对组织损伤没有选择性。这种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放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放疗 技术 分类
  • 简介:摘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清洁灌肠 治疗 肠镜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临床上诸多常见疾病诱因以及并发症中真菌感染占有重要的比重,真菌感染主要包括皮肤病、眼科疾病、泌尿生殖疾病、耳鼻喉科疾病以及肺部感染等。最近一阶段在心血管疾病以及艾滋病等疾病中也发生了合并感染的一些临床案例。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都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形态学观察、生化检验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对真菌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与技术改革发展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3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8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内测锁定加压钢板(LCP钢板)固定,研究患者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mippo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和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而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则明显缩短,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优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显著提高,差的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并且在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胫骨 骨折 mippo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介绍VSD技术在褥疮中的使用方法,为临床的治疗、理论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我院12例使用VSD技术治疗褥疮的病历,总结VSD技术对软组织修复的临床特点。结果取得了比传统方法更优良的效果。讨论VSD技术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效果优良。

  • 标签: VSD技术 褥疮 修复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和家属对生育期望值的提升。面对不断攀升的剖宫产率,很多生育过的妇女(妈妈、奶奶们、也包括我们这些助产士)在心中常常纠结一个问题,现在的女人连生孩子都不会生了吗?难道真是生活好了,孩子超大了吗?剖宫产照样有足月小样儿的孩子。难道是我们产科的服务模式出现了偏差?五年前我院接受了陪产技术(导乐分娩)的理念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成效显著。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些存在的不足,提出来与同仁们共享。

  • 标签: 助产士 陪产技术 优势 不足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对该护理技术的培训及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探讨PICC护理技术的培训及管理要点,提高技术的安全性,保障正常使用,预防并发症的发作,更好的利用和使用医疗资源。

  • 标签: PICC护理技术 培训 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