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产广β-内酰胺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568株,对其展开耐药性检测,而后经CLSI推荐方法检测ESBLs酶,并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氨曲南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568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菌207株,检出率为36.44%,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大肠埃希菌发生明显增强(P<0.05)。结论临床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尤其是产ESBLs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抗菌药物予以合理应用,及时展开细菌试验和药敏试验,从而改善抗感染治疗效果。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药性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目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G-)杆菌菌种分布及产广β-内酰胺(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情况,分析产酶菌耐药谱特征。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对革兰氏阴性(G-)杆菌进行鉴定,对可疑产广β-内酰胺(ESBLs)、头孢菌素酶(AmpC)的菌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和三维试验法进行两种酶的表型确证,再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单产ESBLs、单产AmpC酶、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细菌分别为175株(43.8%)、54株(13.5%)和30株(7.5%)。ESBLs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最高,为60.3%;AmpC酶检出率在阴沟肠杆菌中最高,为46.7%。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3%、26.3%和33.1%;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7%和29.6%;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G-杆菌产ESBLs、AmpC酶率较高,该类菌对大多数新型广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 标签: 革兰氏阴性(G-)杆菌 ESBLs AmpC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广β-内酰胺及其耐药性。方法在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胸腔积液、胆汁、脓液、分泌物、中段尿以及胆汁、痰、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244株和大肠埃希菌311株,全部菌株均为非重复菌株。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所用质控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共计分离出244株,检出155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菌,检出率为63.52%,大肠埃希菌共计分离出311株,检出162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检出率为52.09%。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以及交叉耐药性,对产ESBLs菌株及时进行报告并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能够使细菌耐药性产生得到延缓,可使耐药菌株播散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我院送检标本光谱β—内酰胺菌株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NCCLLS推荐的确证实验对临床分离的19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ESBLs鉴定,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共检出产光谱β—内酰胺菌株42株,检出率21.4%,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20.6%、23.7%及16.7%。检出菌对青霉素均耐药。多数对头孢三代抗生素耐药率>80%,对磺胺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也在60%以上。而氨基糖甙类对产ESBLs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亚胺培南对所有菌表现出较强抗菌作用。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大量应用是产生ESBLs菌的主要原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是产ESBLs菌株临床治疗有效的药物。

  • 标签: 超光谱&beta &mdash 内酰胺酶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MDRPA)产出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3种主要β-内酰胺(金属β-内酰胺广β-内酰胺和AmpC酶)的产出状况。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株,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广β-内酰胺、AmpC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3种酶的表型确证。结果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MDRPA31株,β-内酰胺产酶率为30.6%(55/180),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的占18.9%(34/180),产AmpC酶的占12.8%(23/180),产广β-内酰胺(ESBLs)占5.0%(9/180);药敏试验中,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L-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临床常用抗生素,产酶菌较不产酶菌敏感性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本院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以金属酶最常见,其次为AmpC酶和广β-内酰胺;MDRPA产β-内酰胺率明显高于NMDRPA;产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MDRPA都有较高程度的耐药。

  • 标签: 金属&beta -内酰胺酶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AmpC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内酰胺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选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成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结果观察组44例中,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44例中,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及肺部症状平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内酰胺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beta -内酰胺酶抑制剂 小儿难治性肺炎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萄)β-内酰胺产生率和噬菌体之间的关系,掌握金葡菌在医院感染状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经APISTAPH条进行金葡菌鉴定,同时用玻片法及试管法凝固酶试验进一步确认,用头孢销噻吩纸片测定β-内酰胺,再用噬菌体进行吩型。结果金葡菌产β-内酰胺株占546株,噬菌体主要为Ⅰ群52A型;而β-内酰胺阴性的金葡菌53株,噬菌体主要为Ⅱ群3B型。结论医院感染的金葡菌主要以产β-内酰胺株为主,并与噬菌体型别存在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金葡菌&beta -内酰胺酶噬菌体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类抗生素的发展情况.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 抗生素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中年女性,因使用青霉素诱发SLE,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症状消失后,又因误用头孢菌素而致病情复发并加重。回顾总结该患者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发SLE的典型病例。据此提请大家注意中、青年女性使用该类药物有诱发SLE的可能,若出现相关表现,及早应对处理。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诱发 SLE
  • 简介:摘要培门冬酰胺是近年来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的新药。本文通过对我院20例应用培门冬酰胺化疗的ALL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明确护理要点。培门冬酰胺注射后90%患儿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一般在注射后7天左右降至最低点。此外还可出现过敏反应、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表现,严重者出血过敏性休克。因此,培门冬酰胺化疗过程中应警惕过敏反应。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血糖,做好饮食控制及对症支持治疗。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酰胺酶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安全性高、广抗菌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地位,不仅是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G+球菌感染时的首选抗生素。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长久以来其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尿蛋白定性化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尿蛋白测定结果为+++,随机分为4组,每组5例。分别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检测使用用药不同剂量的尿蛋白。结果静脉滴注80万U青霉素后1—12h尿蛋白检测结果没有变化;静脉滴注160万U青霉素后6—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3h尿蛋白检测结果有假阴性可能;静脉滴注320万U和640万U的青霉素后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6h尿蛋白检测结果会有假阴性可能。结论临床治疗中使用大量青霉素后短期内检测尿蛋白出现假阴性可能性大,应该在药物消除干扰后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尿蛋白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实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研究,进而对此类抗生素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2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临床上儿童与老年群体为ADR的高发群体,其反应多发于用药25min内,且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较于青霉素类高,且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异常。结论临床上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少见,且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很大威胁,故而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时应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并在初次使用时加强监护。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抗生素药物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率,提升治疗效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类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效果,但是由于该药物的特殊性,部分患者或许存在过敏反应,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对药物性质进行判定,基于该方式的优越性,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监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流动注射化学分析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进行探究。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流动注射技术 化学发光分析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分类、引起过敏反应的机理、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质控的现状和分析方法等研究情况。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是产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现在的质控的方法多为SephadexG-10凝胶色谱法,但其分离效果差,不能有效分离不同聚合度的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受制剂中辅料的干扰,近年又出现了TSK2000PWXL凝胶色谱法、LC-MS联用等新的分析手段。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高分子杂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旋门冬酰胺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jurkat细胞经左旋门冬酰胺处理前后的生长状态,Gimsa染色观察L-Asp处理前后jurkat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经不同浓度左旋门冬酰胺处理后的jurkat细胞的DNA片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经不同浓度门冬酰胺处理48小时后的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终浓度为1IU/ml、2.5IU/ml、5IU/ml、10IU/mlL-Asp均可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和死亡,L-Asp终浓度为2.5IU/ml时jurkat细胞凋亡率最高,死亡率随L-Asp浓度增高而升高;凋亡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断裂,凝胶电泳可见梯状条带。结论左旋门冬酰胺可以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细胞DNA发生片段化断裂,凋亡率与左旋门冬酰胺浓度有关。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白血病 细胞凋亡 jurkat细胞株
  • 简介:摘要观察左旋门冬酰胺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毒副作用并实施有效护理。方法对1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门冬酰胺药物化疗,门冬酰胺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键药物之一,并能提高疾病缓解率和患儿生存率但存在毒副作用。结果本组患儿病情缓解有效延长生存期。结论对应用左旋门冬酰胺的得患儿形精心护理,是减少毒副作用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 左旋门冬酰胺酶 毒副作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