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发症状一般具有不典型性,大约占到34.2%。此病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患者在发病之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就诊,治疗的效果较好,反之,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老年性的心肌梗死具有首发症状不明显的基本特点。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整体评估,以更好的提高老年心肌梗死的治愈率,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 急性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02—2013.02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在71±3岁,并及时给予病情观察和临床症状准确评估,生命体征监测、有效供氧、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无一例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9例患者得到治愈,占57.58%;好转14例,占42.4%。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积极有效的护理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老年肺结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农民16例,情绪波动、劳累、药物是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心肌梗死多表现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治疗中常因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结论老年肺结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农民中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预后较差。

  • 标签: 老年肺结核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果52例临床表现各异,4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误诊、漏诊6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不典型及无痛型较多,患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有多种冷疾病,病情相互影响,如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漏诊;②并发病多;③死亡率高。早期确诊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和68例对照组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时间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的中位时间是250min,因素包括老年心肌梗死发作时症状不典型,不能将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相联系,独居,就医不便,经济因素,抵触或害怕就医心理等。结论针对老人就医延迟的因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心肌梗死各种症状的宣教,告知老年人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对独居老人提供预防知识,为老年心梗病人开通就诊方便通道,缩短就医时间,指导家属关爱老人,消除心理障碍,缩短就医延迟时间。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 就医延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显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判定梗死部位。方法对40例临床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心肌梗死36例,阴性4例。诊断符合率91.6%。结论造影剂增强MR成像极大的提高了人类急性心梗的发现率。

  • 标签: 99m Tc-MIBI 静息核素心肌灌注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脉造影术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给予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对照组2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的溶栓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促进心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5例)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53例)的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彩超、血脂、血流变及急性心肌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评分。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小病灶,多发性梗死发生率高,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多合并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临床治疗效果差的特点。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降糖降脂,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预防AMI。对于糖尿病合并AMI的临床治疗,应注意在积极治疗AMI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疗效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特征是心前区压榨窒息样疼痛或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1,有些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并且差别较大,部分老年AMI患者整个病程皆无上述特征性改变,而表现为其他临床症状2。其发生机制可能为老年患者出现退行性改变,自主神经病变及血液中β-内啡肽水平提高,致使痛阈提高以及冲动传导受阻或传导异常有关。老年AMI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3。

  • 标签: 老年患者 非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15天。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出院3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随访,21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超过50%,19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在45%左右,没有患者发生再次梗死的情况,生活可以自理。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40例患者全部健在。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80例中青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老年患者RBC计数要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计数(P<0.05),老年患者的患者贫血比例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比例(P<0.01)。结论通过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这些现象表明年龄是一个影响因素,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血常规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选择更好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非常满意度为73.47%,高于对照组的24.49%,且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9.80%(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有利于减少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住院产生死亡的高危要素。方法选出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AMI老年患者422例,并依据住院是否产生死亡分成两个组别,死亡组收入了47例患者,成活组收入了375例患者,比照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65岁、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Killip分型>Ⅱ级、肾功能型障碍、前壁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型休克等比照成活组,P<0.05。结论引发AMI老年患者住院产生死亡的高危因素即Killip分型>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型障碍。

  • 标签: 住院死亡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死亡6例,死亡率为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例在急诊科发生室颤除颤无效死亡,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猝死率高,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情况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