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针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84例甲状腺结节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漏诊及误诊的常见原因。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54例(占64.3%),恶性肿瘤24例(占28.6%),良性肿瘤6例(占7.14%)。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97.2%和93.4%。8例诊断不符合病例主要来自于滤泡性肿瘤诊断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学诊断错误及腺瘤性结甲和滤泡性肿瘤间重叠的细胞学特征。结论甲状腺结节针穿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诊断良性或恶性病变准确性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癌(BAC)病理、临床和CT表现特征,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60例B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对照病灶边缘及内部特点以及病理切片;结果孤立结节型29例(48.3%),实变型14例(34%),弥漫结节型17例(17.7%)。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支气管肺泡癌 病理 临床 CT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及价值。方法取1o毫升注射器穿刺肿块吸取细胞,直接涂片,瑞氏一姬姆萨复合染色,光镜检查。结果25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素中细胞学诊断21例,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未予分类,一例报告为软组织见异形细胞,建议活检。细胞学诊断准确率8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95%。讨论FNAC对恶性黑色索瘤特别是有色素颗粒的肿块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对没有色素颗粒的病例在分类上有一定困难,临床资料及复杂多样的细胞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依靠病理学及参考免疫组化确诊。FNAC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时间快,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好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细针吸取细胞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圆藤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圆藤的藤部乙醇提出物中分得6个结晶,经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蜂蜜酸,棕榈酸,硬脂酸,白桦脂酸及胡萝卜甙。结论表木栓醇,蜂蜜酸,棕榈酸,硬脂酸,白桦脂酸及胡萝卜甙是圆藤藤部的乙醇提取物。

  • 标签: 细圆藤 三萜类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下针带线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的疗效。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脐下穿刺建立气腹,置入5mm微型腹腔镜,探查患侧疝环位置和大小,并观察对侧有无隐性疝,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2mm切口,尖端带线穿刺针由此在腹膜外绕内环口行半荷包潜行穿刺,并在腹腔内留一线圈后退针;同一方法做另一个半荷包潜行穿刺,用第二根线将第一根线的线圈拉出体外,使之在内环口形成一个完整的荷包,缩紧,皮下打结。若有对侧疝则按相同方法处理。结果本组1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2例嵌顿疝在麻醉后镜下探查1例为肠管,另1例为网膜,在手法复位协助下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min血运良好。第1~3例手术时间单侧疝32~68min,平均52min;双侧疝80min。第4~8例手术时间单侧疝25~45min,平均34min;双侧疝40min。第9~16例手术时间单侧疝15~30min,平均20min;双侧疝35min。麻醉清醒后可进食,患儿能耐受疼痛。术后平均48h可出院,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无阴囊水肿。随访3~18个月,无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安全、简单、创伤轻微。

  • 标签: 单孔 微型腹腔镜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