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60例肝癌患者于200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根据入院顺序患者分为31例的甲组与29例的乙组,乙组患者通过无水乙醇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通过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结果与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且治疗后甲组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并且治疗有效率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TACEA方式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情况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治疗后患者肿瘤血管为2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2,P=0.000);(2)治疗后CR、PR、SD分别为21%、26%、17%,肿瘤控制率为74%。结论TACE介入治疗有利于减少肿瘤血管,控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适用于非手术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但单独采用TACE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化研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肿瘤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分析和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97.06%和73.52%,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对比统计意义产生。结论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能够降低起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起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肝癌患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92例,将92例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比对照组的15.22%低,经SPSS22.0软件分析,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预后效果,临床意义较大。

  • 标签: 循证护理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对比组,各组皆为48例。对比组患者仅予以TACE介入治疗,研究组予以恩替卡韦联合TACE介入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83.3要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4.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均有所升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皆有所降低(P<0.05)。同时,对比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皆要比研究组明显(P<0.05)。另外,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阳性率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皆为100.0%,治疗后较之于本组治疗前,两组HBV-DNA皆有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要更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TACE介入治疗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损害,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恩替卡韦 TACE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路径组(n=3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路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护理效果,可推广运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行为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Ⅱa~Ⅳa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病理证实的42例Ⅱa~Ⅳa期宫颈癌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通过观察介入治疗后14天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瘤体的变化,随后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2例宫颈癌Ⅱa~Ⅳa患者,其中鳞癌36例,腺癌6例。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介入术后近期有效率90.5%,其中CR4例(9.5%),PR21例(50.00%),MR13例(31%)。38例完成手术治疗。结论通过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可有效地缩小病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利于宫颈癌手术根治切除治疗

  • 标签: 宫颈癌 介入 化疗栓塞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介入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资料均随机选自在本院接收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80例,手术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选入的80例患者均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手术治疗方式,并在治疗后15天至20天进行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Ib2期患者共52例,治疗有效率为90.38%;IIa2期患者共16例,治疗有效率为93.75%;IIb期共12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80例患者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0.00%。Ib2期患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0.00%;IIa2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IIb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化疗栓塞 宫颈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66例(2015年3月—2016年5月)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肝癌中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肝癌 介入栓塞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行择期介入手术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溶栓后介入治疗和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治疗时间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用随机均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为直接介入治疗,后者为溶栓后介入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概率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当给予溶栓后介入治疗法,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溶栓后介入治疗 直接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化疗,研究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率低。

  • 标签: 中医药 化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临床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B无明显差异(P>0.05);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30例肝癌患者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63.33%。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超声 射频消融治疗 肝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改良的柔软细管替代金属针穿刺肝肾囊肿进行介入硬化治疗,观察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8例41个囊肿,直径5~8cm29个,直径8~10cm8个,直径>10cm4个。单次反复无水酒精冲洗囊腔,最后保留10ml聚桂醇,3~6月复查。结果直径5~8cm29个,治愈率96.6%,有效率100%。直径8~10cm8个,治愈率62.5%,有效率87.5%。直径>10cm4个。治愈率25%,有效率75%。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柔软细管替代金属针进行囊肿硬化治疗,所建立的临时通道,在抽吸时可完全抽尽囊液,注射无水酒精更方便安全,可提高囊肿介入硬化治疗的疗效,而与置管引流法的相比,疗效相当,但住院时间可缩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内科患者疾病危重,变化多端。介入性疗法为治疗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式。做好介入性护理安全管理,可全面消除危险因素,提升护理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风险。后对安全管理对策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心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肿患者应用介入与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9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3组,介入组应用介入治疗,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治疗,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以及卵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治疗后卵巢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发生变化(P<0.05),介入治疗后卵巢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介入与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均有较明显效果,但是介入治疗能够更好保护卵巢功能,保证治疗安全性,更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囊肿 介入治疗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AMI的介入治疗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98例,接受介入治疗病人76例。结果两例术中出现室颤,两例术后拔鞘出现迷走反射,一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通过积极抢救处理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系统的,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水化治疗和常规治疗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使用水化治疗方法,参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水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51.2±0.1h,参照组平均住院时间54±0.3h。参照组AMI-R2SK量表中4级以上人数减少了4人,减少了28.7%。实验组4级以上人数减少了6人,减少了40%。参照组AMI护理量表评价中E级以上人数减少了3人,减少了22%。实验组E级以上人数减少了6人,减少了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6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结论水化治疗的药物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药物的吸收效果。

  • 标签: 水化治疗 护理满意 AMI-R2SK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症并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术后对患者进行6~18个月的随访,有17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仅有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体积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功能MRI在评价肝癌微创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采用功能性MRI(fucionalMRI,fMRI)评价肝癌微创治疗104例,采用常规MRI、功能MRI随访评价疗效,由2名5年以上肝癌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独立随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所平均随访(17.4±5.2)个月,78例患者出现101个新的病灶,36例患者合计阳性病灶45个;fMRI+MRI成像对新出现的(<1cm)肝癌病灶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MRI可极大的提高肝癌新发小病灶的检出效率。

  • 标签: 肝癌 介入 热消融 功能MRI