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亦是迫使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停止继续服药或治疗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中的日益广泛应用,DILI的发病数量表明增加,甚至临床中已经出现了严重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有关报道。本文旨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的研究进展,现作如下简要综述。

  • 标签: 肝损害 研究进展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方法对7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CT及TCD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CT检查异常率为90.41%,对照组为4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研究组异常率为56.16%,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A,BA和MC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比较突出,主要是引起脑萎缩和脑血流速度下降。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患者 脑器质性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状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5例,均运用WAIS-RC量表(韦氏成人智力检测)进行认知功能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双相障碍组病人在数值倒背评分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的个数评分、错误的个数评分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双相障碍患者更为严重,这一特点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预后较双相障碍患者差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抗精神药物和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精神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药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非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抗精神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入组时有12例发生率窦速,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2例室上性早搏,占1.38%;2例室性早搏,占1.38%;12例ST-T改变,占8.28%;30例窦速,占20.69%,15例窦缓,占10.34%;3例传导阻滞,占2.07%;1例Q-T间期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对心血管系统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典抗精神药物 非经典抗精神药物 心肌损害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希罗达致肾损害的个案报道,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排除其他药物引起肾损害的可能,确定肾损害与希罗达有关。结果患者否认肾功能异常史,肾损害与服用希罗达时间关系明确,临床检查可排除肾脏疾病,且未同时服用其他肾损害药物,故患者本次肾损害考虑与服用希罗达有关。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过程中,应注意询问肾病史及监测肾功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 标签: 希罗达 不良反应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甲亢性肝损害及同期140例单纯性甲亢肝功能正常的临床资料。结果290例甲亢患者中发生肝损害150例,甲亢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1.29%。甲亢患者年龄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有关,即年龄越大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就越大,在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中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为86.34%。甲亢患者的性别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无关。甲亢患者的病程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有关,病程大于12个月的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最高,为79.7%,病程越长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越高。结论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率较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医生应该提高对甲亢性肝损害的认识并且及时诊断,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且预防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

  • 标签: 甲亢 肝损害 肝功能
  • 简介:摘要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器官,也是药物最易损害的靶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 标签: 肝脏 肝脏结构 损害类型 损害机理 胆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副伤寒甲肝损害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收治302例副伤寒甲临床资料。结果302例副伤寒甲患者有肝损害188例(62.3%),经抗炎、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均在1月内恢复正常,合并HBV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在肝损害预后无明显差别。结论副伤寒甲肝损害发生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但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氟伐他汀为他汀类降脂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少见的肌痛、肝脏损伤等。本文将近年氟伐他汀所致肝功能损害报道摘要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县位于沂蒙山区,恙虫病为当地多发病,本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为增加对本病的进一步了解,现收集我院自2013年9月-2017年12月18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97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恙虫病 器官功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疱疹病毒感染致多颅神经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方法对5例多颅神经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及采用更昔洛韦及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例中治愈3例,好转2例。结论疱疹性多颅神经炎以Ⅲ、Ⅵ、Ⅶ脑神经或Ⅸ、X脑神经损害为常见。抗病毒及激素治疗效果好。

  • 标签: 疱疹病毒 多颅神经炎 抗病毒 糖皮质激素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克次体感染(羌虫病)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半年来收治的36例立克次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心电图、胸部X片检查结果及有心脏损害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36例羌虫病患者中,28例(77.8%)有心脏不适表现,12例(33.3%)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升高,16例(44.4%)乳酸脱氢酶升高。31例(86.1%)出现心电图异常,5例(13.8%)X胸片检查示心脏扩大。立克次体感染致心脏损害大多恢复良好,仅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立克次体感染患者的心脏损害常见,且心电图异常较心肌酶升高多见,大多损害较轻,预后良好。

  • 标签: 立克次体感染 心肌酶 心电图 归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恶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病症治疗方案及效果,总结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7例病患,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病症改善情况。结果本次治疗有效1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66.67%。有效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较多,无效者中肾脏实质病变诱发的恶性高血压病患者较多。有效者与无效者在初始血肌酐水平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平均初始血压方面,初始收缩压有显著差异,P<0.05,舒张压无,P>0.05,治疗后,血压差异明显。结论恶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病患中原发性高血压为发病原因者疗效较高,而肾脏实质病变等继发高血压者疗效较差,总体治疗效果与患者初始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有关。

  • 标签: 恶性高血压 肾功能损害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晚期肝功能急性损害的病因,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疗的5例妊娠合并肝功能急性损害病例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1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2例是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AFLP),1例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急性脂肪肝,1例是HELLP综合症。其中有4例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占80%)。结论妊娠期肝功能急性损害的主要疾病有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HELLP综合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肝功能急性损害是少见的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尽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防治产后出血及感染。

  • 标签: 肝功能损害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HELLP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1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用药史,基础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以中药为最多,22例,占36.06%,其次为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16例,占26.23%;其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48例,占78.69%,胆汁淤积型8例,占13.11%,混合型5例,占8.20%;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乏力、纳差等;肝功能受损以ALT、AST、GGT和ALP增高为主。临床好转率为72.13%,治愈率为21.31%,病死率为3.27%。结论(1)多种药物引起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以中药为最多见;(2)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依据其是否存在肝损害状况分组,60例肝损害,60例无肝损害,将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数,包含GGT、ALP、AST、ALT,研究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包含TSH、TT4、TT3、FT4、FT3,肝损害组比无肝损害组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则为肝损害,症状较轻,大部分均存在不典型性,但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病情发展会有所加重。给予相应抗甲亢治疗和护肝治疗,其预后效果较为良好。

  • 标签: 特点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损害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功能损害时肾脏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肾内动脉血流改变情况,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肾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临床证实的各种肾病患者(共19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针对性检查,得出相关参数,结合化验检查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及临床血压变化情况与对照组(30例)进行形态结构和血流频谱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9例病人,其中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形态改变不明显,其余17例肾衰竭患者肾脏体积缩小,长径与宽径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皮质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正常肾脏结构消失,肾动脉及分支动脉血流信号逐渐减弱或消失,叶间动脉显示不连续的点状血流信号,血流峰值速度下降(舒张期明显),血流阻力指数升高,呈低速高阻血流特点,肾动脉损害越严重,阻力指数就越高,肾脏缩小越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观察肾脏的二维结构,而且还能客观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及动力学改变,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肾功能 肾动脉RI 叶间动脉RI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