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全社会都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大力发展、建设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医院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属于一种软实力,在医院的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建构优秀、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能在提高柔性管理水平、加强服务创新、提高内部精神凝聚、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塑造良好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于探讨目前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能够提高医院文化凝聚的对策,使医院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医院文化 医院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臭氧中毒事故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转归。方法对2013年7月9日我院救治11名臭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臭氧中毒产生的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论采取综合治疗可大大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方法收集120份正常人血液,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检测完全抗体;采用盐水介质试验、木瓜酶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凝聚胺法测不完全抗体;分别做灵敏度比较;又对32例疑难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凝聚胺技术比盐水介质试验等常规配血技术灵敏高,能快速检测出IgG抗体。结论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强、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是目前基层医院交叉配血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接受体检的160例健康群众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验血方式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160例群众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各80例群众,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形式进行验血,研究组的体检群众则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验血,检测结束后,对两组成员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在进行相应的抗体(青霉素)识别时,研究组群众的血液样本在肉眼观察下就可进行相关的操作,而对照组群众的血液样本则需在显微镜的协助下进行操作,Rh抗体鉴定时,研究组需要的血清数量是对照组的10%,通过比较得知,研究组群众检测的效果与对照组群众进行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检测效果,对其输血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输血 凝聚胺技术 检验 优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无偿献血活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在低危献血群体进行献血宣传,普及献血、用血报销知识,推动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的激情。

  • 标签: 大学生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深入分析和总结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护理管理在临床治疗当中的应用,提高疾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3月期间在本地区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的45列病患作为研究资料,在急救过程当中,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采用无缝隙管理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结果5列病患突发性群体伤病患都得到及时的救治,2列病患由于病情过于严重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其余病患都以痊愈出院。结论在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的过程当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方法是提高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质量的关键。

  • 标签: 突发性群体伤 急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救治护理体会。方法针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区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210例患者,急诊科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分区间救治、分区检查、开通绿色通道、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救治措施,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配合,有效的观察病情做好相应的救治工作。结果210例伤员中经救治,均及时抢救救治成功,无漏诊以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救治过程中,完善救治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最迅速最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 标签: 群体性突发事件 致伤 救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职业群体健康体检异常指标状况,探讨影响健康的因素。方法选择284名学校教师、486名警察人员以及653名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取调查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将两种职业群体分成20-40岁(青年组)以及41-60岁(中老年组)两个年龄组调查分析其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学校教师、警察人员以及医务人员三个群体相比,高血压及高血脂患病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相比,女性高血压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脂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相比,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学校教师、警察人员以及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41—60岁中老年职工的高血脂、高血压及男性职工高血脂的早期干预工作应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不同职业 群体 健康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护理管理体会。方法分析我科救治的15例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资料及急救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指导下,医护配合,启用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抢救预案,所有中毒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均治愈出院。讨论及时的急救护理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关键。我科不断完善突发性、应急护理管理预案及食物中毒应急抢救预案,使整个护理组织管理呈应急状态,当接到突发性、群体性中毒事件通知时,快速反应,人员、物资、药品快速到位,人员统一调配,分工合作,合理利用抢救空间,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群体性 急性食物中毒 急救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群体性癔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忻城县一起学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排除食物中毒,而是一起群体性癔病发作。结论要熟悉学校的突发事件管理和应急处置方法,减少和避免学校群体性癔病发生。

  • 标签: 小学生 群体性癔病 调查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方法同型交叉配血的结果及其对于临床安全输血的意义。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对360份临床受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仔细观察并记录交叉配血结果。结果360份临床受血者标本用微柱凝胶法有349份标本配血结果相合(主侧或次则无凝集无溶血为相合),有11份标本结果为±~+的凝集,为配血不相合(主侧或次侧有凝集或溶血为不相合);凝聚胺法有357份标本为配血结果相合,有3份标本为配血结果不相合,而这3份标本用微柱凝胶法配血其结果亦为不相合,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卡进行交叉配血灵敏度更高、结果更容易观察,更能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卡 同型交叉配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群体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小群体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各50例,比较组间血糖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小群体教育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传统教育组。结论小群体教育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 标签: 小群体教育 社区 糖尿病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式磁珠技术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的应用。方法选择血液样本共100份,使用Luminex100流式磁珠仪以及Labscreen流式磁珠试剂盒进行PRA检测。结果在所有血液样本中,阳性20例,阳性率为20%;其余80例血液样本均显示阴性。其中20例阳性血液样本中,8例有输血史,12例有妊娠史。结论为了能够保证输血安全,在对患者进行输血的同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以及病史,对于有输血反应者以及曾经有过输血史的患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严格行交叉配血。

  • 标签: 流式磁珠 群体反应 抗体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96例(6批次)群体食物中毒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急救及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候诊时间、在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更快,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均P<0.05。结论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及在院时间,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群体食物中毒 救护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