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在脑血管死亡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法医学鉴定中心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脑血管致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尸体临床资料和剖验记录,分析法医学鉴定的结果情况。结果脑血管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构成比最高、20~30岁次之,0~10岁最少;构成比较高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并以冬季死亡率最高,春季最低;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除了神经系统病变之外,还可见其他病理改变,最为常见的是冠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结论法医工作者通过剖验尸体可了解出血位置和死亡诱因,熟悉并掌握脑血管和死亡诱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以医学鉴定,从而降低死亡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法医学 脑血管病变 死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下肢血管的患者,根据WagnerDF分级标准,将不同病变程度者分为轻度组(50例,0~2级)和重度组(50例,3~4级)。轻度组和重度组入院后均给予CTA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观察项目为钙化、斑块);两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钙化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下肢血管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技术,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下肢血管不同节段及横截面,特别是对于观察腔内和腔外病变,如钙化和斑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CT 下肢血管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例正常无病变,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患者脑内动脉瘤,2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一侧椎动脉狭窄,9例一侧椎动脉纤细,3例一侧颈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型,1例后交通动脉增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位去观察病变的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颈部血管病变 64 排螺旋 CT CT血管成像(CTA)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ABI,按ABI分为2组A组(ABI<0.9,n=104例),B组(1.3>ABI≥0.9组,n=56例)。同时检测UA、HbA1c、TG、CHO、H-CRP、Hcy。结果A组UA、HbA1c、TG、CHO、H-CRP、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间血UA、HbA1c、TG、CHO、H-CRP、Hcy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UA、HbA1c、TG、CHO、H-CRP、Hcy水平较高,提示UA、HbA1c、TG、CHO、H-CRP、Hcy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的危险因素,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生坦对肺间质纤维化(PIF)大鼠肺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和治疗组(T组),n=8;予博来霉素建立PIF模型;T组于第2天始予波生坦(100mg/kg.d)灌胃治疗,C、F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光镜下观察肺血管理改变。结果1.C组、F组、T组血浆ET-1分别为0.11±0.04、0.41±0.13、0.27±0.04(ng/m1);2.F组比较于C组明显升高,(P<0.05),波生坦治疗的T组较F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肺血管理C组大鼠血管内皮完整,基底膜线状连续;模型F组血管外肺泡充填大量炎性细胞,多处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内膜结构不清甚至断裂,管壁明显增厚,部分闭塞;治疗T组较F组肺血管内皮相对完整,血管平滑肌增殖及管腔狭窄明显减轻。结论波生坦可以通过拮抗并降低ET-1水平,减少肺血管损伤,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 标签: 波生坦 肺间质纤维化 肺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TOF-MRA(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脑血管的各自优势。方法对25例疑似脑血管患者,进行TOF-MRA和3DCE-MRA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中,有2例患者未能配合作TOF-MRA检查,而只做了3DCE-MRA检查,其余病例TOF-MRA检出率略高于3DCE-MRA。结论T0F-MRA对脑血管的显示优于3D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的方法;而3DCE-MRA检查耗时短,对一些配合不好的患者有着独特优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障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的彩超诊断结果。方法选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施以彩超检测双下肢动脉血管形态监测,其中包括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足背动脉几个部位,观察各血管的内壁以及斑块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及血流彩色充盈情况,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同一时间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和健康的患者IMT(内中膜厚度)以及PI(硬化斑块指数)数值进行对比。结果所检查患者中一共有243例患者被彩超诊断得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症状,其中包括血管硬化、内膜增厚等情况,病情检测确诊率高达81.0%。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下肢血管,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彩超诊断 确诊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80例。另选择同时期本院接收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共40例,两组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踝肱压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检出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2型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1.25%,检出准确率为83.82%,高于踝肱压指数检测15.00%、17.65%,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67.50%,狭窄检出率15.00%,闭塞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50%,0.00%,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通过对病变位置、阻塞性质、病变长度等评估,实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和欧洲卒中会议上,再次提出了“小血管引起大问题”的论点。脑小血管的研究成为当今国际卒中界及国内脑血管的研究重点。本文简单对脑小血管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的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踝肱指数(ABI)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ABI均与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点是糖尿病下肢血管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前列地尔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ABI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本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掌握情况,对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何正确控制血糖、足部日常护理、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处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化指标,对于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护理 健康教育 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98例,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但没有糖尿病的患者9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斑块以及厚度、管腔狭窄以及闭塞情况、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硬化斑块、狭窄以及闭塞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的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中出现硬化斑块、狭窄以及闭塞情况的较多,患者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明显。结论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诊断糖尿病下肢外周血管(PAD)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测定糖尿病患者的双侧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采用3个比值中数据最低者为ABI值。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后,观察糖尿病与ABI的关系。以ABI<0.9或大于1.30为异常。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约75%踝肱指数(ABI)在异常范围之内。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是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有效手段,对糖尿病下肢血管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踝肱指数 下肢血管病变 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血管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与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诊断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03%。结论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具有安全性、准确度高等特点。

  • 标签: 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设为观察组,择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血管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与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股、腘、颈与足背动脉均明显较对照组血管内径小、血流量少与频谱宽度大,组间差异均较显著(P<0.05)。结论临床予以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为病症的尽早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微血管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进行评估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中所就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未出现微血管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43例存在有微血管患者,视为观察组。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上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微血管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糖尿病患者存在有较大差异,临床可借助该指标对出现微血管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的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中西医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微血管患者中选出10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无微血管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患者多伴有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临床上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作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发生以及进展中的重要评估指标,定期进行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及时早期预防微血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